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幼鼠在硫化氢(H2S)干预后其海马组织中IL-1β、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 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FS组、FS+硫氢化钠(NaHS)组、FS+羟胺(HA)组,每组各48只.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反复FS,每次诱导3~5 min,隔日诱导1次,共诱导10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了解各组幼鼠海马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幼鼠IL-1β、IL-18 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幼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反复FS幼鼠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18蛋白、IL-1β mRNA、IL-18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其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一,部分细胞呈现空泡变性,部分浓缩凝固;NaSH干预后IL-1β蛋白、mRNA表达明显降低,FS+NaHS组IL-18蛋白、mRNA表达在1 d、3 d、7 d与FS组相比显著降低;HA干预6 h、3 d、7 d时 IL-1β 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FS组明显增高,6 h时IL-18的表达与FS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 H2S对反复FS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抑制IL-1β和IL-18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与许多疾病的炎症反应和凋亡有关,但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96只20日龄健康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惊厥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 h,1,3,7 d大脑皮层caspase-1,IL-18,IL-1β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改变,并对脑损伤进行神经病理半定量积分。结果:①惊厥组各时间点大脑皮层caspase-1,IL-18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IL-1βmRNA的表达呈双峰样改变,反复惊厥后6 h,1 d,7 d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第3天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惊厥后皮层神经元出现水肿和变性坏死,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凋亡细胞。③反复惊厥后6 h,1 d,3 d脑含水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惊厥组各时间点脑损伤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在发育期大鼠惊厥发病中对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唑(PTZ)组、低剂量MS275组(3?mg/kg)及高剂量MS275组(6?mg/kg)(n=8)。通过腹腔注射PTZ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MS275在PTZ诱导惊厥前2?h腹腔注射给药。造模成功后24?h,每组取6只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K2、CREB和IL-6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p38、MK2、CREB和IL-6 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K2、CREB和IL-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而MS275能抑制上述指标mRNA及其蛋白在发育期惊厥大鼠中的表达水平(P < 0.05);6?mg/kg MS275对CREB mRNA及其蛋白、IL-6 mRNA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HE染色结果可见PTZ组海马组织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伴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而MS275干预组能减轻发育期惊厥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同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TZ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多,而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P < 0.05);且6?mg/kg MS275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p38 MAPK信号通路、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及惊厥性脑损伤;且MS275的作用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海马IL-1β和IL-1r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反复热性惊厥(FS)后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拈抗剂(IL-1ra)表达的变化.方法 清洁级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热对照组(HC组)和热性惊厥组(FS组).末次热水浴后12 h处死动物,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1β和IL-1ra的含量;RT-PCR法测海马IL-1β和IL-1r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Fs组大鼠海马IL-1β蛋白和IL-1β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FS组大鼠海马IL-1ra蛋白及IL-1ra mRNA水平亦明显高于HC组和N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各组大鼠海马IL-1ra/IL-1β蛋白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期内反复FS可导致海马IL-1β和IL-1ra表达增加,提示IL-1β和IL-1ra可能参与FS脑损伤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作为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受体在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该实验通过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影响,探讨其与发育中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生后7 d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 次,每次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每组各处死16只大鼠,每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反复惊厥后1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3和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1至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时,在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GABAAR α1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海马CA1、CA2区GABAAR β2亚单位免疫化学A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丘脑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大鼠海马区GABAAR β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大鼠海马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4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NC组)、高热对照组(n=12,HC组)和热性惊厥组(n=21,FS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酶多聚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海马IL-6和TNF-α水平及IL-6 mRNA、TNF-αmRNA水平。