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掌握顺德口岸容奇港蝇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控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2月以容奇港(内河集装箱港口)内职工饭堂、货物堆场、职工宿舍区为调查点,采用笼诱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进行种群鉴定、计数及选择性制成标本。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6属9种,优势种蝇为丝光绿蝇占46.17%;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3.39只/笼·d,高峰期出现在四月,峰值为17只/笼·d。结论基本摸清容奇港蝇类的本底情况,港区内蝇类平均密度较低,符合SN/T1415-2004《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的规定(成蝇密度<10只/笼·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杭州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采用蝇笼捕诱法对杭州机场口岸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69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3属19种,优势种群为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蝇密度为176.59只/笼·d,在6、10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深圳湾口岸蝇类的群落组成及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深圳湾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2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1属14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蝇类的81.03%.蝇密度随季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赣榆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赣榆口岸不同生境蝇类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 3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8属9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和丝光绿蝇;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10月;平均密度为23.31只/笼。结论赣榆口岸蝇类季节消长明显,不同生境成蝇平均密度区别明显,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共捕获蝇类784只,4科13属30种,优势蝇种为巨尾阿丽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6.33只/笼·日;4月为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不同,其中垃圾站最高.结论 调查填补了重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蝇类的资料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制、蝇类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在控制方面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在垃圾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784只,4科13属30种,优势蝇种为巨尾阿丽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6.33只/笼·日;4月为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不同,其中垃圾站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蝇类的资料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制、蝇类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在控制方面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在垃圾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绿蝇次之。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69.3只/笼,5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蛇口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夏秋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本底调查,了解掌握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开展蝇类控制及蝇类传播传染病的监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2年5月-2012年11月以葫芦岛港货物堆场、职工宿舍区和职工食堂外三处为调查点,采用诱蝇笼捕集法,以青方和烂苹果为诱饵进行诱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送媒介生物实验室进行种群鉴定。结果本年度调查共捕获成蝇1161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4属17种,优势蝇种为黑尾黑麻蝇,占24.98%;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8月,峰值为27.5只/笼·天。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3.8只/笼·天。结论初步了解了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漳州港招银港区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为开展口岸预防控制蝇类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漳州港招银港区码头和华商酒店为观察点,调查不同生境蝇类组成和种群密度,观察重要蝇种季节消长.每旬观察1次,以笼诱法计算种群密度(只/日/笼).结果本调查于2004~2005年在漳州港招银港区共捕获各种蝇类13 406只,录属5科21属32种.平均密度62.1只/日/笼;家蝇为各种生境的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获蝇数的46.5%,全年均有出现,4~6月为第一个活动高峰期,9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其中10~11月为最高峰期;大头金蝇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9.1%,全年均有出现,4月至次年1月为活动高峰期;市蝇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0.4%,全年均有出现,5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期.结论 家蝇为各种生境的优势蝇种,密度高峰出现于春夏秋季节,环境整治是控制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0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吴淞口邮轮码头的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766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8属25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家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6~9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季节性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各口岸蝇类分布、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以及病原携带现状。方法 2006-2009年在福建省沿海宁德、福州机场、马尾、莆田、泉州、厦门6个国境口岸调查不同环境蝇种组成、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以笼诱法计算蝇密度〔只(/笼·d)〕;对不同环境蝇密度和季节消长数据采用SPSS1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环境及重要蝇种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在6个口岸共查获各种蝇类190034只,隶属于5科34属65种,宁德查获13种,福州机场40种,马尾37种,莆田32种,泉州18种,厦门21种。