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哈尔滨市8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ER-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BSMⅠ多态性,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结果本研究人群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6%、49.4%、37.0%;XX、Xx及xx基因型频率各为4.9%、40.7%、54.4%;BB、Bb及bb基因型频率各为0%、16.0%、84.0%,t检验分析各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显著差异。PvuⅡ多态性和BSMⅠ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记录397例50~97岁患者的年龄,检测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骨质疏松4项[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N端骨钙素(N end of osteocalcin,N-MID)]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根据BM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118)、骨量低下组(n=153)和骨质疏松组(n=126)。结果 (1)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1);(2)骨质疏松组25-(OH)D、PTH、P1NP、β-Crosslaps及N-CTX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3)25-(OH)D与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BMD、PTH、P1NP、β-CTX无相关性(P0.05),25-(OH)D与N-MID的相关系数为0.193(P0.01)。不同骨密度组间的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不足的现象,而骨质疏松症患者更为突出,其中VD严重缺乏和缺乏所占比例较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属类固醇激素,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发挥基因转录的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 ,ER )分为ERα和ERβ两种亚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ER的研究日益深入,对雌激素在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目前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 ,AIS)的发病机制不明,且AIS存在着骨量降低、骨质疏松症已被证实,故本文就雌激素受体与AIS及骨质疏松症的分子学机制做一综述。1 ER的结构和功能E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1] ,位于胞浆和胞核内,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1986年Green等从人乳腺癌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200例,年龄65~92岁,平均(78.2±10.2)岁。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i(S/N86451)型号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分别测定腰椎(1-4)、股骨近端骨密度。使用罗氏公司型号为E411的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A组)、缺乏(B组)、不足(C组)和充足(D组)。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岁以上组。 结果 女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30名(26.5%),缺乏56名(49.6%),不足18名(15.9%),充足9名(8.0%);男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18名(20.6%),缺乏42名(48.3%),不足17名(19.5%),充足10名(11.5%)。女性及男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各年龄段间25(OH)D水平及腰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215、P=0.036),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间及全髋部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各年龄段间25(OH)D水平及各部位B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老年人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状况,维生素D的状态与骨质疏松可能无直接关联,必须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1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66例对照者和2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VDR基因Fok1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Fok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对照组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分别为42.42%、42.42%、15%;骨质疏松组分别为15.38%、50%、34.62%,两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x^2=12.078,P=0.002).结论 就目前调查例数而言,正常老年男性的VDR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1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α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病因学复杂,其遗传性状受激素、环境及营养因素调节.已知雌激素在调节骨的内稳态及防止绝经后骨量丢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进行了大量相关性研究,但是雌激素受体α基因及其多态性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并未取得共识.该文就雌激素受体α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了解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98例研究对象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分2组,骨量正常组:48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50人。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8例受试者VDRBsmⅠ基因型。测试受试者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桡骨远端(Radius)5个部位骨密度(BMD)。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受试者VDR基因型未发现BB型,检出Bb型16人,占16.3%,bb型82人,占83.7%。b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8.2%,Bb、bb两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VDR两基因型与各部位BMD之间,虽然在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和桡骨远端等4个部位Bb基因型比bb基因型的BMD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组哈尔滨地区人群VDR基因型分布以bb型、Bb型为主,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维生素D缺乏巳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 VitD) 缺乏,而老年人群又因为饮食因素、户外活动减少、胃肠吸收减少、肾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其成为VitD缺乏的最高危人群。目 前研究结论多来自国外研究,需要在中国开展不同人群VitD及其相关因素疾病的深人研究。本文旨在讨论老年人VitD与骨 质疏松的关系,进一步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和骨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VDR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100例绝经前健康妇女VDR基因多态性.