结果1.FS与HC组大鼠海马IL-6水平[分别为(53.21±8.32)ng/mg、(56.37±2.84)ng/mg]明显高于NC组[(44.55±4.11)ng/mg](P<0.01,0.05),FS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海马IL-6 mRNA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2.各组大鼠海马TNF-αmRNA及其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反复FS对大鼠海马IL-6和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IL-6和TNF-α可能不参与FS相关脑损伤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C)后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白介素-lβ(IL-l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5只Sprague-Dawley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ED组);各组又均按时间点分为4、12、24、48、72 h 5个亚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化学点燃法制备幼年大鼠SC模型。ED组于惊厥前3 d予以ED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3 d。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凋亡以及IL-l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电镜显示SC组惊厥后24 h海马少量神经元出现核固缩,大量内质网扩张;48 h以后内质网扩张较前有所减轻,但线粒体肿胀加重。ED组各时间点神经元改变均较SC组减轻。SC组在惊厥后12 h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已显著高于NS 组,48 h达高峰,而ED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较SC组显著下降,但仍高于NS组。免疫组化法示12 h、24 h、48 h、72 h SC组大鼠海马中IL-1β表达增强,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C组比较,ED组IL-1β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D可下调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IL-1β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提示ED对SC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205-21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2水平变化及黄芪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黄芪组(AM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对P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ALF中IL-4、-12水平。结果1.哮喘组BALF细胞总数、EOS绝对值和EOS占细胞总数百分比(EO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AM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均〈0.01);2.BALF中IL-4水平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3.IL-12水平哮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组最著高于哮喘组(P〈0.01)。结论IL-4高表达、IL-12低表达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黄芪下调IL-4、上调IL-12表达水平,可能为其抑制哮喘呼吸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戊四氮反复点燃致不同发育期大鼠海马损伤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uang YL  Sun D  Liu YL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30-934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期大鼠癫痢发病机制。方法对P10、P20、P603组大鼠,用戊四氮反复点燃5d,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神经元形态、神经元计数、苔藓纤维发芽、NF—κB表达。结果(1)点燃后P10、P20组惊厥潜伏期、潜伏发作期较P60短,惊厥持续时间较P60长(F=103.28,132.65,P均〈0.05);(2)P10、P20实验组海马各区无明显神经元丢失;P10DG区颗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多;P60CA1、CA3区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DG区无改变;(3)各组海马CA3区均可见苔藓纤维发芽,其中P60组较P10、P20组明显;(4)各实验组NF—κB阳性表达细胞较对照组均增多,且随鼠龄增加NF—κB光密度值逐渐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发育期大鼠惊厥易感性存在差异;(2)发育鼠致痂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病理性苔藓纤维发芽较轻,可能为对惊厥耐受性较好的病理学证据;(3)NF—κB在惊厥性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一定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炎症和免疫反应在惊厥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easpase-1是easpase超家族的重要成员,被认为与炎症和凋亡有关。白细胞介素(IL)18和IL-β是caspsse-1的两种作用底物,也是具有多向性生物功能的炎症介质。研究证实,easpase-1、IL-18、IL-β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但它们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2004年4-9月我们通过发育期大鼠惊厥模型的建立,观察反复惊厥后海马easpase-1、IL-18、IL-β的表达变化及海马组织脑含水量和病理改变,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炎症过程在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L-18和IL-18抗体(IL-18 Ab)与大鼠微小病变型多柔比星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IL-18Ab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6.5 mg·kg<'-1>)造成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其中IL-18Ab治疗组腹腔注射IL-18Ab(每只10 μg),非治疗组注射等量9 g·L<'-1>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予尾静脉注射等量9 g·L<'-1>盐水.分别于第1、14、28及42天检测其24 h尿蛋白水平,第42天心脏取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清蛋白(Alb)、BuN、SCr、IL-18、干扰素-γ(IFN-γ)及TNF-α水平,取其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L-18、IFN-γ、TNF-α的表达及光、电镜病理形态.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第14天开始增加,第28天达高峰;第14、28、42天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第28、42天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a><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C和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P和Alb低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高于非治疗组(P<0.05).