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热惊厥是常见的疾病,但应用抗痉剂进行预防治疗曾有争论。本文探讨了儿童如何进行预防服药问题。发育正常,年龄在1—5岁、无病灶表现、抽搐发作持续时间不到15分钟的儿童所出现的发热惊厥是单纯型发热惊厥。此型无中枢感染及代谢性病  相似文献   

2.
实验和临床资料都提示癫痫发作的易感性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确定人体中特异性神经递质在癫痫病理生理机制中作用的方法是测定脑脊液(CSF)中的神经递质或其代谢产物,本文观察了热惊厥儿童CSF中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研究对象为41例因发热(体温>38℃)收入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患儿,分成3组:1组为未经治疗的17例,年龄2.4±0.7岁,虽持续发热但无惊厥史;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以下简称热惊)是儿童特别是幼儿最常见惊厥的疾病。发生热惊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再发惊厥。因此应该掌握对惊厥与发热患儿的治疗与进一步检查。对医生来说有两个重要问题:(1)患儿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严重的潜在的疾病,这些疾病是否需要立即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热性惊厥(FS)是指发生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体温>38℃)时的惊厥,但不包括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以及脑部其他器质性疾病合并发热的惊厥[1],先前无癫疒间发作。一般认为FS为良性疾病,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少数6岁以后仍有FS或发展为无热发作,称为全身性癫疒间  相似文献   

5.
正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发热的惊厥发作,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史者~([1])。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可反复发作。本文对有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在发热早期分别给予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预防治疗,以探讨早期应用镇静剂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01—2015-06收治的229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地西泮组72例、苯巴比妥组76例与空白组81例。地西泮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6  相似文献   

6.
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以高热引起的惊厥最常见。我院急诊科2009-01—2012-12接诊12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院前急救与护理,急救成功率达10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高热惊厥患儿123例,均为2009-01—2012-12我院急诊科接诊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61例,1~3岁43例,3~6岁1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即  相似文献   

7.
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病率占儿童的3~4%,复发率约40%,患儿直系亲属的热惊厥病史,初发年龄<1岁及有无并发症是促使演变成无热或有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减少热惊厥复发的资料极少,作者的临床印象是首次热惊厥发作为高热的儿童惊厥复发率比低热患儿低得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硫化氢(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转为癫痫的27例患儿纳入癫痫组,剩余81例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8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_2S水平,分析其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热性惊厥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_2S水平变化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均P0.05)。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癫痫转化率为25.00%。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间年龄、初发惊厥时体温、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围生期异常、合并颅脑影像异常、首次发热惊厥1周后EEG异常及血清H_2S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_2S水平不是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清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呈负相关(r=-0.637,P=0.012)。结论血清H_2S水平越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胃肠炎合并惊厥发作患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18例、热性惊厥15例、癫13例、病毒性脑炎6例、低钠性脑病6例、高钠性脑病3例、中毒性脑病2例和低钙惊厥2例)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多发生在病程前2 d内,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83.33%(15/18)。首次惊厥发作患儿肌肉注射苯巴比妥[5~10 mg(/kg·次)],住院过程中再次发作者静脉注射地西泮[0.10~0.30 mg(/kg·次)]。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为婴幼儿常见惊厥发作疾病,治疗以控制反复发作为原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16年Guillain、Barre二氏描述该综合征后,许多专家学者对这种原因不明的综合征做了大量的病因学、病理学研究。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syndrome,GBS)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亦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在我国较常见,但其病因并不明确。先后有许多国内外学者报告本病可因某些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异常而致,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后诱发GBS已屡有报道。近年来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发现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在GBS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个比例远高于患者所处地区社会人群的感染率。认为本病除可能因以上列举的病原体感染而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与年龄相关[1]。若该病持时间较长会导致大脑发育时损伤,临床发现有的患儿出现智力减弱和癫病。1980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将热性惊厥定义为:3个月~5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2]。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约有1/3的患儿出现复发,后者可  相似文献   

