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 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最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救治的6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0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动脉血碱剩余、PaCO2的差异,高低碱剩余组、高低PaCO2组早期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低PaCO2组30d病死率、乳酸值高于高PaCO2组,BE水平明显低于高PaCO2组。低BE组30d病死率、入院时乳酸值高于高BE组,入院时PaCO2水平明显低于高BE组(P〈0.05)。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就诊时BE、PaCO2、乳酸和入院12hBE预测30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675、0.836、0.912。结论早期碱剩余、PaCO2是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生存组,血钾低于生存组(P<0.05~P<0.01)。结论:血PQ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均是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DPMAS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百草枯清除率、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以及外周血中百草枯水平、胆红素、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百草枯清除率为(68.45±2.56)%,高于对照组的(52.60±2.04)%(P < 0.05);观察组T2[(4.70±1.95)mg/L]、T3[(3.19±1.82)mg/L]、T4[(0.83±0.78)mg/L]血清百草枯水平低于对照组[(6.92±1.37)mg/L、(5.57±0.09)mg/L、(3.52±1.22)mg/L,均P < 0.05];观察组存活率为78.72%、平均存活时间为(21.69±6.05)d,优于对照组[28.13%、(10.12±3.85)d,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胆红素、丙二醛的浓度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 0.05),观察组减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DPMAS技术能快速清除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中百草枯含量,降低胆红素、丙二醛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免疫及肝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一洗胃时间间隔、中毒一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02)、碳酸氢根(HCO。)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晓伟  刘盛业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85-1286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救治的1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测病程早期动脉血PaCO2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06例,病死率71.1%。死亡组患者服毒剂量、服毒-洗胃时间、服毒-血液灌流时间较存活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就诊时PaCO2和留观72 h内PaCO2最低水平较存活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留观72 h内PaCO2最低值较就诊时PaCO2降低≥10 mm Hg的有6例(14.0%),与死亡组(38例,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就诊时PaCO2和留观72h内PaCO2最低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和0.812(P<0.05)。结论 PaCO2可能是病程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值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5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的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30 d后统计45例中毒患者死亡和存活例数。分别计算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异常作为判断中毒患者预后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后随访,死亡28例,生存17例,存活率为37.8%。死亡组入院后24 h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的检查结果作为对中毒的预后判断指标其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35.7%、32.1%和7.1%,入院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敏感性也较低(67.8%),入院后24 h的总胆红素结果的敏感性虽高(96.4%),但特异性较低(70.5%),入院后24 h血肌酐值和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好的依从性,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入院后24 h的血清肌酐值是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4例死亡,6例存活出院者经跟踪随访仍生存,最终病死率为70%。14例死亡患者血白细胞数增高,为(17.7±5.93)×109/L;而存活的6例患者白细胞数为(7.07±2.33)×109/L。死亡组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例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16.93±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7±4.08)分(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与患者的服毒剂量及白细胞数量、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静脉血气分析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入我院ICU的SAP患者64例,以患者ICU住院10 d为终点事件,根据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好转或病情未恶化)及死亡组(患者死亡),其中,存活组36例,死亡组28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ICU治疗,发病48 h内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并与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结果发病48 h内血气测定结果表明,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pH-静脉血pH (A-VpH)[(0.022±0.09) vs (0.031±0.015)]、动脉血CO2分压-静脉血CO2分压(A-VPCO2)[(8.68±1.35) vs (11.48±4.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血pH [(7.35±0.06) vs (7.36±0.05)]及血PO2水平[(95.3±8.9) mmHg vs (95.9±9.1)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动静脉PCO2[动脉:(35.3±3.0) mmHg vs (29.9±3.0) mmHg、静脉:(35.3±3.0) mmHg vs (29.9±3.0) mmHg]、血HCO3-[动脉:(23.8±1.2) mmol/L vs (20.2±1.9) mmol/L、静脉:(17.5±1.0) mmol/L vs (19.3±1.2) mmol/L]、血Lac水平[动脉:(2.7±0.9) mmol/L vs (4.1±1.7) mmol/L、静脉:(1.7±0.6) mmol/L vs (1.8±0.4) mmol/L]、血BE水平[动脉:(-1.7±1.2) mmol/L vs (-4.3±1.6) mmol/L、静脉:(1.9±1.2) mmol/L vs (2.1±0.9) 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 h内电解质测定结果表明,存活组和死亡组的K+[(3.71±0.69) mmol/L vs (3.79±0.70) mmol/L]、Na+[(135.60±7.88) mmol/L vs (134.32±7.94) mmol/L]、Cl-[(100.85±20.73) mmol/L vs (98.49±24.3) 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2+水平均减少,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Ca2+显著降低[(1.47±0.50) mmol/L vs (1.22±0.38)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进一步明确PCO2、血HCO3-、血BE对S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ROC曲线统计PCO2、血HCO3-、血BE对SAP的预后的诊断正确率,得血BE及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面积最大,表明其诊断正确率最高。