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凋亡与银屑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色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TUNEL技术检测K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及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分对其中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予以病情程度评分。结果:30例银屑病中,脓疱型银屑病AI高于寻常型银屑病(P〈0.05);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进行期患者AI、活性caspase-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静止期和消退期(P〈0.05);而静止期和消退期患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AI及活性caspase-3含量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银屑病皮损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分与AI、活性caspase-3含量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KC凋亡的程度与银屑病的不同型别、疾病的不同分期有关,与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性指数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CE)诱导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TCE处理NHEK后,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上清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8和9的活性,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FCM)测细胞凋亡,Rh123/PI双染后FCM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用Caspase-3抑制剂或Caspase-9抑制剂预处理NHEK 1 h,验证Caspase的活化.结果 不同浓度TCE处理NHEK 4 h后培养不同时间,Caspase-3和9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升高,培养12、24 h,各TCE处理组Caspase-3和9活性与溶剂对照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aspase-8活性变化不明显.0.125、0.25、0.5、1.0和2.0 mmol/L TCE处理NHEK 4 h后培养12 h,膜联蛋白V~+/PI~-为(20.1±4.1)%、(30.0±7.5)%、(42.1±8.2)%、(56.0±6.1)%和(79.1±4.3)%,除0.125 mmol/L组外,其余组与溶剂对照组(9.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膜联蛋白V~+/PI~-与Caspase-3和9活性都呈正相关(r=0.786、0.736,均P<0.05),Caspase-3活性与Caspase~活性也呈正相关(r=0.845,P<0.05),膜联蛋白V~+/PI~-和Caspase-3活性均与Caspase-8活性无相关.100 μmol/L Z-DEVD-FMK预处理使2.0 mmol/L TCE处理的NHEK中Caspase-3活性从(0.963±0.043)nmol pNA·min~(-1)·ml~(-1)下降为(0.349±0.045)nmol pNA·min~(-1)·ml~(-1),膜联蛋白V~+/PI~-从(80.0±5.5)%下降为(16.3±3.2)%(P<0.01),Caspase-9活性变化不大(P>0.05).100μmol/L的Z-LEHD-FMK预处理不仅使得2.0 mmol/L TCE处理的NHEK中Caspase-3活性下降为(0.338±0.011)nmol pNA·min~(-1)·ml~(-1),膜联蛋白V~+/PI~-下降为(16.1±1.7)%,而且Caspase-9活性也从(0.821±0.031)nmol pNA·min~(-1)·ml~(-1)下降为(0.240±0.043)nmol pNA·min~(-1)·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mmol/L的TCE处理NHEK 4 h后,Rh123荧光强度在培养4、8、12、24 h时均明显低于0 h(18.7±0.5,均P<0.01);0.125、0.5和2.0 mmol/L的TCE处理NHEK 4 h后培养8 h,Rh123荧光强度为16.1±0.5、12.1±0.6和8.1±0.6,均低于溶剂对照组(18.1±0.5,均P<0.01).结论 TCE诱导NHEK凋亡中,包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Caspse-9依赖的Caspase-3的激活在内的内部凋亡途径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 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 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当归多糖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当归多糖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模型的作用。方法:50 g/L普萘洛尔乳剂外涂豚鼠耳背皮肤,制备银屑病样模型,然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Ⅰ)、低剂量组(Ⅱ)、中剂量组(Ⅲ)、高剂量组(Ⅳ),依次给予生理盐水、100,200,400 mg/kg当归多糖腹腔注射。应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各组皮损治疗前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豚鼠耳部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与涂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Ⅱ、Ⅲ、Ⅳ组治疗后皮损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Ⅱ<0.05,PⅢ<0.05,PⅣ<0.01)。结论:当归多糖对普萘洛尔诱发的豚鼠耳背银屑病样模型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扁平苔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角质形成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均可能在扁平苔藓的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角质形成细胞在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 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成人不同部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部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差异,探讨用来构建自体组织工程皮肤的最佳表皮细胞来源.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成年男性头皮、躯干、下肢及包皮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比较细胞在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代谢等方面的生物学差异. 