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过的药不引起过敏:两次以上用药才能测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摄入药物次数越多,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第1次用药没出现过敏反应,不意味着终生“免疫”。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多药并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病死者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药所致。仅1994年《中国医学论坛报》报告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多达273篇,收载药物160余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病种有20余类,其中过敏性疾病37篇,包括过敏性休克3篇,过敏反应10篇,  相似文献   

3.
孙廉 《开卷有益》2014,(3):38-37
<正>现代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而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这药以前用过不会有事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等药物时,不愿作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肌体后,剌激免疫系统才会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2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  相似文献   

4.
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误区,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时,不愿作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这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在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即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的药物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也能成为引发…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1~50岁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80岁以上者增至25%。原因是,老年人疾病复杂,处方过大,药物种类多,相互作用大,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动学特点随年龄而改变,血药浓度增高;体内稳定机制的调节变差;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强,免疫机制降低,导致过敏反应的增加。据调查,500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平均每人用药8~9种,有1/3的人用药10种以上,最多用至25种。用药品种越多,用药不合理现象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如64例老年病人用药5种以下,不合理用药者只有5例,占7.8%,19例用药20种以上,其中16例用药不合理,占84.2%。据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以上是由于用药种类过多,药物互相作用所致。若每人合并用药8种以上,将100%地产生药物之间相互影响。为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老年人的用药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过敏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清开灵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90例次清开灵过敏反应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清开灵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在类型上,过敏性休克者50例(56%),皮肤粘膜症状者40例(44%),药热者11例(12%),其他类型过敏反应18例(20%),29例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最短过敏时间为开始用药0.5min以内,最长为用药后120h,83例(92%)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症状。结论:过敏性休克在清开灵过敏中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7.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乱用或滥用:想当然地选用药物或不对症用药,或虽有用药适应证却不用药物治疗,或使用毒副作用过大的药物,使病人承受较大的和不必要的治疗风险,从而可能发生原本可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质量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用量的情况下法,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K1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同时具有解痉作用.在外科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后出血预防、消化道出血、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等治疗,是一类用药前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极少,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我科出现了3例因静脉注射维生素K1导致的急性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88-188
临床上药物过敏反应并不少见,也常常能引起医生的注意,但迟发性过敏反应往往不能被医生及时发现,这不但给病人造成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医疗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1月~2008年6月用头孢噻肟钠290人次,每日(次)剂量1.5~6g静滴。患者年龄4.5~76周岁。男137例,女153例。用药前均按规范要求用头孢噻肟钠做皮肤过敏试验。药物规格有1g/支和2g/支,分别由2个厂家生产。290例次用药患者中有6例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均在第1次用药之后发生。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里的"毒"就是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根据治疗目的 ,用药剂量大小或不良反应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 1:副作用一是指在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2:毒性反应一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一般较为严重.3:变态反应一指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出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为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按2001年10月全院病历数1/3抽取出院患者的病历142份,按预先制定的“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逐项统计,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应用率较高(80.28%),联合用药率为58.77%,抗菌药物费用占西药总费用的14.28%,用一线药在半数以上,对于重症感染、混合感染采用联合用药得当;依据经验治疗居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仅占5.6%。主要存在问题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宽。用药不规范;放、化疗科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病原学送检率低。结论:合理用药仍是主流,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作者近11年收治的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致血尿小儿20例,对发病年龄、药物剂量、给药次数、滴注速度进行观察,并对产生血尿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发生血尿17例(85%),药物剂量偏大,滴注速度过快,常规剂量一次性给药可造成小儿血尿,但预后良好。结论:儿科临床的用药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合理用药,避免用药后发生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青霉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发生过敏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排除假阳性、皮试液的配制、过敏试验的方法、结果的判定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结果:过敏反应多数发生于多次接受青霉素治疗者,偶尔也见于初次用药的病人。结论:试验前应仔细询问病人既往的用药史.试验结果阴性方可用药。如出现过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为免疫调节药,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自我科乳腺癌病人化学治疗辅助用此药以来,发生第一例皮试阴性患者的过敏反应,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左乳癌术后,辅助化疗而静脉输入胸腺肽。采用配成25μg/ml的溶液,皮内注射0.1ml,15min后观察局部及全身均无反应,20 min后再一次观察无反应,即给予胸腺肽40mg溶于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4min后患者突然大叫,诉呼吸困难、心慌、喉头痉挛,患者面部发紫、四肢发凉、肢端苍白、脉弱,心率102次/分,血压11/6kPa,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护士立即改换生理盐水静点,并更换输液器,患者取平卧、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l,氟美松10mg快速入壶,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15 min症状缓解。2讨论皮试阴性后致过敏反应,将给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造成极大威胁,应引起重视。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即便微量也可引起过敏反应。一些近时间内用过抗过敏类药物,对皮试结果有一定影响,甚至产生假阴性反应。本例患者因前一日化疗时用过抗过敏药物,所以皮试结果阴性,导致用药时出现...  相似文献   

16.
静脉用地塞米松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抗过敏、抗炎 ,迅速缓解症状 ,防止严重并发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等。《护士应重视地塞米松过敏反应》[1] 一文 ,主要描述典型的过敏反应病例 ,但我们在临床操作中也常碰到不引人注意较轻的地塞米松引起的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给药途径1.1 静滴地塞米松引起呃逆者 18例 ,均发生于中年男性 ,15例为第 1次用药 ,3例为再次用药 ,呃逆发生多为用药当天晚上出现而影响睡眼。给药途径为 :用 5 %葡萄糖 2 5 0ml或 10 %葡萄糖2 5 0ml加入一种抗生素及地塞米松 10mg静滴。1.2 静注地塞米…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神经内科于1988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病人中有6例因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以下称简低右)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53~66岁。入院后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其中5例伴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症。入院后全部用低右治疗。用药前均未做过敏试验。没有配用其他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与用药次数的关系为:首次2例,3次1例,4次2例,5次1例。给药速度30~40滴/分。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最短者为用药后10分钟,化长者为30分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3例),胸闷(2例),恶心、呕吐(5例),畏寒,发热(6例)、休克(1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8.
(1)目的;分析抗感染药(抗菌、抗病毒药)临床应用情况。(2)方法:对本院住院患病历每月抽查20份,时间为1997年12月-2000年12月,共抽查960份出现病历,回顾分析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品种,频率及不合理用药状况。(3)结果:所有抽查病历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时,均存在用量,用法,选药,联合用药,更换频率过高及更换顺序等不合理现象。(4)结论:针对临床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提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的89例ADR报告,从临床症状、年龄、剂型、给药途径及药物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ADR,主要表现为注射给药为主,合并用药过多,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及体质特异的过敏反应等特点。结论: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师共同做好ADR的监测工作,加强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应用紫杉醇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紫杉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肌肉或关节疼痛反应以及心脏毒性反应等。结论:在给药过程中,严格控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给药时间,并实施化疗前预防性用药,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