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为BB型4.0%,Bb型10.0%,bb型86.0%;而三种基因型受试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均表现出Bb>bb>BB,经F检验腰椎骨密度3基因型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绝经前妇女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西方及国内的一些报道不尽相同,且骨密度显示出Bb>bb>BB,亦与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重建及正常矿化障碍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导致的骨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现在,骨质疏松症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很多因素被认为影响骨质代谢,其中很多研究认为用维生素K来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效的。本文阐述维生素K在骨质代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维生素K和骨质疏松症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R-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在上海地区无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113例无BRCA1/2突变的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ER-α基因2号内含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随后进行DNA直接测序鉴定PvuⅡ和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 113例病例和113例对照均成功进行测序,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例(14.2%),58例(51.3%),39例(34.5%);XbaⅠ多态性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例(67.2%),34例(30.1%),3例(2.7%).分别以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为参照,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与乳腺癌无明显关联;但在绝经前妇女中,PvuⅡ多态性的C/T基因型提高乳腺癌发病风险达2.1倍(P=0.044);XbaⅠ多态的GG基因型携带者患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达9倍(OR=0.11,P=0.058).基因型的联合分析表明,与CC+GG基因型相比,同时携带PvuⅡCT和XbaⅠ AA的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达11倍(OR=11.4;95% CI 1.12~116.7),P=0.03.结论 ER-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可能与有遗传倾向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尤其是绝经前发病者(含早发性).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若干侯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 ,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 ,骨的脆性增加 ,且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许多对双胞胎或家庭进行的研究均证实 :遗传因素对骨密度变异的影响十分明显 ,约在特定年龄段的骨密度变异中占 50 %~ 85%。为进一步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 ,进而研究其发病机理 ,本文将对骨质疏松若干“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维生素 D受体基因维生素 D是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之一 ,其作用在于调节骨、钙的内环境稳定。活性维生素 D3通过与成骨细胞核内高度特异性的维生素 D受体 ( vitamin Dreceptor,VDR)结合 ,反馈作…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受体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绝对减少.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关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研究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煤矿井上井下工人维生素D和骨密度,探究不同工作环境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前瞻性选择开滦集团唐山矿工人共计120名,其中井下男性工人60名,年龄在45?55岁;井上男性工人60 名,年龄在45?55岁。通过检测两组矿工25-羟维生素D含量及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比较不同工作环境下煤矿矿工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结果 井上井下矿工年龄、工作时间、体重指数、吸烟、饮酒、血钙、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等基本情况具有一致 性和可比性;与井上矿工相比,井下矿工静脉血甲状旁腺激素含量高(P <0. 05),而静脉血维生素D含量低(P <0. 05).包括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低(P <0. 05)。井下矿工骨质疏松占井下矿工总数的8. 3% ,骨量减低占40% ;井上矿工骨质疏松占井上矿工总数的5%,骨量减低占26. 7%。井下矿工维生素D缺乏占井下矿工总数的85% ,维生素D减低占10% ;井上矿工维生素D缺乏占井上矿工总数的18. 3% ,维生素D减低占11. 7%。结论 井下矿工维生素D和骨密度均低于井上矿工。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其致病因素很多,现在认为雌激素水平是影响女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雌激素缺乏是公认的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诱因之一。雌激素的效应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来发挥。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浆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mRNA表达水平与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48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T2DM+OP组)52例;选取遵义医科大学体检中心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9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外周血中VDR mRNA表达水平。结果T2DM+OP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血浆中25(OH)D水平降低[(8.76±3.21)~(12.46±4.35) ng/mL,t=32.423,P=0.000],VDR mRNA表达水平降低[(0.35±0.12)~(1.07±0.23),t=15.365,P=0.001],而TG水平升高[(4.1±1.26)~(2.98±0.56) mmol/L,t=11.765,P=0.00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VDR mRNA表达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7,P0.05),与HbAlc、HOMA-IR、Fins、FPG、2hPG、T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2、-0.353、-0.361、-0.546、-0.426、-0.342,P0.05)。结论外周血中VDR mRNA表达、25(OH)D水平降低及TG水平的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T2DM、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以导致正钙平衡并且减少骨丢失的比率,联合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对于饮食摄入过低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推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应该而且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估算,2006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OP数量高达6944万[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数字仍会快速增加。OP可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钙摄入不足、吸烟、饮酒、低体重等,然而遗传对其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有研究认为约有50%~85%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变化由遗传因素决定[2],另有针对英国女性双胞胎的队列研究显示,腕部骨折的遗传度高达54%[3]。基于上述观点,近年来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