结果: 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及DNA合成代谢方面,头皮与包皮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躯干与肢体来源的细胞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两者均高于后两者(P<0.05);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头皮及包皮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S期比例高于躯干及肢体组. 结论: 头皮及包皮组织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可作为构建自体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制备及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皮肤标本用胰酶、胰酶+分离酶(dispase酶)2种方法消化,并分别以DMEM培养基、RPMI 1640培养基、限制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FSM培养基)培养,MTT法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培养48 h、72 h后细胞的光密度值(D值),以判断不同培养基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胰酶+分离酶消化可获得较纯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在限制性KC-FSM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培养48 h、72 h后测得的D值显著高于DMEM培养基和RPMI 1640培养基(P<0.05).结论 胰酶+分离酶消化、限制性KC-FSM培养基体外培养是制备和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改良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改良培养方法。方法:取皮肤标本,先用 2. 5g/L胰蛋白酶 4℃浸泡 22h(冷消化法),以便于表皮真皮分离;分离后刮除真皮面 (真皮刮除法 )以获取基底细胞;收集表皮及基底细胞并混合,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培养至第 5d,采用人工纯化法去除成纤维细胞。其他操作同人表皮细胞常规培养法。培养结束后,以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较。实验重复 3次。结果:改良组 3次培养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87%, 91%和 95%,均高于对照组 ( 82%, 82%和 85% ) (P<0. 05)。改良组生长速度亦较快。结论:采用人工纯化法、冷消化法和真皮刮除法等改良方法可提高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存活率及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31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aCaT细胞,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对不同组细胞进行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技术(ASO)组:转染微小RNA(miR)-31 ASO;对照ASO组:转染对照ASO;空白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MTT法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凋亡情况,PI单染色法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中Rho相关结构域BTB蛋白质1(RhoBTB1)蛋白表达。结果ASO组细胞中miR-3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ASO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ASO组细胞在24、48、72、96 h时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ASO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5~P < 0.01),且3组细胞随着时间推移,吸光度值均较之前逐渐增加(P < 0.01);ASO组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RhoBTB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ASO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而S期和G2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ASO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结论miR-31可能参与了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可能通过调控RhoBTB1蛋白表达而实现这一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65377;【方法】 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65377;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65377;【结果】使用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65377;结合人工纯化,能达到 > 95%的纯度;与正常对照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较迟(7 d vs. 4 d),但进入后增长迅速,S期比例为: (40.68 ± 1.81)% vs. (34.43 ± 1.24)%(P < 0.05);凋亡率高:(6.08 ± 0.72)% vs. (4.32 ± 0.44)%(P < 0.05)&#65377;【结论】 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难度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SLE发病的独立&#65380;始发因素,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65377;  相似文献   

12.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紫外线A(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②方法 用 5J/cm2 UVA照射角质形成细胞 ,酶生化法检测活性氧 (ROS)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 p2 1mRNA的变化 ,并与非照射组比较。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VA照射组ROS含量升高 (t =113.6 8,P <0 .0 0 1) ,SOD、GSH PX活性下降 (t =5 7.2 3、19.0 4 ,P <0 .0 0 1) ,细胞凋亡率升高 (t=5 3.2 8,P <0 .0 0 1) ,p2 1mRNA表达增强。④结论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工酶JNK1和JNK2在Hacat细胞中的功能差异,探讨其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分别将JNK1和JNK2的siRNA导入Haca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质水平对其敲低效果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不同剂量的Taxol进行凋亡诱导实验,分析正常Hacat细胞与JNK1/2敲低细胞的区别。结果细胞增殖实验表明,JNK1或JNK2敲低均可导致增殖变缓,JNK1敲低效果更明显。细胞周期结果显示,JNK1敲低可导致S期细胞减少,G2/M期升高。