血清IL-18、IFN-γ、TNF-α水平和肾组织IL-18、IFN-γ、TNF-α表达: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均低于非治疗组(P<,a><0.05).肾组织光、电镜病理形态:3组光镜无明显改变,电镜:正常对照组结构正常,非治疗组病变明显,IL-18Ab治疗组病变轻微.结论 IL-18介导IFN-γ、TNF-α的产生,可能参与微小病变型大鼠多柔比星肾病蛋白尿的形成,且IL-18Ab对其有部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育期脑损伤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受体表达造成脑功能长期障碍,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B1受体(GABAB1R)表达的影响及成年期记忆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改变,探讨其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生后7d(P7)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入惊厥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惊厥组仔鼠通过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每天1次,连续6d。于反复惊厥结束后7d,每组各随机处死12只大鼠,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GABAB1RmRNA及蛋白表达的近期改变。剩余大鼠于P61~P64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于P75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测定大鼠的惊厥阈后,即刻处死大鼠取脑,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GABAB1RmRNA及蛋白表达的长期变化。结果:①在反复惊厥后7d及P75时,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中GABAB1R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5);②惊厥结束后7d时,惊厥组大鼠海马区中GABAB1R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在齿状核GABAB1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P75时惊厥组大鼠海马区GABAB1RmRNA及其在齿状核GABAB1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惊厥组大鼠在P64的寻找平台时间为98533.8±27205.4ms较正常对照组的46723.3±40666.5ms明显延长(t=3.66,P<0.05);④惊厥组大鼠注射戊四唑后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为1415.1±428.5s与对照组1156.0±308.9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70,P>0.05)。结论: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大脑皮层和海马GABAB1R表达持续减少,可能参与新生期惊厥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与新生期反复惊厥导致的成年期记忆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3.
Xin Y  Chu GL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68-571
目的研究caspase-1及其底物之一白细胞介素(IL)-18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11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HIBD 3、8、24 h、3、6和14 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采用RT-PCR 方法检测caspase-1和IL-18 mRNA在HIBD后脑皮层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另外8只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对照组有caspase-1 mRNA少量表达(0.2918 ± 0.0809),HIBD 24 h组其水平开始增加(0.5222 ± 0.0941,与对照组比较P<0.01),6 d达高峰(0.7886 ± 0.0480,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 此后下降,但HIBD 14 d (0.5314 ± 0.1272)仍可检测出.对照组IL-18 mRNA水平为0.3218 ± 0.0466,HIBD 24 h至6 d其表达逐渐增加(24 h 0.5823 ± 0.0740; 3 d0.6976 ± 0.1073; 6 d 0.9110±0.0647,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并达高峰(HIBD 6 d组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HIBD后IL-18 mRNA的表达在时间上与caspase-1具有紧密相关性(r=0.871,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在HIBD 1~6天逐渐加重.结论 HIBD后caspase-1和IL-18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与光镜观察到的脑损伤进展的时间框架吻合,提示它们均参与了新生鼠HIBD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作为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受体在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该实验通过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GABAAR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影响,探讨其与发育中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生后7d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反复惊厥后1d和7d每组各处死16只大鼠,每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GABAAR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反复惊厥后1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3和CA4区GABAARα1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7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1至CA4区GABAARα1亚单位免疫化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1d和7d时,在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GABAARα1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后7d时,在惊厥组大鼠海马CA1、CA2区GABAARβ2亚单位免疫化学A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丘脑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大鼠海马区GABAARβ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脑内GABAAR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幼年大鼠反复惊厥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早晚期表达的变化及川芎嗪的干预影响,探讨NCAM在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川芎嗪脑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96只20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制作幼年大鼠惊厥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结束后第1天、第7天大脑皮质组织中NCAM的表达。