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6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9~75岁。合并伤:髋关节脱位9例,股骨头骨折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结果 18例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评估:优14例,良3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d’Aubigne-Postel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2例,差2例。结论该术式可有效复位、固定每一块碎骨片,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微型钉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23例,年龄30~55岁,平均41岁.术中采取微型钉固定骨折碎块.结果: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微型钉的应用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髓内取骨法植骨、内固定治疗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髓内取骨法植骨结合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股、胫骨粉碎性骨折32例,按AO分类,肱骨A3型2例,股骨A3型11例,C3型1例,股骨髁C2型2例,C3型2例,胫骨A3型骨折1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坠落伤8例。经髓腔取干骺端自体松质骨于切开复位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后植骨,采用Neer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结果32例随访9~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2例发生延迟愈合,无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采用髓内取骨法植骨、内固定治疗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微创、无取骨处皮肤瘢痕、骨折易愈合等优点,疗效满意。髓内取骨法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7-12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6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根据3D打印的后壁缺损骨块实物模型,在患侧选取合适长度、宽度、厚度及弧度的髂骨翼,用磨钻打磨使之与模型相符,将其弧度凹侧面向股骨头复位后选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15)个月。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3个月后功能恢复。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简单有效,但是其远期效果及大量应用的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观察。另外,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虽然恢复了部分解剖结构,形成了有效骨性关节面结构,但其软骨面修复仍是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全长均为皮下骨且细长,易受暴力发生骨折,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日趋增多.作者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髋臼解剖形态不规整,骨折表现形式多样,术前对骨折类型、范围,即手术"目标区"情况的判定至关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涉及到髋臼后壁、后柱较严重的髋臼骨折,后壁边缘骨折块虽较完整,但其间常有数块大小不一的骨折块夹杂,骨折形态呈现分层"夹心饼干"样改变.若术前对此认识不足,术中处理不当,常常导致后壁后柱骨折复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头臼对应关系失常,预后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残疾及再次手术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体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5—2014-09采用联体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21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联体解剖板组),与自2010-01—2013-04采用重建钢板治疗的32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重建板组)进行比较。结果联体解剖板组均获平均9.8(6~12)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60±12.5)min,术中出血量(150±37.5)ml。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优良率85.7%。重建板组均获平均11.4(8~17)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103±25.5)min,出血量(260±95.5)ml,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优良率84.4%。联体解剖板组手术时间(t=2.970,P0.05)、术中出血量(t=5.847,P0.05)均少于重建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体解剖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能够获得与重建板相同的临床效果,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操作难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碎片多,累及关节面,软组织损伤严重,干骺端松质骨部难以达到有效可靠的固定,按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很棘手。近来随着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学固定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基于此种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l例(44足)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自体髂骨植入治疗.采用Palmer外侧入路,保持跟骨高度,恢复B0hler角和Gissane角,使距下关节面平整.36足采用跟骨解剖钢板压迫于跟骨外侧面.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8例用交叉克氏针从跟骨后面进针固定骨折块.结果 41例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足,良13足,可5足.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能减少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Reproducible fractures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acetabulum were created in 10 paired hemipelves from fresh human cadavers. Under anterior-to-posterior loading by a Materials Testing System machine, the load to failure of fixation of the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steel pelvic reconstruction plates and steel screw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ixation with titanium ribbons and titanium screws. Forces as little as 725 newton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fragment caused fixation failure; even the most secure form of fixation failed when a relatively small force of 2,123 newtons was applied.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postoperative measures, such as limitation of hip flexion and restricted weightbearing, to minimize the force directed against the posterior wall until the fracture has healed. Secure fix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acetabulum is critical, since loss of fixation results in instability and joint incongruity, which limit the op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64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6岁.按Letournel-Judet方法分型:后壁骨折16例,后柱骨折2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32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切口+K-L入路)16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 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00mL.所有患者术后获8~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患者伤后2周内手术者53例,其中解剖复位39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4例,复位优良率为92.5%.伤后2~3周后手术者11例,其中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复位优良率为81.8%.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37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为78.1%.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3例(Ⅱ~Ⅲ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结论 对于移位髋臼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开放复位策略、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34例髋臼骨折中16例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预弯弧形钢板和螺钉固定。18例保守治疗,主要采用骨牵引。结果 手术治疗组2例满意复位外,其它均解剖复位;保守组3例不满意复位,其余为满意复位,随访1 ̄3年,手术组优良率87.5%,保守组72.2%。结论 对于移位髋臼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将X线摄片与CT诊断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尽可  相似文献   

14.
背景:锁定重建接骨板已应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但关于其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比较锁定重建接骨板、重建接骨板及单纯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取成人新鲜半骨盆标本18个,制成髋臼后壁骨折模型,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B组用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用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进行轴向加载实验,测定各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以比较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 结果:在相同载荷下,B组、C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小于A组,B组、C组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大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在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纯拉力螺钉内固定,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内的固定稳定性相似,均可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K-L入路采用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K-L入路重建钢板交叉固定治疗2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9例,良4例,差2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é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结论 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能够为髋臼后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国骨伤》2008,21(9):674-675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0年2月- 2005年10月,对11例涉及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后壁边缘压缩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均由CT扫描得到证实。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边缘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5-56个月(32.4个月)随访,临床结果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1例原发坐骨神经损伤,系骨折块压挫伤,于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例因术中未严格保持伸髋屈膝位导致坐骨神经牵拉伤,4个月后基本恢复。1例异位骨化,为BookerⅡ型。1例复位欠佳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结论髋臼后壁边缘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容易发生边缘压缩性骨折,术前CT扫描可明确诊断,术中要对边缘压缩骨折部分撬起和充分植骨,提高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9例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双切口分步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19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3例.结论 双切口分步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与髋臼记忆合金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重建钢板(重建钢板组,22例)或ATMFS(ATMFS组,19例)治疗且获得随访的41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分级、术后6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12~43个月)随访.重建钢板组和ATMF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3±15.29)、(84.21±11.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5,P=0.00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5.56±224.85)、(842.86±142.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25).重建钢板组: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ATMFS组: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2例;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6个月和24个月时重建钢板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0.83±10.01)、(91.68±8.56)分(P<0.05),ATMFS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4.43±10.17)、(92.37±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重建钢板组和ATMFS组的临床结果优良率基本相近,分别为77.27%(17/22)和78.94%(15/19).结论 重建钢板和ATMFS均可以较好地复位和固定髋臼后壁骨折,而使用ATMFS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