12.
癫痫预防     
作者对症状性癫痫、癫痫(EP)发作及EP并发症的预防作了简要介绍。 症状性EP的预防有赖于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包括孕母疾患诊治的各项措施。防止早孕可很大程度上减少一批高危易感人群。该群体中的特殊危险因素有:早熟倾向、低体重新生儿、宫内及新生儿感染的易患性等。高热惊厥是一潜在危险因素,许多医生指出在第三次热惊厥后或热惊厥呈持续状态时应予以制止。慎用的方法是热惊厥之初予以安定灌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7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原则分成为2组,对照组(n=46)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46)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2)治疗前2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治疗组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2.6±0.2)h、(3.9±0.5)h,均低于对照组的(4.4±0.6)h、(5.1±0.7)h(均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起效快,可快速解除惊厥、意识障碍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2—5%的儿童早年至少有过一次热惊厥。有过热惊厥者易患癫痫,但对癫痫发生率的大小有不同的估价。早年报告在选择的居民中热惊厥患儿的癫痫发生率高达77—93%,最近报告意见趋于一致,认为其发生率1.4—3.4%。本文报告热惊厥患儿截至7岁为止发生无热发作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铁蛋白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积、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并以同期门诊或住院的30例呼吸道感染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惊厥组血清铁为(6.55±2.16)μmol/L,对照组为(13.32±5.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血清铁蛋白为(21.72±9.86)μg/L,对照组为(38.29±15.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36%,对照组为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及铁蛋白与热性惊厥密切相关,铁缺乏是引起热性惊厥的高危因素;对于热性惊厥患儿,应监测血清铁及铁蛋白。  相似文献   

16.
詹玉  胡越 《癫痫杂志》2021,7(2):112-121
目的采用预后研究质量(Quality in prognosis studies,QUIPS)分析,对影响儿童惊厥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预后不良因素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关于CSE患儿发生死亡及后遗症等预后评价的纵向队列研究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2019年11月,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QUIPS分析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评分,划分质量等级,并选择中/高质量文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变量得出结论。结果共纳入17篇中/高质量文献,选择在≥2篇中/高质量文献中至少被提及2次或以上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素包括:病因、年龄、惊厥持续时间、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神经影像学异常。结论总结出5项提示CS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因各文献研究的异质性,尚未完善Meta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对儿童烟雾病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病年龄2岁2个月~12岁。6例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或偏瘫,其中3例以此为首发症状;惊厥4例,头痛2例,头晕2例,感觉障碍1例。2例行头颅CT检查者均显示有缺血性改变。6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4例显示急性脑梗死或小腔隙灶或软化灶,2例无脑实质无异常。6例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均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有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儿童烟雾病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以肢体无力或偏瘫、惊厥为常见症状。MRI联合MRA检查是诊断儿童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急救小儿高热惊厥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主要发生于6个月~5岁小儿,临床表现为患儿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病,出现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同时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发生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若惊厥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脑组织缺血、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患儿的预后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75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随访及问卷调查资料,对可能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5例患儿中,62例(82.67%)预后良好,余13例(17.33%)预后不良。高热惊厥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与患儿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与患儿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患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1.59、5.46、3.97。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多预后良好,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是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水痘疱疹病毒(VZ)系属DNA病毒组.人类的带状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带状疱疹仅发生在曾感染过水痘疱疹病毒的病人,通常带状疱疹是没有重要的神经并发症的.而40%的无并发症的病例其脑脊液中可见淋巴细胞或旦白的轻度增加.体节性疱疹麻痹系常见的并发症,而脑炎、脊髓炎则少见.McAlpine等报告过一例并发带状疱疹的复发性脑脊髓炎.以后未见有报道.而且,McAlpine所报告的病例其疱疹发疹之前无神经症状的加重,CSF中未分离出VZ病毒.本文所报道的一例数次带状疱疹发作后出现脑脊髓炎的患者.当最近一次病情恶化时,表现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