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医湿证与脂肪肝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将NAFLD患者11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中医湿证组90例(湿浊证组41例、湿热证组33例、痰瘀证组16例)及非湿证组20例(气滞证组),另外招募正常对照组30例。用肝纤维化脂肪肝一体化诊断检查仪(Fibro Scan-CAP,502B)检测各组患者血脂、肝功能等,比较中医湿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非湿证(气滞证)与血脂、肝功能等的关系。结果:1)110例NAFLD患者中非湿证组(气滞证组)20例(18.2%),湿证组90例(81.8%),湿证患者比例大于非湿证患者,提示NAFLD的发生发展与中医湿证关系密切。2)中度脂肪肝非湿证组(气滞证组)占比最大,为75.0%(15/20),与湿证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中非湿证组(气滞证组)与湿证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痰瘀证组占比最大,为68.7%(11/16),与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非湿证(气滞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3)与非湿证组比较,湿证各组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e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高于非湿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AST、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GGT水平升高最显著,痰瘀组与TC(R=0.446,P=0.003)、TG(R=0.377,P=0.014)、AST(R=0.403,P=0.008)、ALT(R=0.449,P=0.003)、ALP(R=0.408,P=0.007)有较强相关性。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医湿证密切相关,且湿证与脂肪肝程度、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呈正相关,为中医"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持,为NAFLD的早诊断、早干预及制定更合理化的管理及诊治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孙贤  黄赟琪  朱红  褚娟红 《新中医》2023,55(11):99-10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常见中医分型与超声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收治的120 例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将患者 分为肝郁脾虚证组(46 例)、湿浊内停证组(25 例)、湿热蕴结证组(21 例)、痰瘀互结证组(17 例)、脾肾两 虚证组(11 例) 5 组。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 酶(GG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水平;比较各组超声脂肪肝分级、 声衰减成像参数(ATI) 和受控衰减参数(CAP)。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BMI、ALT、AST、 GGT、TG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0.05)。各组TC、LDL 水平及肝 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和湿热蕴结证组BMI、ALT、AST、GGT、T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CAP 值、ATI 值均大于肝郁脾虚 证组(P<0.05);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CAP 值、ATI 值均大于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 0.05)。肝郁脾虚证组轻度脂肪肝占比高于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脾肾两虚证组(P< 0.05),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中度脂肪肝占比高于肝郁脾虚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P< 0.05),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重度脂肪肝占比高于肝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P 值、ATI 值与脂肪肝超声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AFLD 患者中医 分型与脂肪肝超声分级、CAP 和ATI 等超声参数存在相关性,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超声脂肪肝分级以重 度为主,CAP 值、ATI 值偏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清化方治疗痰浊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痰浊内阻证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清化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理加运动锻炼),对照组予强肝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时间为24周,分别在12周和2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和影像学改变、血清ALT、AST、GGT、TC、TG水平,并评估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24周时,肝脂肪变性程度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8% vs 52.8%,P < 0.05)。治疗组ALT、AST、GGT、TG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P < 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化方对痰浊内阻型NAFLD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明显降低了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肝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冠心病痰瘀证中的分布规律,寻找冠心病痰瘀证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 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Medline和Wed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02月26日。检索对象为研究Hcy与冠心病痰瘀证(包括单元证——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复合证——痰瘀互结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结果 冠心病痰瘀证(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血Hcy均高于非痰非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P<0.05);冠心病痰瘀证组间比较,Hcy在痰浊痹阻证与心血瘀阻证间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痰瘀互结证组Hcy则高于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组(P<0.05)。结论 (1)Hcy在冠心病痰瘀证中的分布较非痰非瘀证更多,高Hcy或许可以成为冠心病痰瘀证的客观生化指标;(2)痰瘀互结证组Hcy高于痰浊痹阻、心血瘀阻证组,说明随着单一证演变为复合证时,Hcy水平呈正相关上升,提示Hcy水平与冠心病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湿证"开展临床证候分布特点的大样本研究,以揭示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课题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NAFLD患者,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对其进行中医湿证四诊资料记录,填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例报告表,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辨证确认NAFLD中医湿证分型,包括:(1)湿浊证,(2)湿热证,(3)痰瘀证。数据结果双人录入Excel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639例NAFLD患者中,通过中医辨证为中医湿证的患者为502例,占78. 6%。其中,湿浊证235例(46. 8%);湿热证178例(35. 5%);痰瘀证89例(17. 7%)。湿浊证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湿热证,痰瘀证占比例最小。结论(1)揭示了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2)研究结果与中医湿证发生发展的"湿郁化热,聚湿成痰,积痰成瘀"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肝郁气滞组、脾虚湿蕴组、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分析4组间体重指数、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各因素与NAFLD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痰瘀互结体重指数(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多见,中度NAFLD中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多见。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为肝郁气滞证,最高者为痰瘀互结证。4组间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痰瘀互结组的TC、TG较其它3组均增高,肝郁气滞组的HDL-C较其他3组均增高。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血糖(FPS)、空腹胰岛素(FINS)、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与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有显著性差异;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间的FPG、FINS、IR、ISI无显著性差异;湿热内蕴组与痰瘀互结组2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BMI、血生化指标、IR指数对脂肪肝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临床生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分析210例M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及肝弹性测定差异。结果210例MAFLD患者单一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性别比较,湿热蕴结证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比较,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体质量高于其他3种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患者ALT、GGT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TG、TG/HDL-C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轻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和脾肾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痰瘀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证素在临床中的常见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NAFLD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5年与临床证型、证素的相关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理论分析。结果:NAFLD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脾虚湿蕴、湿浊内停、肝肾亏虚。NAFLD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湿、气虚、气滞、痰、热、血瘀、阴虚。结论:NAFLD的证型分布呈虚实夹杂的特点,其中以实证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湿、气虚、气滞、痰、热是NAFLD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方元被定义为组成《伤寒论》中方剂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既体现了方剂的组方特色,又便于临床灵活化裁。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方元的角度分析《伤寒论》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运用R语言计算不同方剂之间Jaccard相似系数及不同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使用网络社团结构分析,进行《伤寒论》中方元的识别。结果:《伤寒论》中所有方剂的相似性明显高于《方剂学》教材中方剂的相似性,表明方剂中存在更小的方剂单元。关联规则及社团分析能够识别方元,如2味药方元石膏-甘草、桂枝-当归、栀子-香豉等,以及3味药方元干姜-黄连-人参、当归-细辛-通草、麻黄-桂枝-杏仁等。结论:《伤寒论》中存在2味或3味药构成的方元,未来需要对这些方元进行临床或实验上的验证,以明确方元的功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