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V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41株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7.8%,光滑假丝酵母菌占4.87%,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占2.4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2.43%,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43%;36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克霉唑、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其中7种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VVC的最常见致病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群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怀疑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革兰染色镜检及沙氏平板分离培养,用显色培养基和全自动鉴定仪作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经χ2检测,P<0.05,显示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出60株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0%;其次为滑假丝酵母菌,占13.3%;药敏试验中显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和咪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3.3%、90.0%、81.7%、76.7%和68.3%。结论 VVC的染色镜检容易漏检,其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并经治疗后约有5%患者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4次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或发生与抗生素治疗无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次以上亦称为RVVC。 相似文献
5.
闫金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3):80-82
目的:研究分析湛江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高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门诊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检查中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其年龄分布情况并收集相关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探究湛江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结果: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长期临床经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湛江市女性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8.3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率为88.3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有效率高,复发低,患者对综合护理满意度高,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克霉唑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72例VVC妊娠期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克霉唑栓治疗。治疗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天、第7天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对照组为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克霉唑治疗妊娠期VV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薛春芬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7,6(1):51-52
目的 观察定君生辅助氟康唑、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WC)的效果;方法 将86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强化和巩固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氟康唑口服,达克宁栓、定君生阴道上药,对照组仅用氟康唑口服,达克宁栓阴道上药,治疗3个月,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查;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总有效率,观察组95.6%,对照组90.O%(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观察组7.3%,对照组19.4%(P〈0.05);结论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杀灭假丝酵母菌后,使用乳杆菌制剂定君生调整菌群,改善阴道微环境可提高RVVC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曾素霞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9):57-5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容易在月经前复发,若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R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经治疗后约有5%患者复发,部分复发病例有诱发因素,但大部分患者复发机制不明。本文就2003-2007年因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30例患者进行诊治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9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95.5%患者治愈,无复发;4.5%患者症状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先兆流产及早产现象。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1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病,多年来临床观察,门诊各种阴道炎中阴道念珠菌病大约占60%-70%。近50%妇女一生中有过念珠菌感染病史,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明显,感觉痛苦,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括。现就多年来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月经周期不同时间给药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激素水平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念珠菌 )病 (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复发的影响及最佳治疗时机 ,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76例VVC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例 ,两组均在确诊时予首次治疗 :伊曲康唑 2 0 0mg ,每日 1次 ,连用 3日 ,与餐同服 ;第 1日经擦净外阴、阴道分泌物后 ,将克霉唑泡腾片 (每片含克霉唑 5 0 0mg ,德国产 ) 1片置入阴道后穹窿。治疗后 1周临床症状改善和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则进入巩固治疗阶段。观察组于月经前 7日睡前将克霉唑泡腾片 1片置入阴道后穹窿 ;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 3日采用同样药物局部治疗。连续 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① 76例中 ,6 2例 (82 % )出现不适症状或症状加重发生在月经周期黄体期 ;②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相当 (均为P >0 0 5 ) ;③疗程结束后第 3个月复查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8%比4 2 % ,P <0 0 5 )。结论 :于月经黄体期采用抗真菌药物巩固预防治疗可减少VVC复发 ,提高临床疗效和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VVC患者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研究。结果 VVC患者年龄为31.92±9.15岁。VVC阴道清洁度Ⅰ~Ⅱ度44例(29.3%),Ⅲ~Ⅳ度106例(70.7%),其中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23例,滴虫阴道炎﹙TV﹚8例,合并萎缩性阴道炎﹙AV﹚7例。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炎病史可增加VVC的发生危险;采用避孕套可降低VVC的发生危险。结论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的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痛及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是其主要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VVC阴道清洁度一般为Ⅲ~Ⅳ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是VVC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避孕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行为干预对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门诊确诊为VVC的8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实验组患者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通过电话或复诊时针对患者VVC复发原因给予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只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5.6%,复发率3.3%,对照组治愈率63.6%,复发率31.8%,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规范治疗的同时,通过电话回访及复诊时针对性给予患者行为干预,可提高VVC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52例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将738例VVC患者(4例女童只能口服伊曲康唑和外阴清洗;10例孕妇只上药,但丈夫需服药,故不参与分组)随机分为2组。A组365例夫妻双方口服伊曲康唑0.2g/d,连服3d;患者睡前阴道使用克霉唑阴道片(凯妮汀),每3d上药1次,共3次;当天用稀释的活力碘为患者进行阴道擦洗。B组373例夫妻双方口服伊曲康唑0.2g/d,连服2d;阴道擦洗及上药同A组。有手足癣者,需服伊曲康唑0.2g/d共7d。月经净后3~5d复查,若无症状,白带常规检查阴性者只需阴道上药3次,3次月经后均如此;若为RVVC患者,则治疗需达6个月。结果 738例患者中,治愈715例(96.9%),其中A组治愈90.7%(353/365),B组治愈97.1%(362/37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VC患者中丈夫患手足癣、本人患手足癣及患糖尿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VVC患者,显示这3个因素影响VVC的复发。结论治疗VVC必须全身治疗加阴道上药,并且配偶同时治疗,消除诱因,持续正规的治疗才能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发病情况,分析导致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引起高度重视及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至一汽集团职工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857例孕妇进行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收集,对有症状者行内诊检查及分泌物化验检查,将调查到的信息和化验结果录入SPSS12.0进行分析。结果 (1)本地区研究期间妊娠期VVC病发病率为4.67%(40/857);(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指数(BMI)、孕次、文化程度、血型、有无工作和糖筛正常及异常均与妊娠期VVC无明显相关。结论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VVC的发病率为4.67%,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告;特别是妊娠期妇女,VVC不容忽视,要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方案治疗人工流产前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联合用药组,给予氟康唑胶囊口服,阴道放置克霉唑阴道片以及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擦外阴,疗程3d;对照组:单纯阴道放置克霉唑,当晚用。自首次用药第4d复查,作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假丝酵母菌阴性者可安排手术;无效者重复治疗,第7d复查。术后14d和月经后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第4天的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92.6%,对照组72.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来潮后复查,两组之间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人工流产前合并严重VVC的患者采用口服氟康唑+阴道内放置克霉唑+外用咪康唑乳膏治疗,能够缩短疗程,近期疗效优予单纯阴道内置克霉唑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检查,评估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且诊断为VVC的患者545例,分别由临床医生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通过相差显微镜和革兰染色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清洁度、AV评分、Nugent评分及干化学等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54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217例(39.82%),混合感染328例(60.18%)。其中混合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Ⅳ度,白细胞(++、+++、++++)、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患者在阴道清洁度(Ⅰ/Ⅱ、Ⅲ)、白细胞(0~5)、菌群多样性(未见、+)、优势菌(G+)、pH值(≥4.6)、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方面的比例与混合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的混合感染占60.18%(328/545),混合感染中VVC+AV占68.60%(223/328),分别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现2例同时合并滴虫感染患者。结论 VVC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且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微生态失衡更为严重,因而阴道微生态评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评估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为临床及时、准确、全面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主要累及阴道黏膜的假丝酵母菌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豆腐渣样和乳酪样、灼痛等症状,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找到典型的菌丝及芽孢[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