结论早期进行SAP患者的血气分析检测有利于及早判断预后,进行合理治疗。年龄越大,血BE结果负值越大的患者,其预后可能也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则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1.87±1.42)mmol/L和(277.23±8.43)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4.32±1.26)mmol/L和(309.25±6.78)μmol/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征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征指标;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对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更为有效,副作用小,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期(5天)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8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血乳酸、血气分析、心肌酶学以及胸部影像学)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病例急性期死亡68例、存活19例,死亡率78.16%.死亡组病人入院时血乳酸及CK-MB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氧合指数、胸部影像学变化无差别.随着血乳酸水平升高,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组织缺氧所致的乳酸酸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使心肌收缩乏力导致循环衰竭是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血乳酸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判断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早期方法.方法 分析44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12项指标[服毒量、服毒-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毒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TBiL 、DBiL、Bun、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存活组.结论 服毒量、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肾功能、肺部CT的早期改变可作为早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单次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常规、肾功能、尿量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PaO2、PaCO2、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量、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8.14±0.59)℃、(105.3±20.1)次/min、(79.54±18.58)mmHg、(78.34±18.22)mmHg、(37.83±10.03)mmHg、(501.42±182.34)μmol/L、(37.97±19.12)mmol/L、(16.81±3.17)×109/L、(98.15±52.17)×1012/L、(481.5±9.98)mL、(23.6±6.78);治疗后患者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PaO 2、PaCO 2、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量、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84±0.47)℃、(91.4±16.7)次/min、(78.78±19.78)mmHg、(94.24±29.41)mmHg、(37.31±10.15)mmHg、(341.57±133.47)μmol/L、(25.94±9.17)mmol/L、(12.94±2.61)×109/L、(81.64±35.67)×1012/L、(846.2±10.48)mL、(19.64±7.39)。所有患者的体温、心率、氧分压、尿量、肾功能及血常规、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明显,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桂红 《吉林医学》2023,(7):1817-1819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采用尿毒清颗粒与前列地尔药物治疗。方法:纳入实验的患者均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肾病内科收入的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通过数字方式分组,每组35例。对比不同组间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治疗效果、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给予药物前,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药物后,观察组血肌酐为(160.49±15.44)μmol/L、血尿素氮(9.71±1.83)mmol/L、血尿酸(421.42±21.86)μmol/L;对照组血肌酐为(174.25±17.38)μmol/L、血尿素氮(11.38±1.79)mmol/L、血尿酸(448.19±22.37)μmol/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为(14.59±14.93)ng/L、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17.
海尔福一号对实验性汞、氟中毒家兔排毒保肾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药研制的海尔福一号对实验性汞、氟中毒的家兔进行排毒试验,结果表明:汞中毒组血汞含量为0.34μmol/L(X),汞中毒加海尔福一号组血汞为0.16μmol/L(P<0.01);氟中毒组血氟为2.00mmol/L,氟中毒加海尔福组为1.43mmol/L血氟明显降低(P<0.05).同时,海尔福有明显升高Hb和降低汞中毒家兔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蛋白等功用,保护肾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8.
袁彤 《中外医疗》2016,(1):131-133
目的 探讨在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时对其肾功能损害情况. 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单独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患者42例(甘露醇组),单纯采用甘油果糖脱水治疗的患者45例(甘油果糖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脱水患者43例(联合组),对比三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 结果 甘露醇组患者用药2周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比例16.67%(7/42),查尿素氮为(24.29±6.17)mmol/L,肌酐为(228.84±30.77)μmoI/L,甘油果糖组出现肾功能损害比例4.44%(2/45),查尿素氮为(14.38±4.71)mmol/L,肌酐为(160.12±29.45)μmoI/L,联合组肾功能损害比例4.65%(2/43),查尿素氮为(15.19±5.54)mmol/L,肌酐为(170.63±32.84)μmoI/L. 发现甘露醇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受损患者平均尿素氮以及平均肌酐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脱水效果确切,且用药相对安全,能够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口服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血肌酐(Scr)、尿素氮(SUN)的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肌酐[(389.70±133.80)μmol/L]、血尿素[(12.60±5.40)mnol/L]明显比对照组[血肌酐(Scr)与尿素氮(SUN)分别为(456.70±134.60)μmol/L、(15.63±5.36)mnol/L]低,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71%)显著比对照组(71.43%)高,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尿液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死亡组患者口服量、尿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浓度均高于存活组(P<0.05)。尿百草枯浓度和AFU均可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前者的预测价值高于后者,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976(0.961,0.991)和0.630(0.550,0.710)。结论尿百草枯浓度比血清AFU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利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措施选择、病情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