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和患者的既往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25例、非高血压病组31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气腹前后的血样标本,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因子活性(TF: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四种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情况。结果①气腹前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气腹后,高血压病组TAT、PAI-1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非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均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腹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程度的比较:高血压病组驻TAT、驻PAI-1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高血压病组驻t-PA与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气腹过程使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功能受抑制,增加了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前应使用抗凝药物防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形成前状态(PTS)部分敏感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汤,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分别观察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Ⅰ)及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ET、FG、vWF、PAI-Ⅰ,提高NO、t-PA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其机制可能与其对血栓形成前状态凝血和纤溶系统部分敏感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高血压患者术前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将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非高血压组(31例)和高血压组(25例),分别于气腹前及气腹后测定血浆组织因子活性(TF:A)、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 非高血压患者在气腹后TAT、t-PA和PAI-1较气腹前增高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组在气腹后TAT和PAI-1较气腹前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存在高凝状态,提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采取抗凝措施,以预防术后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血栓前状态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①DM各组血浆PC、TAT、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PA水平、AT-Ⅲ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1);②血浆PAI、TM、GMP-140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在无并发症时,即存在PTS;②PC、TAT、VWF、t-PA、AT-Ⅲ活性检测有助于PTS诊断;③PAI、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与纤溶活性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洋地黄类对心衰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50例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并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ACEI加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PAI-1活性、D-D、Fg升高,t-PA活性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D-D、Fg、t-PA、PAI-1无显著变化,ACEI组D-D、Fg、PAI-1活性下降,t-PA活性升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D-D、Fg、PAI-1活性升高,t-PA活性下降;ACEI能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HD血瘀证“血瘀”病理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PM-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V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M-1)、凝血酶Ⅲ(ATⅢ)和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改变。结果:GPM-140、PAI-1和FⅦc3项检测值均呈CHD心血瘀阻证〉CHD非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递减的趋势(均p〈0.01或p〈0、05),而tPA、ATⅢ的检测值均呈递增的趋势(均p〈0.01或p〈0.05),而CHD心血瘀证组各项指标的异常程度又略高于非CHD血瘀证组。结论: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存在着严重的GPM-140、tPA、PAI-1、ATⅢ和FⅦc等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这可能是其病证高血凝状态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候与t-PA及PA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的关系.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进行临床观察并填写临床观察表格,将表格内容与所观察到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虚组t-PA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气虚血瘀组及气阴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虚组PAI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与PAI显著相关,r=0.827.结论.t-PA、PAI是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对血瘀证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基本证型与血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基本证型与血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火亢盛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各20名。测定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学、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组年龄构成偏低;舒张压在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其它患者;痰湿壅盛组的血脂、血流变学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各实验组的NO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ET都明显高于健康人,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高血压病各基本证型与血瘀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以痰湿壅盛组与血瘀证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组71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组(A组)35例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B组)36例,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三项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t—PA、PAI-1和TAT)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PA、PAI-1和TAT的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h、24h较术前1d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72h恢复到术前1h水平。结论行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加重对血凝状态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分4个小组(每组20人)。设对照组健康人20名。测定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学、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组年龄构成偏低;舒张压在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其它患者组;痰湿壅盛组的血脂、血流变学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各实验组的N0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ET都明显高于健康人,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按中医证候血瘀证与高血压病患者各型均有关系,特别是痰湿壅盛组与血瘀证关系密切。结论:年龄层次、血压、血脂、血流变学、ET、PAI-1活性、t-PA活性与各组高血压病患者都有明显相关性,以痰湿壅盛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TG)与纤溶系统异常。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T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中高TG、高PA-1与低t-PA含量变化为脑梗死患者异常变化的特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系统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
t-PA,PAI-1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含量及t-PA/PAI-1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PAI-1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及t-PA/PAI-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t-PA、PAI-1水平及t-PA/PAI-1比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术前1d、术后24h、1、3、6、12个月检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CHD组血浆PAI-1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血浆t-PA水平在术后1个月升高,术后3个月始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介入封堵术可通过改变血浆t-PA、PAI-1水平而改善小儿CHD患者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期DVT患者38例,恢复期患者63列,对照组45例,实验室中分别测定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水平。结果急性期t-PA:A和恢复期的Plg、t-PA:A、t-PA:Ag、PAI-1均比正常降低(P<0.05,P<0.01):而恢复期Plg、t-PA:A和PAI-1比急性期降低更明显(P<0.05,P<0.01)。结论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DVT患者纤溶功能均较正常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栓前状态(PTS)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关系。将100例高血压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血瘀、痰证标准分组,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选择检测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系统AT-Ⅲ(AT-Ⅲ)、血浆蛋白C(P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并分析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PTS与血瘀,痰瘀证及血瘀积分关系。结果显示痰瘀组较血瘀组颈动脉IMT、TC、LDL-C、ApoB、GMP-140、vWF、PC、PT、TT均有明显增加或延长。说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PTS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是血瘀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AC 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 I的诊断价值。结果AC 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论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均可以作为AC 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 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7例,稳定心绞痛73例;择同期非冠心60例为对照组。观察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分析冠心病组病人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与对照组病人的PAI-1、t-PA水平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TC、CRP、FBG、CKMB、PAI-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t-PA水平均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 < 0.05~P < 0.01);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血清CRP、FBG、CKM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清PAI-1水平在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中依次降低,血清t-PA水平则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PAI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数存在相关性,且病情越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数越多则PAI-1水平越高,t-PA水平越低,临床可通过检测t-PAIC水平预测冠心病病人病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70例AC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 结果 AC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 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结论 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 均可以作为AC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份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DM),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单纯冠心病组(CHD).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空腹t-PA和PAI-1水平.结果 T2DM+CHD与CHD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1),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T2DM+CHD与T2DM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5),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纤溶活性的改变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 48例血瘀型、5 2例非血瘀型冠心病 (CHD)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 ,对其血浆GMP—1 4 0含量、t—PA、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CHD血瘀证患者血浆GMP—1 4 0明显高于非血瘀证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CHD患者血瘀证PAI—1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与非血瘀组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 ,进一步分析表明 ,t—PA/PAI—1比值各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 ,以血瘀证组最低。结论GMP—1 4 0、t—PA、PAI—1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