Taxol凋亡诱导实验表明,JNK2敲低组凋亡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和JNK1敲低组凋亡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细胞增殖方面,JNK1作用强于JNK2;而在抗凋亡方面,JNK2作用强于JNK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胃蛋白酶消化前后的链球菌悬液作用于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 ,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反应 ;应用3H -TdR掺入法检测链球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的作用。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s对胃蛋白酶消化后链球菌悬液的增殖反应明显下降 (P<0.05) ,然而 ,即使是消化后的链球菌也可以引起银屑病PBMCs增殖反应 (P<0.05) ,而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增殖反应。胃蛋白酶消化前的链球菌可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 ,消化后的链球菌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M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 ,但也存在其他菌体蛋白参与发病过程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人类黑素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 ,单个黑素细胞通过其树突与 2 5~ 35个不同分化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发生联系 ,这种独立的解剖学结构被定义为表皮黑素单位[1] 。黑素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黑素 ,通过树突将黑素颗粒输送给其相联系的角质形成细胞 ,使皮肤维持正常肤色 ,免受紫外线及光致癌因子的损害。角质形成细胞在表皮黑素单位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假说。Gordon等认为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旁分泌释放细胞因子影响黑素细胞[2 .3 ] 。角质形成细胞衍生的调节黑素细胞的细胞因子包括 :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蛋白17(K17)介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EGCG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HaCaT)12 h,qRT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角蛋白17表达;流式细胞术Annexin V FITC和碘化丙锭(PI)双染检测50 mg/L EGCG处理下KC、HaCaT及HPV11.HaCaT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检测银屑病和尖锐湿疣患者病理切片中K17以及Caspase3的表达,构建K17过表达(pcDNA31(+)/K17)载体并转染KC与HaCaT细胞48 h继续用EGCG(50 mg/L)处理12 h;检测K17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 EGCG可在12 h抑制KC、HaCaT 和HPV11.HaCaT细胞中K17表达(P<005),呈浓度依赖趋势;银屑病和尖锐湿疣病理切片中K17表达范围增多但Caspase3的染色范围减少,K17表达上调,但Cleaved Caspase3显著下调(P<005)。使用高浓度50 mg/L的EGCG 作用下,KC、HaCaT 和HPV11.HaCaT细胞凋亡率均上调(P<001)。pcDNA31(+)/K17对KC、HaCaT细胞凋亡率的抑制作用被EGCG显著逆转(P<001)。结论 EGCG通过抑制K17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为银屑病和尖锐湿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龚石  张晴 《海南医学》2013,24(21):3128-3130
目的 利用两种不同培养方案,探讨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体外共同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和微量血清培养液分别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纯化培养及用K-SFM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开展两种细胞共同培养.结果 K-SFM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构成的无血清培养基成功进行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同培养.结论 不同培养方案可产生不同体外共同培养结果,可以成功在体外进行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18.
光老化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导致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光老化的模型构建及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模型组细胞用不同照射剂量的UVB照射,空白组细胞不予紫外线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筛选出最适合的照射剂量用于建立光老化模型;应用同样的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芳维A酸乙酸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用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芳维A酸乙酯治疗前和治疗15天,治疗30天时银百闻不如一见 皮损细胞凋亡和bax的表达,结果:芳维A酸乙酯治疗第15天和第30天,银屑病皮损细胞凋亡及bax表达均明显增加,图像定量分析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细胞凋亡的程度与bax表达高度相关( r=0.91),结论: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芳雅A酸乙酸治疗银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作用与诱导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观察其角蛋白19(K19)mRNA表达及克隆形成率与扩增受限的关系.方法取2~3岁健康儿童包皮20例,通过2.4 U/mL dispase和0.05%胰酶(tripsin)分离,获得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细胞计数仪计数描绘生长曲线.光镜观察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形态学改变,同时计数克隆形成率.RT-PCR检测角质形成细胞K19和Involucr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儿童包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平均最大扩增能力为(700±37)倍.细胞平均获得率为(1.64±0.297)×106/cm2包皮.角质形成细胞原代(P0)、第2代(P2)、第4代(P4)、第5代(P5)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5±4)%,(37±4)%,(28±3)%,(9±2)%,第6代(P6)克隆形成率消失.RT-PCR检测发现P0、P2、P4、P5有K19 mRNA 表达,P6未见表达;Involucrin各代均可见表达.结论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扩增能力随传代逐渐降低,扩增受限与角质形成细胞中K19 mRNA表达及克隆形成率消失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