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结核性腹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癌性腹膜炎患者24例及感染性腹膜炎21例的螺旋CT 影像资料。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癌性腹膜炎组及感染性腹膜炎组患者出现大量腹水者的比例分别为40.0%(20/50)、79.2%(19/24)、28.6%(6/21);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以壁腹膜均匀增厚为主,发生率为24.0%(12/50);癌性腹膜炎组以壁腹膜结节块样增厚为主,发生率为66.7%(16/24);感染性腹膜炎组患者壁腹膜增厚发生率为9.5%(2/21)。此外,结核性腹膜炎组、癌性腹膜炎及感染性腹膜炎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6.0%(3/50)、45.8%(11/24)、4.8%(1/21)。结论螺旋CT 的影像学改变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及感染性腹膜炎的鉴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病因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本院2005年3月~2009年9月96例经MSCT检查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S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很高。96例患者经MSCT扫描均能发现病变所在的区域,其中查出急腹症临床病因83例,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5%。结论MSCT以其快速、简便、诊断的准确性高而成为急腹症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它能及时提供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鲍舒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53-1554
腹膜炎常继发于腹部脏器的病变,是手术后、胃穿孔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对腹膜炎的诊断可以通过腹腔穿刺、剖腹探查来诊断,但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有创的方法。笔者收集2006~2008年我院临床中腹膜炎病例10例,分析其CT表现,判断CT在诊断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钦昌 《中国医药科学》2014,(6):136-138,17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再进行处理,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确诊76例,确诊率达95%。4例患者因为无法避免的伪影干扰影响而漏诊。结论 MSCT在诊断急腹症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具有准确性高、无痛苦、快速的优点,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螺旋CT可以直观显示肺动脉内偏心充盈缺损,少部分可以直接显示段级以下肺动脉分支缺如。结论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也可指导溶栓治疗及评价疗效。是简单、安全的方法,能够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是最常用的PTE确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异常强化。②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进行肺部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由肺尖到肺底,获得肺部二维或三维全程图像,对肺部病变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2例患者(52.38%)发病部位仅处于右肺,10例(23.81%)患者发病部位仅处于左肺,10例(23.81%)患者病变跨叶;由支气管扩张、外伤引起肺结核和原因不明引起的肺出血分别为17例(40.48%)、12例(28.57%)、7例(16.67%)和6例(14.29%)。结论 16层螺旋CT在肺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将病理证实的26例肾上腺肿瘤进行螺旋CT诊断的影像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腹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以急性腹痛为共同临床症状的急腹症患者72例,采用MSCT行全腹容积扫描,所得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层面重组(MPR)进行分析,对急腹症病因做出诊断,并与最终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 MSCT诊断消化道穿孔8例,肠梗阻17例,出血性病变9例,炎症性病变18例,泌尿系结石10例,血管性疾病5例,均与临床最终结果相符,5例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合,诊断率正确率为93%。结论 MSCT对急腹症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急腹症首选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检查和双层螺旋CT扫描,比较和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肠壁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及腹膜后腔积液在两种方法中显示情况。结果腔积气20例(66.7%)、腹腔积液6例(20%)、腹腔脓肿2例(6.7%)、有其他并发症者2例(6.7%)。结论依据SCT征象对胃肠的道穿孔部位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最终明确诊断,比较螺旋CT检出率与病理学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总结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运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的检出率为92.41%,实施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运用螺旋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0.38%,对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6.30%。比较螺旋CT与病理学对急性胰腺炎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进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对患者的损伤小,检查所需时间段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临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振影  郑历明 《河北医药》2008,30(3):309-31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PE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层厚3~5mm,扫描时间20~30s,造影剂速率2.5~3.0ml/s。结果22例患者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14例,肺段梗死4例,胸腔积液2例,马赛克征2例。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以及在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急腹症患者行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本组临床病例资料较为完整的急腹症54例获得的图像,显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及检出率均较高;而且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螺旋CT亦能准确反映出是否有其他器质性改变。结论绝大多数阑尾炎病例根据其典型CT表现均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胃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检查技术。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胃癌螺旋CT表现。结果术前CT诊断胃癌60例,占93.8%;误诊4例,均为早期隆起及浅表型。结论螺旋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定性、分型、有无侵犯和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胃癌疗前分期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血性腹膜炎在文献学习中见过报导,近三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血性腹膜炎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肠梗阻病例100例,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UKLET-FS型全身螺旋CT,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与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都符合肠梗阻的CT确诊标准,CT主要发现梗阻部位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经过CT判定病因,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5例,肿瘤36例,炎症19例,肠扭转6例,其他4例;通过手术病理分析,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4例,肿瘤34例,炎症19例,肠扭转8例,其他4例,为此CT诊断病因的符合率为97.0%。结论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能很好显示梗阻部位和程度影像学特征,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方法回顾本院收集的30例经手术及胃镜证实的胃癌螺旋CT表现。结果胃癌螺旋CT表现病变区的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邻近组织的侵犯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崔建平  王军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39-1540
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以X线平片作为重要辅佐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由于X线平片自然对比不足,检查急腹症受到一定限制,存在自身缺陷,临床使用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2].螺旋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断面成像、扫描速度快、无前后重叠,可见游离气体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诊断常用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螺旋CT和X线平片)资料,比较分析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l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动脉期的病灶数要明显高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小肝癌总的病灶栓出率为94.6%(53/56),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7.5%(49/56)、69.6%(39/56)和60.7%(34/56)。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能够实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AD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捕,后期应用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24例患者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其中显示真、假腔24例,显示内膜片22例,腔内血栓形成9例,内膜破口15例。而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安全、准确、迅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