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患者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2例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病例用联冠式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牙颌面横向结构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间距分别增加3.73mm和3.65mm,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基骨宽度及骨性鼻腔宽度也发生增大;与上磨牙冠根同时被扩宽相比,下磨牙间距的改变主要发生于牙冠部。结论:利用联冠式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可明显增加上颌基骨、上下牙弓及骨性鼻腔的宽度,可有效改善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畸形。  相似文献   

2.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3):179-181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2例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用联冠式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牙颌面横向结构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间距分别增加3.73 mm和3.65 mm,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基骨宽度及骨性鼻腔宽度也发生增大;与上磨牙冠根同时被扩宽相比,下磨牙间距的改变主要发生于牙冠部.结论利用联冠式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可明显增加上颌基骨、上下牙弓及骨性鼻腔的宽度,可有效改善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2例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用联冠式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牙颌面横向结构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间距分别增加3.73 mm和3.65 mm,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基骨宽度及骨性鼻腔宽度也发生增大;与上磨牙冠根同时被扩宽相比,下磨牙间距的改变主要发生于牙冠部.结论:利用联冠式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可明显增加上颌基骨、上下牙弓及骨性鼻腔的宽度,可有效改善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与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牙合)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儿童(P<0.01);与正常(牙合)相比,错(牙合)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与正常相比,错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 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 分类错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伴口 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P<0·01);与正常相比,错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口呼 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8例,均采用上颌扩弓技术矫治单侧上颌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不同程度地直立后牙,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并解除前牙的反(牙合),调整下颌中线。结果 8例Ⅲ类错耠伴下颌偏斜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轻度及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通过上颌的扩弓及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地矫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伴有口呼吸习惯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双期矫治 ,探讨其矫治效果。方法 :10例具有典型下颌后缩面形的患者 ,替牙期用Bionator矫治器矫治 ,恒牙初期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联合Tip Edge矫治 ,观察其颌骨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 :第一期矫治后下颌前移并生长 ,第二期矫治不仅改善了面形 ,而且对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及牙合关系进行精确调整。结论 :双期矫治对伴有口呼吸习惯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面形及牙合关系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对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程度。方法 对13例平均年龄为 2 4.3岁的成人安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用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诊疗 ,并于头颅侧位片。参照Arnett的软组织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测量 ,所得数据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 经Tip Edge技术治疗后上下中切牙明显内收 (P <0 .0 1) ,上下唇距TVL之距分别减低 2 .14mm、2 .5 6mm ,上切牙与上唇突点内收之比为 1.74∶1,下唇凹点距TVL之距平均减少 2 .15mm ,同时唇间沟距亦明显减低 ,而上下唇长则存在明显增长趋势。结论 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可通过有控制的内收前牙使唇部软组织逐渐趋于平坦 ,从而有效改善其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3.
浦路明  陈斯军  袁静 《口腔医学》2009,29(12):639-640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青春期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正侧位片,取模,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相对于颅底前移,鼻底宽度,尖牙宽度,上颌第一磨牙宽度和覆盖都增加,其中57%为骨性改变,43%为牙性代偿。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于青春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疗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上颌牙槽弓宽度的变化及对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患者20例,使用口外弓颈牵引及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测量分析矫治前后记存模型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间牙槽弓宽度的变化。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及尖牙牙槽弓宽度矫治后分别增加了2.39、3.17和1.65mm,与矫治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扩大腭弓改善上颌牙槽弓宽度的不调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1错(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中发病率高,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大、治疗较为复杂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临床中发现许多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存在上颌前突,下颌骨发育不足,并常常伴有上颌骨狭窄,当下颌前移后,出现上颌后份牙弓相对于下颌变窄,即上下牙弓宽度不匹配.故对于某些生长期儿童的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在使用固定矫治器前进行上颌扩弓配合生长改良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面型,同时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本文介绍一例生长期儿童的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Pitchfork分析法研究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的骨性和牙性矫治效果,为早期矫治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非治疗观察6个月后(观察期),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早期矫治6个月(治疗期),随后直接进入固定矫治器治疗.应用Pitchfork分析法对比观察期和治疗期功能性(牙合)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改变.结果 在功能性(牙合)平面上早期矫治造成磨牙关系改变了7.9 mm,包括骨性改变4.2 mm、牙性改变3.7 mm;骨性改变中上颌骨贡献了0.7 mm,下颌骨贡献3.6 mm,牙性改变中上磨牙贡献了1.5 mm,下磨牙贡献2.2 mm.结论 恒牙早期阶段开始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的早期矫治Ⅲ类错(牙合)可取得较大的牙(牙合)关系改善,但对上颌骨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 8例平均年龄为 12 .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 ,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 ,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 ,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 ,侧貌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牙合关系Ⅰ类。结论 在一定的适应证下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恒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 ,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用图象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 ,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定位片 ,对其中的上气道结构的各项测量项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作对比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舌咽部的最小距离、喉部会厌至下咽壁距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分别较治疗前增大 2 .74mm、2 .2 9mm和 2 .3 4mm ,其变化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骨性鼻咽测量值、软腭至软腭后咽壁距也发生了有意义的增大 ;舌骨至下颌平面、眼耳平面和蝶鞍的垂直距离等测量均较治疗前分别减少 3 .0 9mm、2 .81mm和 3 .83mm ;治疗后舌骨相对于第三颈椎的水平距、相对于颏棘点的水平距均和舌骨至面平面之水平距等测量值 ,其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用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在迅速改变上下颌位置关系的同时 ,使口呼吸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明显增加 ,有效维持了口咽部气道的通畅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