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3例及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的5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包括年龄、BMI、血糖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腔梗发病与否为应变量,其他各因素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糖及胆固醇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患者胆固醇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组,观察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之间发病情况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较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较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是诱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6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辉 《海南医学》2002,13(3):42-43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文献报道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的发生率高 2~ 4倍[1 ] 。随着CT及MRI临床应用增多 ,腔隙性脑梗死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现也不断增多。本文就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98例中伴腔隙性脑梗死 6 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为 2型糖尿病者 98例 ,男 5 7例 ,女 4 1例。年龄 (5 5 .72± 101)。糖尿病病程最长 36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12 .15年。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最长 14年 ,最短 1d ,平均 2 .7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范莲芝 《中外医疗》2008,27(9):20-2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压测定及头颅CT或MRI检查,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红 《四川医学》2005,26(10):1124-1124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糖尿病致腔隙性脑梗死(SCI)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的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伴有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发生SCI的概率.结果发现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SCI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SCIs)的概率比不伴糖尿病的高.结论糖尿病是高血压致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耿建波  时慧 《吉林医学》2010,31(15):2168-216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尿失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89例,分析患者Glasgow评分,腔梗的部位与尿失禁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尿失禁组Glasgow评分低于无尿失禁组,两组间单纯皮层下梗死和单纯皮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皮层下加皮层)比较,尿失禁组比率大于无尿失禁组。结论:尿失禁与卒中严重程度相关,是脑梗死严重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飞月 《海南医学》2005,16(8):171-172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ction,LI),是位于大脑及脑干深部非皮质区的小梗死,通常是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有时也见于前动脉和椎动脉)的穿通支阻塞引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腔隙梗死灶的直径多在2~15mm之间,最大不超过20mm,过去认为其一般无明显症状,只在尸检时才被发现。但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提高了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率,腔隙梗死已被普遍认为常伴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陈旭  鲁晓华  刘兰英  杨雅松 《西部医学》2012,24(2):319-320,32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相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33)。②有心房纤颤的脑梗死病人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02)。结论为了避免分类偏倚,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时,不采用TOAST分类法。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塞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及51例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与3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FC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结果:前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C肽均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组FINS,FCP高于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组,ISI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HINS可能与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9a)],载脂蛋白(Apo)A1,B,E。结果显示TC,TG,HDL,LP(a),ApoA,ApoB各项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V,PV,PAgt分别与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变化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血脂异常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0.5毫米~20毫米,其中以1毫米~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映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力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2001年~2006年间医院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初步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情况.②方法 选择2型DM并发脑梗死患者86例,单纯脑梗死患者52例及正常对照90例,按常规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质成分的差异.③结果 2型DM并发脑梗死组血清TC、TG、LDD-C、ApoB、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1 ), 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脑梗死组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 2型DM并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故应及早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74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对其各种可能的易惠因素、梗死部位、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42~80岁,男女比例为3.96:1,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为58例(78%),其他为双侧脑室旁、内囊、丘脑。单个梗死灶46例(62%),≥2个梗死灶28例(37%)。并发症中,高血压病者66例(89.19%),糖尿病27例(36.5%),心脏病24例(32.40/0),高脂血症11例(15.3%)。结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其次为双侧脑室旁和内囊,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相似文献   

17.
周宗民 《右江医学》2005,33(4):356-357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92例及糖尿病组71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A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87%和21.13%;B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5.65%和4.35%,两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应该高度重视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生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 ] 。现将本院 1 996年~ 2 0 0 1年住院的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8例中 ,男 1 55例 ,女 43例 ,年龄 50~80岁 ,中位年龄 62岁 ,住院期间死亡 9例。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糖尿病 1 1 2例 ,占 56 .7%。腔隙性脑梗死均以磁共振诊断 ,病灶直径小于 1 0mm为腔隙性脑梗死 ;1个梗死灶为单发 ,2个及 2个以上为多发 ;糖尿病诊断参照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6例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进行分组临床研究,对其危险因素与临床上的表现进行对比,并且对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做一个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结果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8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有狭窄症状,有房颤史,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几率要明显偏高(P<0.01).但两组的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运用Logistic做回归分析时发现糖尿病和男性患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会成为80岁以上患者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缓慢,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