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30例高血压合并LVH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后的血压、心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12周及24周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二尖瓣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而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拜新同可明显逆转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改善其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60例,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mg口服,每日二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有效率88.3%,不良反应少.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吉林医学》2009,30(18):2063-206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4例,对照组(B组)24例。A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B组口服倍他乐克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倍他乐克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缬沙坦治疗,一天一次,每次80到160mg;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30到60mg。两组疗程均为24周且在参与研究前都已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通过疗程之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开始降低。两组患者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均开始好转。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38例,恢复一般10例,恢复较差2例;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30例,恢复一般8例,恢复较差12例。结论: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有显著效果。其中缬沙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均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服用6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 16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2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1.8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分别为(167.4±13.6)、(99.5±7.9)、(130.2±10.4)、(80.3±8.5)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持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临床上非常理想的治疗高血压的长效制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均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服用6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 16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2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1.8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分别为(167.4±13.6)、(99.5±7.9)、(130.2±10.4)、(80.3±8.5)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持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临床上非常理想的治疗高血压的长效制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长效硝苯地平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效硝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 (L VH)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口服长效硝苯地平 3 0~ 90 mg/d,连用 2 0周 ,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压及 UCG。结果 :经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后 ,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 10 0 % ,治疗后左心室重量 (L VM)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无不良反应。结论 :长效硝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可逆转 L VH,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袁宇峰 《吉林医学》2010,(24):4104-410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2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次,2次/d;对照组给倍他乐克片口服12.5mg/次,2次/d。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晓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91-1692,169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5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PP≥60mmHg的患者29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病30例列为B组。评价不同全天平均脉压(ABPP)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比较,全天平均舒张压(24hABPD)和心脏射血分数(EF)明显下降(P<0.05和P<0.01),而全天平均收缩压(24hABPS)、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SI)明显增加(P<0.05)。结论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将53例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27例)和拜心通治疗组(26例),对比2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对该5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QTd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依那普利组和拜心通组QTd分别为(71±20.4)ms和(73±22)ms,治疗后依那普利组为(47±16)ms,拜心通组为(42±13)ms,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QTd均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QTd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LVMI与QTd呈正相关关系(r=0.5071,P<0.01)。提示:LVMI与QTd之间有内在联系;依那普利和拜心通均有减少QTd的作用,两者该项作用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64例高血压病非LVH患者(组Ⅰ)、58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76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较正的QTd(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组Ⅱ显著延长(P均〈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老年EH患者24 h血压昼夜变化与BNP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EH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06例,对照组(35~<65岁)6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NP及24 h动态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LVH、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不同类型血压变异与BNP、LVMI的关系.结果 ①老年组非杓型及LVH患者所占比例(42.5%,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老年组非杓型患者的BNP、LVMI及LVDD均明显高于老年组杓型者及对照组非杓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老年组杓型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BNP与EVMI呈正相关(r=0.37,P<0.05).③老年组不伴有LVH的非杓型患者BNP较杓型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老年组患者BNP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重构,血浆BNP水平在老年高血压不同性别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口服苯那普利平均12周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p<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p<0.01),A峰速度明显下降,E峰速度及E/A比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可安全有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敖雪  苏雨江 《海南医学》2014,(22):3296-3299
目的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49例[男77例,女72例;年龄(67.12±11.06)岁]。根据入选患者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组,其中LVMI〉125 g/m^2(男)和LVMI〉110 g/m^2(女)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小于此标准的视为高血压不合并LVH组(NLVH组)。再选择同期的80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研究对象的病史、检验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 (1)比较三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8.530,P=0.000);N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3.232,P=0.026);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NLVH组(t=6.784,P=0.000)。(2)血清Chemerin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827,P=0.000)。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