在捕获的蝇类中,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蝇总数的42.92%;其次是家蝇和丝光绿蝇,分别占14.93%和10.91%。密度指数最高的生境是垃圾堆〔149.42只(/笼·d)〕,其次是污水处理场和食品厂外,分别为139.67和132.18只(/笼·d);货站/仓库为最低〔13.08只(/笼·d)〕。厦门、福州机场和马尾口岸的蝇密度高峰期迟于莆田、泉州和宁德口岸约2个月;除宁德、福州机场外,4个口岸的蝇密度消长均呈双峰型。部分口岸及蝇类检出大量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结论福州机场、马尾和莆田口岸蝇种较多;6个口岸蝇类密度远高于国家口岸蝇类控制标准,而优势蝇种基本一致。蝇类密度指数趋高和病原检测结果提示,口岸存在肠道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危险;搞好口岸环境整治是控制蝇类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营口市区蝇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蝇密度情况,为制定蝇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蝇笼法。结果 2012年共捕蝇2 931只,平均密度为52.34只/笼。其中最多的3种蝇类为丝光绿蝇(1 365只,46.57%)、厩腐蝇(490只,16.72%)、亮绿蝇(284只,9.69%)。丝光绿蝇为主要优势种。7、8月为密度高峰期,密度分别为:85.13、113.50只/笼。结论在成蝇活动期间,重点防治月份为7、8月,重点防治区域为露天农贸市场,相关部门在这些区域要增加灭蝇器械,并保持环境卫生,以减少或者避免由蝇类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寸滩港蝇类本底现状,为口岸媒介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在寸滩港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寸滩港区不同生境蝇类的种类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2 876只,经鉴定隶属4科28属67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铜腹重毫蝇、紫绿蝇,蝇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平均密度为14.67只/笼,5月-7月为高峰期,12月-次年2月为低峰期,不同生境蝇密度不同,其中职工食堂密度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寸滩港口岸蝇类调查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传播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福州海港口岸不同季节、不同时期蝇类分布状况、变化和影响因素,为控制蝇密度、防范新蝇种入侵、防制蝇媒传染病积累基础数据,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根据福州海港口岸地理分布和港口类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点7个不同生境,在2007年7月-2008年6月之间,实施为期1年,每月2次的成蝇监测。现场调查采用诱蝇笼诱捕法,捕获蝇类采用速冻法杀死,进行种属分类鉴定和计数。结果季节消长。蝇类活动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在2007年9月和2008年5月,最高峰为2007年9月,5-10月半年捕获量占总蝇数的94.57%。各蝇种季节消长情况不同,大多数在5-6月份和9月达到最高峰,大头金蝇等呈双峰分布,丝光绿蝇、铜绿蝇、家蝇、市蝇等呈单峰分布,黑尾黑麻蝇、褐须亚麻蝇、酱亚麻蝇等呈三峰分布。不同地点不同生境蝇类季节消长不同。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蝇密度分布,在温暖但不炎热的季节蝇密度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蝇类生长,蝇月平均密度和1个月前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长期变化趋势。此次监测蝇年平均密度74.66(只/笼·日),比3年前年平均密度120.93(只/笼·日)下降;捕获蝇类4科21属36种,3年前捕获4科14属19种;捕获夏厕蝇、厚环黑蝇、黄足裸变丽蝇、多突亚麻蝇等4种福州市新发现蝇种;常见种群在各生境和监测点中分布和季节消长变化不大。结论福州海港口岸蝇季节消长呈双峰型,活动高峰在5月和9月,和适宜的环境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应针对气候变化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比3年前,年平均密度下降,捕获蝇种明显增加,出现了4个新蝇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首都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4类医学媒介生物,掌握其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鼠夹(笼)法及粘鼠板法,蚊类采用CO2诱蚊灯收集法,蝇类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粘捕法,对捕获的鼠类、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种2属2种,其中小家鼠17只、褐家鼠3只,平均鼠密度为0.28%;捕获成蚊11 457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5种,以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年均蚊密度为39.78只/灯·h;捕获成蝇2 993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6属33种,以麻蝇、大头金蝇为主,平均蝇密度为14.25只/笼·d;捕获蜚蠊51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平均蜚蠊密度为0.02只/张·d。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首都机场医学媒介生物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方新艳  金骥品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17-118,126
[目的]掌握永康市蝇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监测,4—11月份每月监测1次,每次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作为固定监测点。[结果]2009—2011年监测点共捕获蝇类681只,平均蝇密度为5.68只/笼,主要优势蝇种为家蝇、铜绿蝇、市蝇;蝇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绿化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在7、8月出现高峰。[结论]永康市城区存在多种媒介蝇,建议加强蝇类综合监测,降低蝇密度,控制蝇传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淀区蝇类种群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在海淀区5个监测点对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结果2008年海淀区蝇密度平均为22.52只/笼;麻蝇为优势蝇种。蝇类消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7月下旬密度最高为59.60只/笼。太舟坞集贸市场监测点捕获蝇类最多,蝇密度为59.19只/笼。结论2008年为保障奥运会的圆满召开,控制蝇类密度,防治工作重点为海淀区城乡结合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昆山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和口岸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3—12月采用笼诱法对昆山口岸蝇类的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754只,经鉴定隶属4科12属15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9.49%,其次为丝光绿蝇和黑尾黑麻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19.26%和2.63%,不同调查点的蝇类种群构成不完全相同。蝇密度在6月份和10月份形成2个高峰,分别为381.83只/笼·日和561.42只/笼·日。〔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掌握昆山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