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的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检验检疫机构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防控经验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采取德尔菲法对风险评估因素进行确认和判定,利用矩阵分析方法确认风险水平。结果确立了口岸呼吸道传染病传入的可能性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影响因素,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早期的评估中客观准确。结论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青岛机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传入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应用文献梳理、专家评估法确定青岛机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以风险矩阵法作为评估工具,将风险评估指标归类于埃博拉出血热传入风险和危害风险两个维度,同时设定判断规则,对青岛机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传入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埃博拉出血热的传入风险为可能,传入危害风险分级为中等,综合判断青岛机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传入的危害级别为高危险度风险。结论适时、科学的口岸埃博拉出血热风险评估为口岸传染病防控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外国人传染病监测现状,建立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监管水平。[方法]依据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威海2000--2007年入境的外籍人员传染病监测的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用Saaty’s法估计各指标的权重。[结果]依据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和效率性原则,确定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项目指标构成,包括评估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权重系数。评估体系包括3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传染源的全球分布等14项子风险因素。并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结论]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可行,有利于明确工作重点,维护国境口岸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口岸传染病传入、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的风险。方法综合考虑病原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研究确定了风险识别的过程框架和口岸传染病传入、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R、5个准则层(R1-R5)及若干指标层。结论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传染病经口岸传入、传播及扩散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探讨口岸防控传染病成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以深圳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为线索,以甲型H1N1流感对深圳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为参考,对传染病防控评估指标、评估体系作系统分析,构建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三位一体"的传染病防控评估体系。结果建立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体系",明确指标系统化、指标量化、指标标准化"三个要素",是构建系统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结论系统全面的疫情防控体系对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目前口岸传染病防控的现状,引入一种新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分析传染病传播特性,确立DPSIR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通过与传染病防控指标的结合,建立了基于DPSIR模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结论基于DPSIR模型建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方法,对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检验检疫行业传染病风险评估工作模式,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国内外风险评估的现状,对检验检疫行业传染病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研究。结果检验检疫行业目前在风险评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结论通过对目前现状的分析,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国境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为防止传染病传入我国,应当对这些可能存在危险性的出入境人员、物品和各类传染病实施风险分析。综合考虑病原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危险等级或危害程度,才能提出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查找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适应国际疫情变化,为国境口岸突发疫情快速反应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通过对3例输入性传染病病例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卫生检疫措施的分析,探讨口岸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对策。[结果]口岸卫生检疫应扩大适用范围,将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的控制列为重点之一,并根据风险程度,宏观上把握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微观上实行分别应对、分工协作,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防止疾病国际传播的新机制;突发疫情处置应以传染源控制和管理为重点,辅以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措施.夕h籍传染病病人,宜经治疗病情稳定后监护出境;应加强与地方医疗卫生机构的横向协作,构建应对突发疫情的联动应急体系。[结论]调整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策略,建立“应对突发疫情快速反应体系,为防止疾病的国际传播提供保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自然灾害对口岸传染病流行规律和传播风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给口岸带来的传播风险,提出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检验检疫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预警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不断跟踪检疫新技术发展,以适应复杂的疫情形势。结论完善的综合防控体系有助于口岸应对自然灾害中传染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加强监测传染病的口岸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监测传染病的口岸控制。方法从目前监测传染病的流行简况、监测传染病口岸控制的措施及应注意三方面问题进行阐述。结果加强监测传染病的口岸控制应科学确定监测传染病名录、完善疫情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口岸旅检通道和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和疫情公告制度、专业队伍建设和加强与地方的协作关系。结论加强监测传染病的口岸控制对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球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系统在国际旅行健康与传染病信息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全球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国际传染病疫情信息收集的自动化和系统化。结果利用全球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系统所收集的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可正确指导国境口岸一线传染病卫生检疫查验工作,协助完善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以及为出入境人员提供国际旅行信息,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结论全球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系统推进了卫生检疫工作的电子化,是国境口岸传染病卫生检疫查验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1956年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和措施。方法对1956-2009年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蓬莱市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10万(1958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病种均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脑和肝炎,8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9年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死亡以肺结核、艾滋病为主,且连续2年出现狂犬病死亡病例。1978年(包括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计划免疫疫苗针对的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实施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7.90%和97.21%。结论 1956-2009年,蓬莱市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完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体系,识别和评估2014年亚信峰会期间上海浦东新区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与专家会商法,开展风险识别、指标评价及体系建立;采用风险分值计算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经风险识别,确认了28种传染病及6种健康因素相关事件,并评估出高、中、低3个等级的风险。结论经风险评估,亚信峰会期间,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不明原因肺炎、霍乱、麻疹、疟疾等6种是高风险公共卫生事件,为推进亚信峰会的公共卫生保障有必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病例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 对2013年3月25日~5月5日期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卡信息,采用自定义指标,对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3月25日~5月5日,全国10省(市)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个案卡129张,报告无重复或主要逻辑错误,未见假期效应.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8d,发病-报告间隔中位数为7d.首次诊断即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其诊断-报告间隔中位数为1.05h;订正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其首次报告-订正诊断间隔中位数为23.62 h.报告-审核间隔中位数为0.18h.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及时性较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所提高.诊疗、防控方案印发及网络直报系统增设报告病种“人感染H7N9禽流感”前后,发病-诊断间隔、发病-报告间隔明显缩短.结论 借助已运行成熟的网络直报平台进行个案报告,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起到了及时、准确报告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方法对北京检验检疫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经验进行总结,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指挥动员、工作流程、联防联控及信息报送机制等组织制度,明确应如何开展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建设。结果完善的组织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效率,控制疫情蔓延。结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权责明确的分级管理体系、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灵活的联防联控机制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探讨上海市松江区2013—2014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人群易感性及综合风险大小,为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评分,最后根据既定风险评估方案,应用公式P(风险)=[L(可能性)+I(危害性)+V(人群易感性)]/3计算风险等级,综合评价传染病的风险大小。[结果]通过两轮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三个方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0、0.73、0.71,协调系数分别为0.68、0.65、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将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和易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风险为高,肺结核、手足口病、甲型H7N9流感、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的综合风险较高,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风险一般。[结论]松江区2013—2014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风险高和较高的疾病。相关科室应完善相应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努力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哈尔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主要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流感监测、禽流感职业高危人群和不明原因肺炎主动监测,提高病例发现的敏感性;对报告的可疑病例采集双份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同时落实多项防控措施,为实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证明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在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其建设方案,该文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协作机制的应用为例,描述了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需求,分析单一主体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弊端,评价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对于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