结果 (1)反复惊厥结束后第1天惊厥组大脑皮质组织NCAM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反复惊厥后第7天惊厥组大脑皮质组织中NCAM表达较第1天增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川芎嗪干预组在反复惊厥后第1天、第7天大脑皮质NCAM表达均较惊厥组显著增高(P〈0.05),且大脑皮质NCAM的表达在反复惊厥后第7天明显高于反复惊厥后第1天。结论 (1)反复惊厥后幼年大鼠NCAM表达由早期暂时降低,后逐渐增高,在晚期接近正常,提示NCAM参与了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修复。(2)川芎嗪干预组在反复惊厥后早晚期均能上调NCAM的表达,提示川芎嗪对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大脑皮质NCAM的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高热惊厥(FC)发育期大鼠血红素氧合酶(HO)-1mRN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5只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FC组及ZnPP治疗组。采用热水浴(每次5min,隔日1次,共10次)诱导FC大鼠动物模型;ZnPP治疗组于制备FC模型前腹腔注射ZnPP45μmol/kg。取大鼠脑组织制作冷冻切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DG区HO-1mRNA表达。结果FC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HO-1mRNA表达显著增强,与ZnPP治疗组、高热未惊厥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ZnPP治疗组HO-1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热未惊厥组及对照组(Pa〈0.01)。结论FC能引起HO-1mRNA过度表达;ZnPP能通过下调HO-1mRNA表达对FC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或)IL-10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否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手术+9g/L盐水对照组(NaCl组);手术+IL-4组(IL-4组);手术+IL-10组(IL-10组);手术+IL4+IL-10组(IL4+IL-10组)。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制成肾IRI,钳夹松开时,各组迅速注射相应的IL或9g/L盐水,12h后取血及摘除左肾做病理切片。观察肾脏上皮细胞凋亡数(TUNEL法)。结果 IL-4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水平无降低。IL-10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而联合运用IL4+IL-10明显抑制大鼠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结论 联合运用IL4+IL-10明显抑制大鼠肾脏上皮细胞凋亡,对肾脏上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故对其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32只)、肾病组(51只)。肾病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 mg/kg,建立多柔比星肾病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多柔比星后第7、14、28、42天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并分批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尿液及肾组织中IL-6的表达。结果: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7、14、28、42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14、28、42天肾病组大鼠肾组织及尿液中IL-6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尿及肾组织中IL-6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呈正相关(r=0.794,P<0.01;r=0.870,P<0.01)。肾组织及尿液中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9,P<0.01)。结论:IL-6在MCNS大鼠尿液及肾脏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IL-6可能在MCN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912-9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幼年大鼠海马区Nogo-A及Nogo受体(Ng-R)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5日龄健康雄性SD大鼠12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37℃水浴)与高热组(n=87,44,5℃热水浴);高热组根据是否发生惊厥再分为高热对照组(n=42)和FS组(n=45);各组再分为5个处理组(1、3、5、7、10次水浴)。各处理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取海马组织,冷冻切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海马组织Nogo-A mRNA、Ng-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另3只大鼠采用同样方法制备海马组织冷冻切片,分别采用Nissl染色及Timm染色观察其海马组织神经元变化及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发芽(MFS)现象。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无惊厥发作。高热对照组中2只大鼠出现惊厥后弃用。FS组大鼠有多种形式惊厥发作:点头、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2只淹死,3只死于惊厥持续状态。2.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比较,第7次及第10次黔后大鼠海马区Nogo-A mRNA和Ng-R mRNA的表达均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3.Nissl染色显示第5次FS后大鼠海马CA1、CA3、Hile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第7、10次FS后改变更甚;2个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紧密,各组均未见神经元丢失。4.Timm染色显示,第5、7、10次FS后大鼠海马齿状回出现MFS现象,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海马齿状回未见明显MFS现象。结论FS后大鼠海马区Nogo-A mRNA、Ng-R mRNA的表达上调可影响海马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早、晚期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B组)32只、小剂量HC干预组(C组)32只。B组和C组设立2、8、16、24h四个时段点,每个时段点各8只(相应的8个亚组用B2、138、B16、B24及C2、C18、C16、C24表示)。腹腔注射LPS(1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腹腔注射LPS后即刻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mg/kg),分别在注射后2、8、16、24h分时段采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5mg,制备细胞总蛋白质,进行蛋白质电泳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高迁移率蛋白(HMG)B1水平。结果 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以B2组为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2组与B2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TNF-α,IL-1β水平与A组及同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海马组织可见微量HMGB1表达;B组在B8表达量始增加,以B16、]324为高(P〈0.05)。B组HMGBl表达有持续增加趋势。C组HMGB1表达较B组呈减少趋势,以C16、C24组减少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HC对早、晚期炎症介质TNF-α,IL-1β、HMGB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