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股骨带锁髓内钉与加长三代γ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进行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9年1月分别采用普通股骨髓内钉和加长三代γ钉内固定治疗的13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3.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5,(Z1)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2月- 2004年8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髁上伴髁间骨折10例。术后早期肢体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随诊10-20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根据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6 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术后配合CPM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nterTan组与PFNA组,各30例.Inte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并比较扩髓与非扩髓技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68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急诊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扩髓组36例(Guxlilo分型I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6例,ⅢB型7例).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感染、内固定物失败等指标.结果 术后3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扩髓组1例,非扩髓组2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扩髓组为29周,非扩髓组为30周.骨折不愈合共5例(7%),扩髓组2例(6%),非扩髓组3例(9%) 畸形愈合共3例(4%),非扩髓组2例(6%),扩髓组1例(3%) 5例出现感染(7%),扩髓组3例(9%),非扩髓组2例(6%) 以上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钉断裂11例(17%),扩髓组2例(12%),非扩髓组9例(2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扩髓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01/2005-12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25例,AO/ASIF分类A型14例,B型4例,C型11例。结果随访时间9月5年,平均2年,获得随访结果者29例,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月,平均4.5月,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2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7例膝关节活动度接近伤前水平,待取出内固定。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的较满意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2月-2005年8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22例。结果随访8—76个月,平均(38±2)个月,按照Schatzk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AO/ASIF分类A型骨折87.5%,C型骨折81.8%。35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22周,平均(17±2)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深部感染、畸形愈合、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其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直接影响到功能恢复及远期疗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于2000-02/2004-12对127例股、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的功能训练,经临床观察,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35例使用交锁髓内钉的股骨胫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235例随访189例196肢,平均随访15.2个月,股骨87例发生骨不连5例;胫骨109例发生骨不连8例。骨不连与骨折部位、手术方式、解锁时间有明显关系。结论应力遮挡和局部血供障碍是静力型交锁髓内钉所致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术中尽量闭合复位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适时解锁可降低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5例。采用AO分类:A1型15例,A2型4例,A3型8例,C1型4例,C2型2例,C3型2例。结果随访平均6个月~2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0周。根据Schatzker评分标准:优2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结合术后早期CPM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 (GSH钉 )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对 76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对膝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护理和按摩提拉 ,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护理 :术后 5天内膝关节以“静”为主 ,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5天后以“动”为主 ,膝关节屈伸锻炼。 2周后可加大屈膝角度 ,可适当负重站立。结果 76例术后恢复良好 ,膝关节屈伸达到90°。结论 术前做好膝周围皮肤准备 ,早期功能锻炼 ,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护理干预 ,对患者下肢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股骨髁上长节段骨折最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髁上长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遵循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也就是利用95髁钢板,再加上动力髁螺钉等工具进行固定手术的治疗。另外的治疗组采取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记忆合金骨卡环进行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主钉很完整,没有出现断裂、弯曲等现象。结论采取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记忆合金骨卡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可以减少卧床的时间,在短期内可以自由活动,安全高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学杂志》2015,(11)
目的评价自锁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锁髓内钉治疗组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各35例。自锁髓内钉治疗组采用自锁髓内钉固定技术;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锁髓内钉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4±14.5)min、(84.7±20.6)ml、(5.4±2.8)次、(13.2±2.4)周,明显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组的(52.6±18.8)min、(128.0±32.4)ml、(11.2±3.6)次、(16.4±3.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锁髓内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交锁髓内钉治疗组为2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相比于交锁髓内钉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促进骨折更早愈合,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