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措施,对42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矫治术,术后主要采用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正确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监护措施预防和处理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42例中有9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中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和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4例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刘梅芳  支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52-2652
目的总结分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4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在ICU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术后监护下,恢复良好,24 h后转入心外科病房。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ICU的有效护理,严密观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76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病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进行严密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何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1):1055-1056
目的 探讨封堵器微创经胸壁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配合与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6例接受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6例患者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技术成功,经治疗护理痊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莉  陈东早 《护理学报》2014,(14):55-56
总结22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措施。19例术后应用漂浮导管的患者重点检查管路是否正确、通畅,每天做好管道维护工作;术后进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避免较长时间中断辅助呼吸,尽量缩短吸痰时间等;口服降肺压药物后密切观察肺压以及血压情况;尽量避免所有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因素,如缺氧、低血压、镇静不足患者躁动、各种侵入性操作时间过长等。经精心治疗与加强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2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相似文献   

6.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配合及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配合及监护。方法对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110例患者的术中配合及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因房缺大无法牢固放置封堵器,术中延长小切口侧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其余107例术后3d复查无残余分流,平均术后住院日期3.2d。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创伤小、适应症广、手术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及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何琴 《现代护理》2007,13(11):1055-1056
目的探讨封堵器微创经胸壁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配合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例接受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6例患者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技术成功,经治疗护理痊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1)运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Tei指数评价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右心室功能;(2)通过右心室Tei指数研究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1)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2)房间隔缺损患者修补术后1周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1)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2)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3)由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室Tei指数简便、易行、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综合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16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46例发生心律失常,分析其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大龄、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直径≥2.0cm及合并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危险因素。结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英莉 《护理学报》2005,12(10):31-32
笔者总结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主要在肺部,其次是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肺部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肺动脉高压危象、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与护理措施:术前1周加强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肺部理疗或给药物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动态监测肺动脉压、SpO2,充分供氧,预防缺氧及高碳酸血症,护理操作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以免引起烦躁或抽搐,给予镇痛镇静.合理、准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认为加强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可避免或及时发现、纠正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预后的因素及采用活瓣补片矫治缺损在治疗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缺损矫治的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与术后死亡显著相关的因素分别是年龄、病种、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Pp/Ps)、手术方式(采用活瓣补片抑或常规补片),而性别、病程、术前心功能状态、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死亡无相关关系.采用活瓣补片、常规补片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1/28)、59%(13/22),采用Log-Rank检验,P值为0.03.结论:年龄、病种、Pp/Ps、手术方式均是影响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采用活瓣补片矫治缺损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儿完全型房室隔缺损(CAVSD)矫治术的术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方法 总结本科17例婴儿CAVSD矫治术后护理方法,结合病理解剖和矫正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有针对性制定监护措施,包括心功能的维护、呼吸功能的恢复、降低肺动脉高压,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结果 17例患儿死亡3例,其中死于低心排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婴儿CAVSD矫治术后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和预防性护理,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监护治疗的经验。方法: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均采用经由胸小切口,直视超声引导下置入Cardiacure-TM封堵器。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5例1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2h发现封堵伞脱落,立即给予2次开胸封堵。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多源早搏,伴短阵室速。1例由术前的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转成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术后有少到中量胸腔积液。结论:虽然微创封堵术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监护有其特殊性,ICU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2例巨大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介入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准备,预防感染;介入治疗术后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变化,做好穿刺侧肢体护理,加强并发症观察及出院指导,以确保封堵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45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或房室瓣功能障碍。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戍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48个月,同术前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经验.对2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优质的护理是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85例,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除1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其他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3例患者因术后血胸行二次胸腔镜下探查止血术,术后复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主动而娴熟的护理配合技术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不需进行体外循环,只需在胸部行4~6cm切口利用钛合金封堵器进行缺损封堵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术式有损伤小、适应证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通过对3例此类手术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加强术前访视,术中严密观察,控制各环节,预防感染,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护理。方法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6例,根据具体病情,围手术期给予吸氧、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充分镇静等措施。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存活。并发低心排综合征9例,右心功能不全5例,心律失常21例,肺部感染6例。随访3—6个月,均心功能状态良好。结论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加强手术前积极支持治疗,合理氧疗,术后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监测与管理,充分供氧,充分镇静,是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儿围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行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病儿在围术期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护理过程中,48例手术病儿中46例成功置入封堵器,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5.8%。结论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ASD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