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之间的关系。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查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囊壁磁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 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胆囊壁厚度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壁厚度及双边征与病毒性肝炎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结果: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壁厚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结论:胆囊壁厚度明显异常( 包括胆囊壁厚度≥5 m m 及双边征) 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肝包膜和胆囊壁的双重炎性反应。胆囊壁厚度异常人数与病毒性肝炎病程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病程发展、转归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胆囊壁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情况,从而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发展。方法:①本文观察了20例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在转氨酶重度升高时,门静脉(PV)、肝固有动脉(PHA)、胆囊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变化,并与转氨酶降至轻度升高时以上各值进行比较。②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期门静脉(PV)、肝固有动脉(PHA)、胆囊厚度并与30例除外肝脏及心、血管显性病变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门静脉增宽,血流速度减慢;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加快,RI升高;胆囊壁增厚,将提示肝脏实质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将超声检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及胆囊壁改变与肝功能检验相结合,对于判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肝胆系统变化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病毒性肝炎51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中,脾脏厚度为(3.87±0.51)mm、胆囊厚度为(0.43±0.39)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胆囊长径为(4.22±0.78)cm、厚径为(1.31±0.65)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脾门静脉血流速度为(23.05±5.79)cm/s、脾静脉为(16.27±3.81)cm/s、肠系膜上静脉为(18.65±5.23)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检测中,对脾脏、胆囊大小以及门脉系统血流速度均具有良好特异性,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诊断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8例,根据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63例和慢性病毒性肝炎65例,选用高分辨率的实时超声诊断仪,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行多体位和多切面检查,尽量做到避免和减少漏查的位置。观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不同超声诊断图像。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胆囊长度、宽度、囊壁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肝脏径线进行测量,并通过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特征等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指导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情况,并分析超声检查在其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中的4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参考组。两组患者均安排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及对比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厚径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的声像图改变.方法:对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及胆囊腔大小.结果: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增厚120例,其中,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腔明显缩小43例.结论:超声观察胆囊壁改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Et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Che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5-1946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9.09%,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3.2%,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普通干扰素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型核苷类似物的研发;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针对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针对NS5B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抑制剂的研制,但是,这些领域都是国外研究主导的,  相似文献   

15.
Cardiac manifestations of viral hepat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 Bell 《JAMA》1971,218(3):387-391
  相似文献   

16.
17.
Liver fibrosis and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ver fibrosis results from chronic damage to the live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gressive accumulation of fibrillar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s a dynamic process where hepatic stellate cell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cell type,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host genetic factors and viral proteins. The abuse of alcohol, superimposed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age at the time of viral infection are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accelerate liver fibrosis. Liver biops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to diagnose fibrosis and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noninvasive markers for liver fibro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体血内内毒素(ET)的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鲎试剂来检测154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根据血内毒素水平的高低分成三组:血内毒素正常组(〈10ng/mL),血内毒素轻度异常组(10-20ng/mL),血内毒素明显异常组(〉20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毒性肝炎血内毒素正常者,肝功能损害轻,没有继发感染发生,预后好;血内毒素轻度升高(10-20ng/mL)者,肝功能损害较重,可见有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肺部感染,严重感染少见,有16%的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血内毒素明显升高者(〉20ng/mL),肝功能损害严重,多见合并SBP、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预后差,有66.7%抢救无效死亡,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l。结论 血内毒素水平直接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成正向关,要加强血内毒素的检测及抗内毒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Toll样受体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家族作为一种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在天然免疫中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代谢物等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激活天然免疫系统,通过刺激信号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协同刺激因子的表达,产生前炎症因子、抗微生物肽以抵御病原微生物所致损害;同时向抗原提呈细胞发出警报,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研究显示,有些TLRs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中,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及调节Th1和Th2反应平衡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LRs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Acute viral hepatitis in Singap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