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药物滥用(吸毒)问题在中国死灰复燃以来,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截止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10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者74万人(占70.5%)[1].禁吸戒毒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禁毒方针之一,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有效的戒毒康复对于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和禁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国的戒毒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为主体的模式.就隶属关系而言,戒毒机构大体上分为三种:公安系统的强制戒毒,司法劳教系统的劳教戒毒和(卫生系统的)自愿戒毒.应该说这三种戒毒模式各有特点,在特定的时期,对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吸毒劳教学员在康复和回归社会后,面对毒品或毒友诱惑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拒绝毒品的能力,保持良好操守,我们在吸毒劳教学员戒毒治疗中采用了“系统脱敏疗法”。方法:在100名吸毒劳教学员中随机分成对照和治疗两组,每组50名,两组均实行全程监控、定期回访。通过统计学分析,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吸毒劳教学员通过系统脱敏治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拒绝毒品技巧、操守保持率均较对照组好。结论:系统脱敏疗法在对吸毒人员的戒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的戒毒和操守状况。方法:自行设计“戒毒情况调查表”,对997例在所劳教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既往经过反复自愿、强制、劳教戒毒的分别为566例(56·77%),941例,(94·38%)和708例(71·01%),其中504例曾戒毒3次以上。戒毒后操守时间最长不足0·3a者278例(27·88%),不足1a者469例(47·04%),2a以上只有48例(4·81%)。戒毒后复吸的主要原因有“无聊无事”,“想再尝试一口”,“毒友诱惑”,“感受到歧视、自卑”,“稽延性戒断症状”等。有844例认为,出所后有50%以上复吸的可能性。戒毒出所后最需要的是“家庭、社会的理解和支持”(544例,占54·56%)。结论:大部分患者经历多次反复戒毒,未能彻底戒除毒瘾。影响操守的原因很多。提示单纯戒毒不能降低复吸率,应该把心理辅导、社会和家庭支持有机纳入整个戒毒过程中,才能延长操守,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100例阿片类成瘾者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包头市被强制戒毒的药物滥用者(100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9%);阿片较少(1%):滥用者中多为中青年(82%);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4%):滥用毒品的原因很多,但以社会因素为主。滥用者对毒品的危害普遍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包头市被强制戒毒的药物滥用者(100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9%);阿片较少(1%);滥用者中多为中青年(82%);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4%);滥用毒品的原因很多,但以社会因素为主。滥用者对毒品的危害普遍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8.
408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正确推断社区吸毒解教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戒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8名长沙市芙蓉区登记在册的操守保持者为研究对象,96名复吸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吸毒解教人员的人口学、吸毒和社区帮教相关情况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操守保持者与复吸组比较,平均年龄、首次吸毒年龄相对较大,吸毒时间相对较短,曾经使用过毒品的种类和方式相对较少,戒毒次数相对较少;而操守保持者的社会帮教率(95·6%)明显高于复吸者(53·1%),平均每年尿液毒品检测次数相对较多,低保申请率和就业安置率相对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劳教戒毒次数、就业安置和年尿液检测次数是影响操守成败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帮教措施能够促进社区吸毒解教人员保持操守,是戒毒所戒毒工作的延续和宏观戒毒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汉族戒毒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方法:自拟调查问獉獉獉獉卷对凉山州部分县市强制戒毒所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戒毒人员獉獉447名(彝族294名,汉族153名)。彝、汉两民族的平均年龄、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分别为:彝族:30.92±7.17 a,3.12±3.32 a,27.79±7.59 a;汉族:31.17±6.83 a,4.33±4.21 a,26.84±6.72 a。戒毒者的职业均以农民和无业游民为主,但彝族戒毒人群中农民比例更高(P<0.05);教育程度均以初中以下为主(P>0.05)。初次吸毒的原因中,朋友影响和自己好奇均是最重要的原因(P<0.05)。彝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汉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毒品为主(P>0.05)。