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冲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与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成年女尸时,见其右侧颈总动脉高位分叉,并发现颈外动脉分支的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多处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临床上设计颈外动脉结扎术的切口 ,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逐层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 5 2具 ,暴露颈总动脉分叉的部位 ,测量颈总动脉分叉的水平、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与颈总动脉分叉的距离 ,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的形状。结果  (1)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低于甲状软骨上缘者达 :(17 30± 0 0 4 ) % ,平均距离 (8 91± 3 0 6 )mm ;高于下颌角水平者达 (2 88± 0 0 2 ) % ,平均距离 (11 93± 0 6 8)mm。(2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 (2 8 30 % ) ,高于颈总动脉分叉者 (4 4 34% ) ,低于颈总动脉分叉者(2 7 36 % )。 (3)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的形状大多为树枝状 ,5 6 6 %为丛状。结论 临床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时 ,如遇舌骨大角、下颌角水平的高位分叉 ,可适当向上延长切口 ,若仍存在暴露困难问题 ,可改行颈外动脉栓塞术。如遇丛状分支 ,可以在丛状分支的根部结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4.
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侧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状况。颈内、外动脉在分叉平面及距此5mm的外径,颈内动脉分别是9.43±2.07mm,8.61±2.06mm。颈外动脉分别是7.18±1.31mm,6.16±1.15mm。甲状腺上动脉起于颈外动脉者27侧,占45%,颈总动脉分叉处者23侧,占38.3%,颈总动脉者10侧,占16.7%。在颈内、外动脉开口处之间有一颈动脉间瓣,其出现率为86.7%(52侧),瓣的高度为1.92±0.44mm。甲状腺上动脉在颈外动脉起始部(即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腔开口状况可分为四型,均属开口颈外动脉。笔者探讨了与此有关的应用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颈总动脉结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回流压的测定,预测大脑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方法对6例行颈总动脉结扎或切除的病人术中测量颈内动脉回流压.结果颈内动脉回流压在64mHg(8.8kPa)~85mmHg(11.33kPa)之间,6例术中、术后均无大脑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回流压在一定水平,结扎或切除颈总动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1一般资料丁某,男,43岁,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侧颈总动脉旁分叶状甲状腺样回声结构。查体: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甲状腺,甲状腺表面欠平整,质地中等。超声表现:右侧颈总动脉旁可见一分叶状等回声结构(图1A),该结构与右侧甲状腺腺体无解剖相连,可见完整被膜,内部回声均匀,与甲状腺实质回声相等,大小约为23 mm×9 mm;其内可见一大小约8 mm×6 mm囊实混合结节,边界清楚,内透声佳,以液性暗区为主,囊壁可见等回声乳头状结构(图1B),CDFI: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副甲状腺(右颈总动脉旁);右侧副甲状腺囊实结节,考虑囊腺瘤。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0侧成人半头颈标本的颈外动脉主要分支进行了测量与观察。为了颞浅动脉插管(造影或化疗)及血管吻合术的需要,进一步测量了颞浅动脉与颈外动脉、颞骨颧突部的两个角度以及颞浅动脉内壁的周长,并推算出其内径。旨在为临床应用及国人体质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9岁。28年前因“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次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3月入院。查体:左侧颈部凹陷,下颌下甲状软骨水平可触及一约4cm×3cm大小的质硬肿物,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听诊无血管杂音。心电图和胸片正常,骨扫描阴性。B超:肿块位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大小36mm×28mm,颈动脉旁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1个约8mm×11mm;  相似文献   

