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医养结合是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合理优化配置医疗养老资源。通过回顾总结日本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中医药医养服务等问题,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提出多维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为老年人提供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意义,并为养老服务模式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对护理的需求及医养结合现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的优势,建立完善的转诊流程和机制,使养老和医疗有机结合,加快专业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果我国现阶段存在四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对于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政府应在监管同时加大补贴投入,规范社区管理,加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构建多元化医疗供给体系。以我院为例的医养结合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医中设养,完善了我国养老体系,因此应使其健康良性发展,使其变得更为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找出其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策略和措施,为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320名老年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收入来源和居住情况与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相关(P<0.05)。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自身健康关注程度以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相关活动及满意程度也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有显著性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为大病康复服务(63.3%), 58.3%的老年人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费用较高。结论 广州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强化宣传引导,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力求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介绍了该市在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中的具体举措,分析医养结合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总结精准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建立中医药和智慧医养体系、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经验。提出通过促进医养功能耦合、提升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制度、拓宽医养结合融资渠道、壮大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等路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因此,为老龄化人口提供医疗和健康养老双重保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健康老龄化产业”应运而生。文章在简要梳理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健康老龄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医养结合在健康老龄化产业中的作用及其优势,并在描绘中医药医养结合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医养结合型养老现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能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未来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医养结合型养老的服务质量发展和研究现状,并通过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在服务质量提升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的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龄、失能、空巢的老年人增多,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旨在将传统养老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是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养结合人才现状及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研究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对中国而言尤其值得关注.常规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中国养老事业的需求,"医养结合"模式将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满足其健康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特性,中医药将在这种现代养老模式中成为战略性的特色医疗支撑.重点介绍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的思考、战略规划及其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省沛县立足全县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养老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一系列医养结合新政策,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为契机,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为中心,拓展思路,集聚政策,优化服务,积极探索出一条试点先行、优化资源、医养结合、创新模式、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满足了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推进了全县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给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还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通过梳理我国当前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概况及五种主要服务模式,并剖析我国当前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多样化、复合化的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推动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是如今推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南京市秦淮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运用协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多主体协同下社区医养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协同管理特点与优势,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社会主体、家庭的组织与协作,形成科学性、系统性的多主体协同医养结合模式,逐步实现多层次协同治理,激发核心主体内生动能,促进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区老年人医养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本市老龄化后养老延伸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医养结合养老运行新模式。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现况及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被调查人群医疗需求以慢性病为主,养老需求中子女养老比例较高,愿意入住带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的占半数以上,子女越多,入住养老机构及护理院的意愿越弱。结论:关注改善目前老年人"长寿不健康"状况,推动养老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调整,选择适合和合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来完善与优化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整合梳理了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类型、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选择,以期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存在医疗与养老的双重需求,医养联合体是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有益实践,已有研究聚焦老年人的多重需求,主要围绕医养联合体的内涵特点、模式类型、发展困境及对策开展探索实践,但少有研究结合环境因素对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SWOT-CLPV模型对我国医养联合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梳理,并对其相互转化产生的抑制性、杠杆效应、问题性、脆弱性进行分析,提出现代化信息技术助推医养资源有效融合的增长型策略、明确机构间分工职责与利益分配的扭转型策略、加强全方位制度保障的多元型策略、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的防御型策略,为我国医养联合体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福建省永安市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为契机,打造创新医养结合多元化模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推动“医、养、护、康”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养老保障水平,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养老设施191处,设置床位2784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的医养护需求状况,为居民选择医养结合、政府发展医养结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90.74%的调查对象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对其进行人群特征分析表明,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服务意愿在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退休前职业上等有差异(P<0.05),其中60~70岁老年人选择人数最多;家庭因素中,有医养结合需求和无医养结合需求的老年人在子女数和子女看望的频率上选择存在差异(P<0.05),且选择医养结合服务的老年群体其子女数及子女看望的频率较高;在经济负担方面,月收入水平是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焦点因素;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来看,69.6%的调查对象都患有慢性病,且对医养结合需求较高。[结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选择意愿较强烈,对其医养护需求内容程度均较高,其康乐服务、康复保健及医疗服务需求程度最高,但个人支出费用是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焦点因素,制约着老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充分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及传统养老观念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研究旨在分析“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指明该模式推广实施的关键因素、制约因素,并基于西南大学康养苑“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施案例,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养老机构承担的养老需求并提出建议,以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35家养老机构收纳的307名老年人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包括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建议。结果养老机构中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调查中: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方面,饮食的要求最高(35.2%);在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方面,41.1%的老人希望得到定期检查的服务;在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方面,老人对聊天解闷、心理护理以及文娱活动这三项的需求较高(89.3%)。在养老机构老人对养老服务的建议方面,83.4%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提供便捷便宜的医疗服务。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针对老年人需求,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医养结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因其能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更好整合,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的特点,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抉择。本文对西南大学医院“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剖析,以期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持续创新发展。基于对西南大学医院“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的分析,文章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养老人才队伍的素质;整合高校资源,发挥学生志愿团队的力量;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入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重视宣传推广,促进业界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山西省太原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太原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方法于2018年8月—9月,在太原市6个主城区中随机抽取≥60岁老年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489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日常生活可自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为85.5%(343/401),选择非居家养老仅为14.5%(58/401);失能、半失能老人来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为53.4%(47/88),选择非居家养老的为46.6%(41/88)。88.8%(434/489)的老年人不了解或一般了解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11.2%(55/489)的老年人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该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太原市居民医养结合选择的有养育子女个数、个人月收入及了解程度等因素。结论太原市居民对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低,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应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