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雌友  姚伟峰 《四川医学》2005,26(5):487-48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血浆粘附分子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VCAM- 1、sICAM 1和VWF水平,并与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 <0 .0 1) :血清VWF水平在伴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微血管病变组,伴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 <0 .0 5 ) ;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sICAM- 1水平与sVCAM- 1、VWF、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 <0 .0 5 ) ;sVCAM- 1水平与LDL 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 <0 .0 5 )。以上提示,sVCAM -1及sICAM -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鹏飞  张爱珍  毛玉山 《浙江医学》2004,26(11):806-807,810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62例IGT患者、24名正常糖耐量者和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ES)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血清中的水平.结果IGT患者的sVCAM-1浓度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P<0.01).IGT患者中肥胖者的ES浓度高于非肥胖者(P<0.05).结论IGT患者sVCAM-1浓度明显升高,肥胖促进IGT患者ES的表达;IGT患者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62例T2DM患者血浆sVCAM-1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0.01);sICAM-1水平与sVCAM-1、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sVCAM-1水平与LDL-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0.05)。结论sVCAM-1及sICAM-1参与了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杜娟  毛达勇  刘跃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3):147-148,151
目的: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5例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糖(BS)、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sICAM-1水平,并与33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BS、TG、HbA1c、sICAM-1等各参数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TG、sICAM-1显著性高于非血管并发症组(P<0.01)。HbA1c与sICAM-1呈正相关(P<0.01),TG与sICAM-1水平无相关性。结论:sI-CAM-1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损伤,并促进了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首次报道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阳性率为90%(36/40);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为80%(32/40)。阳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此外,还有纤维母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提示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反应在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粘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s,AMs)是在细胞表面表达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 E-选择素 (E- selectin)是粘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起始阶段的重要因子 [1 ] 。近年不少研究表明 :AM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不同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浓度 ,探讨 s E- 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1 .1 本组 2型糖尿病患者共 67例 (男 30例 ,女 37例 ) ,诊断按 ADA1 997年糖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MS)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根据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67例)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50例),另设对照组37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黄醇结合蛋白4、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差异。结果 (1)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组(P0.01),且两组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1),且两组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黄醇结合蛋白4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黄醇结合蛋白4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环节是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而引起组织损伤.SLE的血管炎改变与淋巴细胞游走及黏附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能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目前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受重视,包括从粘附分子探讨 SLE的发病机制,粘附分子与病情活动性的判断,抗粘附分子抗体用于SLE的治疗等.本文对SLE患者的可溶性黏附分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旨在了解血清黏附分子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在糖尿病患者血、尿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尿内皮素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内皮素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是糖尿病时多种损伤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皮素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中药(丹瓜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辛伐他汀组、丹瓜方组5组,提取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总蛋白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VCAM-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辛伐他汀组和丹瓜方组VCAM-1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 VCAM-1作为一种重要的粘附分子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祛瘀化痰中药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CAM-1水平,从而可能有效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和内皮祖细胞(EPCs)表面SDF-1受体CXCR4表达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04例T2DM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DF-1水平、EPCs数量和CXCR4表达率.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结果: SDF-1水平和EPCs数量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依次下降(P<0.05 或<0.01);CXCR4表达率单纯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或<0.01),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SDF-1水平与EPCs数量成正相关(r=0.241,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SDF-1/CXCR4轴与EPCs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VCAM-1(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名及健康对照者6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糖、HbA1c、HOMA-IR,ELISA法测定sVCAM-1。糖尿病患者均以罗格列酮(4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FPG、2hPG、HOMA-IR、HbA1c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作为一种重要的粘附分子,参与了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其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罗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在2型糖尿病(DM)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8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ELISA方法测定oxLDL和sICAM-1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29例2型糖尿病组血清oxLDL-Ab与sICAM-1显著增高(P<0.05);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血清oxLDL-Ab与sICAM-1水平明显高于DM无动脉硬化患者,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Ab与sICAM-1成一定的正相关(r=0.38),P<0.05).结论 oxLDL-Ab与sICAM-1与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这两项指标检查可能对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程判断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发生的反应,随着近几年学者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损伤机理研究的深入,已证实ICH后炎症反应的存在,且较非出血性损伤更加明显。动物实验表明,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高峰和细胞死亡的高峰都发生在自体血注入脑实质后48~72 h,因此认为炎症反应与ICH引起的细胞损伤有关,且是出血性损伤的重要部分,对损伤的最终范围和程度有很大影响。深入了解这种炎性反应的发生机理、时间过程、影响因素和病理作用,有助于为治疗急性ICH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1 前炎症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ICH后,血肿周围炎症反应的前提条件是炎症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是介导粘附的重要因素,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研究表明,亚临床炎症状态参与了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都与Ⅱ型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二磷酸腺苷(ADP)水平的改变及其关系,从而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的TC、TG、LDL-C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和ApoA1/Apo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血管病变组的TC、TG、LDL-C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而HDL-C和ApoA1/ApoB水平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在糖尿病发生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家庭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如促血管形成、诱导胚胎发育、促进神经生长等功能,促进细胞增殖是其主要作用之一.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bFGF的水平,观察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可能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各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ADPN等水平的差别,观察血浆ADPN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和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WHR及HbA1c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HbA1c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HbA1c(r=-0.446,P<0.01)和BMI(r=-0.361,P<0.05)与ADPN水平负相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WHR与ADPN水平负相关(r=-0.451,P<0.01);单纯糖尿病组HDL-C与ADPN水平正相关(r=0.587,P<0.01)。结论血浆ADPN水平下降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指标。血浆ADPN水平与HDL-C正相关,对于防治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6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血Hcy、血糖、血脂,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 (1)糖尿病患者(观察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Hcy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且Hcy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体质指数(BMI)、病程(Duratio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 tin)水平的变化以及降糖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2 0例健康对照和 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sE -selectin水平。结果 :⑴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而且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降糖治疗 12周后患者血清sE -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但sICAM -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 ,这可能是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降糖治疗有助于改善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