9.
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法.测定40例脑穿通支动脉梗死、31例脑主干支动脉校死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总动脉管径及有或无粥样斑块等反映血管形态和收缩峰速、每分钟血流量、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当颈总动脉出现粥样斑块,而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易发生穿通支脑梗死;随着血流动力学,尤其是血流收缩峰速度和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异常程度加重,发生脑主干动脉梗死的危险性增大。结论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发生脑梗死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颈总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对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中层厚度(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血流参数的影响,了解EH和CCA损害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择31例EH病人作为高血压组,31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非高血压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CCA各参数有无差异;两组病例均观察双侧CCA及分叉处有无斑块,只要一处有斑块就计为有斑块,计算两组斑块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IMT及MT高于对照组(P<0.05),CCAD及血流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9%vs6.4%,P<0.05)。结论:CCA可做为EH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窗口,高频彩色超声能直观动态地了解CCA病变程度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EH病人动脉硬化情况和预防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总动脉破裂患者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开放性伤,常引起大血管损伤,以预总动脉伤最为常见,但由于出血迅猛,来不及抢救,患者可在短时内死亡。如伤口较小者,则血液流入筋膜间隙内形成巨大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或窒息。导致同侧脑缺氧、偏瘫、甚至死亡。现结合救治1例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男,27岁,因施工中飞石击中颈部,出血不止,疼痛伴进行性肿胀地,急诊入院并进手术室。检查:BP12/4kPa,P120/min,R26/min,急性痛苦面容,颈面斜向右侧,左侧颈部有巨大波动性血肿,于下颌角下3cm处有一0.5cmX0.5cm不规则的创口,有少许鲜血外溢,颈…  相似文献   

12.
颈总动脉给药动物模型的建立叶妙,戴体俊(麻醉学系中心实验室)(麻醉药理教研室)颅内感染、脑肿瘤、脑血管病变等疾患的药物治疗多是全身给药,这常因脑外组织药物浓度较高而引起较多不良反应。若能从颈总动脉给药,则可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剂量,从而减少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5例严重的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病人,总结要点:①术前全面检查。②术前确定病人神经系统状况。③广泛的暴露颈总动脉,必要时可结扎。④除病人昏迷、瞳孔散大预后差外,均应立即选择探查,及时行一期修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方便、成功率高的家兔动脉插管方法。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将所分离的一侧颈总动脉进行多次插管,若第一次插管失败,仍可以进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的插管操作,以提高实验成功率。结果通过家兔颈总动脉的多次插管,实验的成功率由71.43%提高到95.24%。结论这种简单、方便、成功率高的家兔动脉插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颈总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颈总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采用颈总动脉内推注方式,5min推完.分别现察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时间点,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75%(15例)患者ESS分值在溶栓后24h迅速增加.截止溶栓后14d,ESS分值仅1例无变化,1例下降。其中,时间窗小于6h者ESS分值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2h。本组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占5%,再瘫1例.结论:本研究提示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如能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症,可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29岁,因急性右颈部疼痛肿胀5小时入院,诊断为右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破裂出血。查体:气管严重受压,偏向左侧,端坐呼吸。于充分表面麻醉后,支气管纤维内镜引导经左侧鼻腔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DSA检查。DSA诊断为右颈总动脉破裂出血,同时提示左右大脑半球侧枝循环差。于次日急诊手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g,入手术室时呼吸28次/min,HR110次/min,BP125/80mmHg。用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4mg麻醉诱导,呼吸机控制呼吸。芬太尼0.05μg·kg-1·min-1及2%~3%安氟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1…  相似文献   

18.
颈总动脉是连接心、脑两大脏器的主要通道 ,由于其位置浅表 ,采用超声检测干扰性低 ,从而使超声检测可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颈总动脉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高血压可使颈总动脉的内径和厚度显著提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高血压组按年龄分为 <6 5岁组和≥ 6 5岁组 ,每组均为 6 0例 ,男性和女性各 30例 ,其中 <6 0岁组的平均年龄为 54 6± 5 9岁 ,≥ 6 5岁组的平均年龄为70 2± 3 9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确诊为高血压的时间均 >5年 ,其中 10 2例一直在接受…  相似文献   

19.
20.
颈外动脉是头、颌面、口腔、颈部的重要供血动脉,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观测屡有报告。Aaron对113具标本经解剖后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提出了有15种类型,并发现数支血管起始于同一主干,有5.9%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同干,20%舌动脉与面动脉同干,2.7%甲状线上、舌、面三动脉同干,解剖变异甚大。而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选择性导管插人造影技术的开展,就进一步增强了对颈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