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影响视力并可致盲的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广谱抗真菌特效药物。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农民13例,其他2例,年龄21~55,起病时间7--20天。对照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0--60,以上两组均为单眼发病,两组全部病例全经刮片查出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治疗35例真菌性角膜炎,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局部及全身综合治疗。结果 35眼中,33眼痊愈,2眼并发角膜穿孔行结膜瓣遮盖术,视力未提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综合治疗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组除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外,给予口服中药方方法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40例40眼,治愈30眼,好转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40眼,治愈23眼,好转7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为75.0%.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是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28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qd,0.5%氟康唑(普芬)点眼ql/4h,口服斯皮仁诺0.2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27例痊愈,1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烧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6.
孙戈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0):69-70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角膜炎,1897年Lebcr报道了第一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我国的齐续哲1957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到1965年为止,我国的文献上也只有13例记载。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据统计在我国约占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越来越多地受到眼科临床的关注。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了3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现将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8)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预后与感染真菌菌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28例(228眼),根据患者感染病原菌属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镰刀菌属组(110例)、曲霉菌属组(53例)、链格孢属组(36例)和其他菌属组(29例)。记录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比较四组患者的预后水平分级,观察药物治愈患者用药时间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结果 2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检出242株真菌;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对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较低,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四组患者的预后水平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刀菌属、曲霉菌属组患者预后水平较差(P<0.05);药物治愈患者用药时间和BCVA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刀菌属组中药物治愈患者的用药时间较曲霉菌属组、链格孢属组和其他菌属组延长(P<0.05),链格孢属组中药物治愈者患者BCVA高于镰刀菌属组、曲霉菌属组、其他菌属组(P<0.05)。结论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常见菌属,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镰刀菌属感染患者药物治愈用药时间最长,链格孢属感染药物治愈患者视力恢复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就角膜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8 (88眼)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成两个组别,实验组(n=44)予以角膜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参照组(n=44)予以单纯那他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43/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82% (36/44),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角膜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彻底杀灭菌丝,进而促使角膜修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眼科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186例,患眼186眼,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行单纯板层角膜切削,B组行板层角膜切削联合羊膜覆盖,C组行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D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各组患者随访时间均>1年,观察各组术后效果。结果 186例患眼中184眼保留了眼球,其中179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视力明显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A组治疗有效44例有效率93.62%;B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94.00%;C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95.92%;D组治疗有效38例有效率95.00%。结论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发展时要及时改行手术治疗,彻底将病灶组织清除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首要条件,术中应用羊膜和结膜瓣覆盖有利于保护创面,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多由于农作物或植物损伤角膜后真菌感染所致。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27例,在局部清创后碘酊烧灼及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共焦激光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例(40只眼)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真菌治疗,使用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的情况.结果:共焦激光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治疗前能够观察到真菌菌丝和炎性细胞密集,随着治疗的进展,观察到菌丝和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结论:共焦激光显微镜能够观察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情况,根据观察结果调整用药,对患者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增高,而发病者约85%为农民,在炎热潮湿地区和夏末秋初农作物收获季节,发病率增高,目前发现能引起角膜感染的真菌有50余种,真菌性角膜炎已经成为重要的致盲性角膜疾病,现将作者自2002年6月-2006年8月收治的46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结果治愈30例(78.95%)、好转5例(13.16%)、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92.11%。结论氟康唑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有效控制虹膜炎症反应,缩短病程,明显提高治愈率,对真菌性角膜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真菌充满于泥土和空气中,并寄生于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上面,与细菌共生。迄今为止,地球上共发现有10万种以上的真菌,约300种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其中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至少70余种真菌对人类角膜有致病作用[1]。近40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的滥用和角膜接触镜的出现,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占到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5月所诊治的77例真菌性角膜炎病患,分成观察组就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接受优质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与恢复效率,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深低温保存1月 ̄60月的健康人尸角膜对14例(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随访1月 ̄19月,13例角膜植片透明(92.82%),1例半透明,无1例原发病复发,视力均有提高,说明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是治疗急性致盲性角膜病的重要储备材料,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浙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K)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菌菌谱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97例(197眼)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真菌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65例,男女比例为2.03∶1,发病年龄:23~85岁,51~70岁年龄段患者124例(62.94%),发病高峰月份在10~12月,实验室检查共分离菌株197株,前三位致病真菌分别为曲霉菌属94株(47.71%)、镰刀菌属60株(30.46%)、链格孢霉属28株(14.21%);体外药敏结果显示,3种主要致病真菌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大于80%,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均低于20%。结论我国浙北地区FK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每年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致病菌中曲霉菌占首位,其次为镰刀菌。 相似文献
19.
董玉萍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
目的:探究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术与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时长以及视力提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7.5%。患者治疗平均疗程为(23.5±1.7)d。在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15±0.02),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51±0.03)。P<0.05.在治疗期间内,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炎者,使用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升视力,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回顾性调查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7.2%、对照组为88.9%,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优于仅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且可缩短治疗所需时间,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