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自1999年11月-2009年1月我们对50例合并胸腺瘤的MG病人成功实施了胸腺瘤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10年.结果 14例病人的胸腺瘤为良性,36例病人的胸腺瘤为恶性.术后有36.0%的病人出现了MG危象.主要见于Ⅱ B和Ⅲ型病例.随访结果为34.0%病人的MG症状得以治愈;26.0%病人的MG症扶得以改善,8.0%病人症状同术前;32.0%病人死亡于该病.结论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MG合并胸腺瘤病例特点为病情较重,发展快,术前术后易出现MG危象,重视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自1983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对76例MG病人实施了胸腺瘤切除术,术后69例病人出院后被随访6个月~20年。结果 28例病人的胸腺瘤为良性,48例病人的胸腺瘤为恶性。术后有35.5%的病人出现了MG危象。主要见于Ⅱb和Ⅲ型病例。术后在院死亡率为6.6%。随访结果为31.9%病人的MG症状得以治愈;23.2%病人的MG症状得以改善;5.8%病人症状同术前;36.2%病人死亡于该病。结论 MG合并胸腺瘤病例特点为病情较重,发展快,术前术后易出现MG危象,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预后欠佳。术前药物治疗和胸腺瘤切除的早期行气管切开对于治疗重症病例非常重要。这也是预防治疗MG危象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15例,占我科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例之25%,无手术死亡.术后3例分别1.3、5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肺部感染.生存11例中,缓解4例;改善6例,无变化1例.讨论中作者认为C—T检查及胸腺癌相关抗原测定,对隐匿胸腺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并强调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预防肺部感染可降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症状严重病例术前采用细胞毒剂治疗或血浆置换疗法,可使症状改善,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肿瘤 ,重症肌无力 (MG)亦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 ,胸腺瘤合并MG约占MG病例中 15 % [2 ] 。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 1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1例 ,其中男 8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39 2岁。9例完整切除胸腺肿瘤、腺腺及周围组织 ,2例行肿瘤切除并部分心包、肺组织及胸腺。术后 4例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 ,均行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后 ,吞咽及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双手握力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95例,分析其临床分型、胸腺瘤组织学特点、术后复发情况、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分型以IIB型最多为38.9%(37/95),胸腺瘤病理分型以B2型多见,为35.8%(34/95)。术后症状好转或症状消失70例,其中70.0%(49/70)在术后20 d~11年肌无力症状加重或复发,49例患者复查胸部CT,32.6%(16/49)的患者胸腺瘤复发或转移;46.3%(44/95)的患者病程中曾发生过肌无力危象;胸腺瘤B3型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72.7%,远高于其他类型。42.9%(12/28)的患者在术后放疗过程中肌无力症状加重。随访10个月~8.6年,死亡3例(3.2%),均死于肌无力危象。结论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病情复杂,肌无力症状易反复,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肿瘤复发或转移率高,但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32例MG伴胸腺瘤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结果:32例MG伴胸腺瘤Osserman分型:I型3例(9.3%),Ⅱa型8例(23.5%),Ⅱb型14例(43.8%),Ⅲ型4例(12.5%),Ⅳ型2例(6.25%)和Ⅴ型1例(4.65%),Masaoka分期:Ⅰ期10例(31.25%),Ⅱ期14例(43.75%),Ⅲ期8例(25%),病理分型:上皮细胞型16例(50%),淋巴细胞型5例(15.6%),混合细胞型9例(28.1%),梭形细胞型2例(6.25%),结论:MG伴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分期为Ⅰ,Ⅱ期为主,临床分型以Ⅱa,Ⅱb为主。危象发生率,死亡率以恶性胸腺瘤伴MG为高。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自1991年7月至1998年7月,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6例,占同期收治胸腺瘤患者的27.3% 。结果 Masaoka Ⅰ期、Ⅱ期、Ⅳ期各1 例,Ⅲ期3 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 例1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1 例2 a后死于肿瘤复发。生存4 例,3 例治愈,1 例好转。结论 认为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其良恶性的判断主要依靠术中所见肿瘤的生长方式及组织细胞学类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强调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采用低位胸部正中切口,尽可能切除肿瘤,清扫前纵隔;尽早拔除气管内插管;选用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以降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重要性。方法所有10例患者均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彻底切除肿瘤及胸骨后的淋巴脂肪组织,术后继续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糖皮质激素,适时的气管切开。结果1例死于呼吸衰竭,9例顺利出院,平均住院14.5天,随访5年,1例1.5年后复发,2例症状好转,药量减少,6例痊愈。结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彻底的手术切除和术后良好的药物治疗及管理是决定手术效果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腺瘤术后发生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胸腺瘤与MG的关系.方法总结11例胸腺瘤术后M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11例患者胸腺瘤平均发病年龄52岁,胸腺瘤病理为AB型或B1型.术后MG发生时间平均为23个月,临床表现均为全身型.全部病例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部分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例死亡,其余病情均得到缓解,随诊至今无危象发生.结论由于胸腺瘤合并MG的发生率较高,需对胸腺瘤病例进行临床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52例治疗体会的总结,探讨重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瘤,其中完整切除4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参与发病的重要组织,胸腺切除是迄今公认的治疗手段,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郝亚南  孔岩  刁珊珊 《浙江医学》2017,39(18):1567-1569
目的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468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胸腺瘤病理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MG和术后肌无力危象的相关性。结果468例胸腺瘤患者伴MG发生率为33.3%;胸腺瘤病理分型为A+AB、B1、B2、B3和C型分别195、86、84、88和15例。胸腺瘤病理分型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P<0.05),与伴发MG明显相关(P<0.01)。156例胸腺瘤伴发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25.6%,其中A+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型(包括B1、B2和B3型)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A+AB型。结论胸腺瘤病理分型与年龄、MG、术后肌无力危象存在相关性,在提示MG、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肌联蛋白抗体在诊断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在诊断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T)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JSA法检测73例不同病理类型MGT和58例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NTMG)患者血清中Titinab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水平.