在戒毒后复吸的原因、被强制戒毒的原因以及是否支持打击吸毒贩毒等问题上,两个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部分彝、汉戒毒者对毒品的危害有较好的认识;但彝族在吸毒是否引起艾滋病的传播和是否会引起治安恶化问题上,认识程度较差(P<0.05)。彝族戒毒人群中HIV携带者比例及社会危害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汉族戒毒人群(P<0.05)。结论:凉山彝、汉戒毒人员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提示可能獉獉需要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禁毒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劳改及劳教机构中开展戒毒康复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论是哪个国家 ,都会有很多吸毒成瘾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处于劳教或劳改机构中 ,但时间的长短不等。目前 ,我国的戒毒方式主要有3种 ,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动教养戒毒。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 ,第八条第二款中说“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 ,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此后 ,劳动教养工作增加了强制戒毒的职能。全国现有86个劳教戒毒所队 ,10a来已有21万人次接受或正在接受劳教戒毒。劳教戒毒的特点是 :(1)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2a ,长的3a ,比较符合戒毒工作的规律 ;(2)有一套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所劳教戒毒人员中性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0年-2001年在劳教所内劳教戒毒的男性人员进行性病普查。结果:在6624例吸毒者中有688例患有性病,占10.4%。其中慢性淋病368例,占53.5%;急性淋病108例,占15.7%;生殖器疱疹112例,占16.3%;尖锐湿疣94例,占13.7%;梅毒2例,占0.3%;软下疳4例,占0.6%。性病患者中,40 a(98.8%)以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91.6%)、未婚(72.7%)和无业人员(61.0%)居多。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占大多数(89.5%)。结论:我所戒毒劳教人员中,性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戒毒人群中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120例吸毒劳教三年后复吸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曾经劳教3年的120例吸毒者复吸的时间和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5.8%的离教吸毒者在1年内复吸。复吸的原因包括毒源存在、心理依赖难消,交往范围依旧和就业困难。提出应制定清除毒源、攻心戒毒和社会关心戒毒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吸毒者父母在其子女吸毒前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子女吸毒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在禁毒戒毒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吸毒者家长心理调查表》 ,对1596例吸毒者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有99.62%的家长在子女吸毒前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 ,98.81 %的家长从子女开始吸毒到出事前未能觉察 ,98.80%以上的家长一旦知道子女吸毒后对外严守秘密 ,不能断然采取措施。因此在1596例强制戒毒者中由公安部门经侦查抓获送来强制戒毒的占99 %以上。有些家长虽将其子女多次送自愿戒毒部门戒毒 ,但总是戒而复吸 ,家长痛心疾首 ,又无可奈何 ,就是不敢公开求助公安部门给予必要的强制戒毒和求助于社会监督 ,不敢与毒品违法犯罪作坚决斗争。结论··:由于家长存在众多错综复杂的心理 ,导致多数家长在禁毒戒毒中起了不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5年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1142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2004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20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持续不降;(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增加;(3)滥用药物种类多;(4)吸毒引发的犯罪比例高;(5)吸毒者中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药物滥用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药物滥用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拟“吸毒对月经周期及相关情况影响调查表”对2 0 0 3年 1月 - 12月我院收治的 89例强制戒毒女病人逐个询问调查 ,并对药物滥用前后月经周期及相关情况作自身对照分析。结果 :药物滥用前月经周期紊乱 1例 (1 1% ) ,痛经 4 5例 (5 0 5 % )。滥用后月经周期紊乱 4 8例(5 3 9% ) ,其中月经周期延迟 38例 (79 2 % ) ,闭经 10例 (2 0 8% ) ;痛经 4 5例 (5 0 5 % ) ;经量减少 5 5例 (6 1 7% )。脱毒治疗后月经来潮出现痛经 6 2例 (6 9 6 % ) ,出现经量增多 39例 (43 8% ) ;脱毒治疗 1- 6个月后月经周期全部自行恢复正常 ,其中多数 (83 3% )在脱毒治疗 3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 :药物滥用可引起女性月经周期紊乱。脱毒治疗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