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用药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了一个治疗建议[1] ,基本上代表了现在心律失常治疗和用药的观点。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并不快 ,常用的药物没有几个 ,问题在于正确地使用这些药物 ,充分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 ,把不良反应限制到最低程度。因此本文根据具体的心律失常探讨药物治疗的选择。1 心房颤动 (AF)治疗AF治疗原则 :能复律者重建窦律 ,并维持窦律 ;不能复律者 ,则控制心室率 ;必要时抗凝治疗 ,以减少栓塞并发症。1.1 AF复律阵发性AF者可自动转复窦律 ;持续性房颤者必需加以干预 ,才能恢复窦律。AF发作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低血…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房颤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两种策略.药物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前者仅仅能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不能终止抗凝治疗;后者往往效果不佳,电复律或药物转复后使用胺碘酮维持窦律,一年成功的比例仅65%左右,且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率逐渐下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也使患者依从性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近十年来,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发展迅速,新的术式不断涌现,成功率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3)心房颤动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房颤动(AF)的治疗至今还是一个难题,它的药物治疗包括了复律、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AF不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更应重视安全性。AF又是一个好复发的心律失常,因此在远期防治中还需考虑利弊,由此它的治疗要顾及左右而选择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治疗是目前心房颤动(房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原因有两个,即节律紊乱和快速心室反应.针对这两个方面,药物治疗形成了两种策略,(1)节律控制策略,即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包括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后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2)频率控制策略,即控制心室率.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发生AF后,治疗上有两种选择:恢复窦律,维持窦律(节律控制);保留AF,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AF后可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生活质量下降,诱发心力衰竭同时栓塞发生率上升,而且部分AF病人即使无病因可查,经历一定时间后心房、心室也可扩大.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AF以后转复窦性心律符合生理状态.因此,AF的治疗首先考虑能否恢复其窦律,尤其是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房颤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律率治疗包括房颤的心室率控制,房颤的转复,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等三方面,涉及药物及非药物两大类的治疗。尽管律率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姑息性缓解症状的治疗,但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控制心室率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室率控制包括药物和消融两方面的治疗。1.1急性期心室率控制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据胡大一等报道,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0.9%、女性0.7%),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达7.5%[1].慢性房颤的临床后果是心房心室的扩大、心功能的恶化以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为慢性房颤[2].目前的房颤药物治疗策略包括复律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最主要的手段。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复律及维持窦律的药物,其有效率达40%~60%;然而对老年阵发性房颤,其能否进一步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尚未见充分报道。本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对生命没有直接危胁,但它常常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的急性栓塞,同时由于长期的心输出量减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又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并且,药物复律和减慢心室率仍然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手段.悦复隆(亦称心律平,propafenone)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研究表明,对部分心房颤动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文应用静脉注射悦复隆治疗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观察其对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心室率和病人耐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可达龙)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自AFFIRM试验后处理AF ,是转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效果相似,但是不同病情处理较复杂而需要个体化。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目的:①恢复窦性心律并保持窦律(以下简称节律) ;②控制心室率(以下简称室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对房颤有作用,但是按循证医学资料,2 0 0 1~2 0 0 2年欧美及我国有关学会制订的建议或指南,指出当有明确的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或左室肥厚>14mm ,胺碘酮是复律的首选药物;在轻度或中度心脏病人中其他药物无效时,也应选择胺碘酮;而Ⅰ类,尤其是Ⅰa或Ⅰc类相对禁忌。胺碘…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窦律和防止复发。对于没有左心衰竭或心绞痛的患者,房颤期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可恢复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本研究通过一项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验证静脉用普罗帕酮使持续时间为30分钟~7天的房颤患者转为窦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自AFFIRM试验后处理AF,是转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效果相似,但是不同病情处理较复杂而需要个体化.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目的:①恢复窦性心律并保持窦律(以下简称节律);②控制心室率(以下简称室率).  相似文献   

14.
1 心房颤动治疗对策有了新证据———控制心室率至少等同于复律  第 5 1届美国心脏病学院 (ACC)学术年会上 ,公布了两个重要的有关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 (RCT) ,对比了心室率控制和复律两种不同干预对策的疗效。两个试验结果一致显示 ,心室率控制对策简便易行 ,疗效至少等同于较复杂的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1.1 AFFIRM (AtrialFibrillationFollow upInvestigationinRhythmManagement)———心律控制的房颤随访研究 为欧美多国多中心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新的治疗手段如肺静脉消融等已经有所进展,但是对于很多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仍然很重要。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包括:(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2)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本文回顾了传统的治疗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各种心律失常的34%,其发生率超过了总人口的1%以上。大多数的房颤病人仍然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尽可能达到维持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治疗。对部分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手段只有两种,即外科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 3个主要目标 :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本期“心房颤动研究专栏”(简称专栏 )的 1 6篇文章中 ,1 3篇关于房颤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房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对有持续性 (非自行终止的 )、阵发性房颤以及经选择的慢性房颤患者 ,转复为窦性心律是理想的终点。  有少数药物 (例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几个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以及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 ,能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但总的说来 ,有效率仅60 %或略高 ,且受其它…  相似文献   

18.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佳治疗方案尚不能确定。其主要的治疗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复律并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维持窦性心律,另一种是用药物控制房颤的心室率。两种治疗方案均推荐使用抗凝药。 目的 比较房颤长期应用节律控制或心室率控制两种干预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2002,17(5):353-35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虽然其本身并不具有致命性特点 ,但房颤患者可以有各种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下降 ,若产生心房附壁血栓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此外对针对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产生的副作用 ,也增加对房颤患者的危害。目前公认的房颤治疗策略包括①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或诱因进行治疗 ;②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窦律 ,节律控制 ) ;③控制房颤时心室率 (心室率控制 ) ;④抗凝治疗预防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针对心律不整齐的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究竟哪一个更优 ?作为首选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20.
1 心房颤动治疗对策有了新证据--控制心室率至少等同于复律 第51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学术年会上,公布了两个重要的有关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RCT),对比了心室率控制和复律两种不同干预对策的疗效.两个试验结果一致显示,心室率控制对策简便易行,疗效至少等同于较复杂的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