结果MGT组患者血清中Titin-a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NTMG组、其他疾病对照组和正常人组(P均<0.01);Titin-ab诊断MGT的敏感性低于胸腺CF/MR,但特异性高于后者(P<0.05);Titin-ab阳性率与不同胸腺瘤病理类型有关,其中上皮细胞型胸腺瘤组最高(95.1%);与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期无关(P>0.05);MGT患者Titin-ab与AChR-ab有明显相关性(r=0.496,P<0.01),而MGH患者则不明显(r=0.385,P>0.05).结论Titin-ab是一种诊断MGT(尤其是上皮细胞型胸腺瘤)较为敏感、特异、简便易行的实验室参数,它可能在MGT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6月~200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胸腺瘤合并MG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径路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术后28.1%的患者发生MG危象,在院死亡率为6.2%。MG临床分型与胸腺瘤病理类型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发生,手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陆长峰  徐金枝  杨明山 《北京医学》2006,28(11):644-64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 选择25例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MG组)和25例不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非MG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胸腺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阳性为棕黄色颗粒;记录在放大100倍的油镜下随机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率.结果 MG组中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其中1例死亡.伴重症肌无力的瘤性细胞群主要含有PCNA低表达的细胞.结论 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组织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淋巴细胞型的胸腺瘤患者易伴发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153-15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手术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82±8.61)min以及手术治疗中的出血量(110.31±12.85)mL与对照组(88.85±12.32)min、(193.86±24.54)mL比较均明显较少,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肌无力现象(2.50%)等并发症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3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中落实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护理效果得到认可,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梁银杏  葛辉  姚晓黎  廖松洁 《西部医学》2010,22(8):1391-139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及胸腺增生患者的电生理指标特点,并观察胸腺切除手术对于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例伴有胸腺瘤、25例伴有胸腺增生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和肌电图(EMG)检测,比较两组间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同时观察手术前、后电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12例伴有胸腺瘤患者术前的SFEMG、RNS、肌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100%、41.4%和25%,25例伴有胸腺增生患者术前的SFEMG、RNS、肌电图异常率分别为92%、52%和32%;12例伴有胸腺瘤患者手术后的SFEMG、RNS、肌电图异常率为91.7%、33.3%和25%,25例胸腺增生手术后为86.9%、40%和24%。结论伴有胸腺瘤及胸腺增生患者的SFEMG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NS、肌电图,手术后电生理指标有改善,而其中胸腺增生者改善更为明显,但均仍存在异常,仍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3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4例随访2个月至5年,缓解14例,改善16例,无变化2例,死亡3例。结论;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延迟拔管或早期气管切开术,是防止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胸腺肿瘤已侵及包膜或有局限性恶变的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了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 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Ab)水平和ELISA法测定血清Titin 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MGT组Titin Ab阳性率为72.9%,明显高于MGH组的12.5%和MGN组的22.2%(均P<0.05);(2)血清Titin Ab阳性者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血清AChR Ab水平均高于血清Titin Ab阴性者(均P<0.01);(3)MG患者血清Titin A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血清AChR A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4)随访发现Titin Ab阳性者术后1.5年内症状再度加重9例12次,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明显高于Titin Ab阴性者的1例次(P<0.05).结论血清Titin Ab水平可能是MGT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戴俊杰  曾庆意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16,38(12):977-98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Titin抗体和Ryanodine受体(RyR)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MG患者和35例健康体验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itin抗体、RyR抗体、AChR抗体。结果MG组Titin抗体和RyR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合并胸腺瘤MG(MGT)组患者Titin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胸腺瘤MG(NTMG)组(P<0.01);MGT组和NTMG组患者RyR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MG患者中Titin抗体和RyR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早发型MG患者(均P<0.05);全身型或重症型(ⅡA、ⅡB、Ⅲ、Ⅳ型)Titin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眼肌型(Ⅰ型)(P<0.01),而两组间RyR抗体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G患者Titin抗体和RyR抗体水平与肌无力严重程度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20、0.487,均P<0.01)。结论Titin抗体和RyR抗体检测有助于MG的诊断,且Titin抗体有助于鉴别MG患者是否伴随胸腺瘤及进行Osserman分型。Titin抗体与RyR抗体水平还与MG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应用于评估MG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20.
吴克 《吉林医学》2010,(30):5271-5272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手术时间60~160min,平均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住院时间7~15d,平均8.5d。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无气管切开,手术无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损伤,无纵隔、胸骨感染。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治愈27例,改善17例,无效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重症肌无力发病与胸腺异常有密切关系,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本质、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胸腺增生的和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明确且有手术适应证,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提高术后缓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