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在大肠上皮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 应用AgNORs染色蓝调色技术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41例大肠癌及 10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的AgNORs颗粒及PCNA指数 ,另检测正常大肠组织 6例作为对照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管状腺瘤及大肠高、中、低分化腺癌之间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颗粒分布和形态也不相同。 结论 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测定为大肠腺瘤及各级大肠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也是妇科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反而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对目标人群开展子宫颈癌筛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随着“两癌筛查”城乡项目的全面开展以及子宫颈癌防控知识深入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就诊医疗机构,寻求子宫颈癌筛查。这一过程中她们反映出的一些疑惑具有共通性,今天我们结合最新的《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为大家解答。  相似文献   

3.
王平 《食品与健康》2013,(11):40-41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控制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由于子宫颈易于暴露.同时可以直接进行细胞学及活体组织检查,因此子宫颈癌不但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还可将癌前期病变做出诊断。目前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国内外大量资料认为.早婚、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多产及子宫颈裂伤及宫颈慢性疾病如宫颈糜烂者可能和宫颈癌发牛有关。它的临床表现多变,有的可无症状.只  相似文献   

5.
詹华 《健康大视野》2005,13(8):70-70
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并且趋向年轻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阴道镜下活体组织取材,大部分子宫颈癌都能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我院2001年3月2005年6月开展子宫颈癌的根治手术12例,全部病例均活检,确定诊断,经6个月~3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对诊断子宫颈癌的作用。方法对118例患者进行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严重病变,可能发展为子宫颈癌。结论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检查能预防和诊断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乳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生命的疾病之一。但乳癌如果能早期诊断,并且得到合适的治疗,其预后相对较好。如目前l期乳癌的10年生存率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则是最常见的。据估计80年代在全世界每年新发子宫颈癌为46.5万(占妇女新发癌症病的15%),死亡为20万以上。在我国近20年来由于肿瘤三级预防的广泛开展,妇女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以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或二者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为辅。其放射治疗包括腔内放疗和体外照射两部分。腔内放疗与体外照射的合理配合,是子宫颈癌放疗成功的关键,二者的有机配合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子宫颈癌放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军 《大众健康》2013,(11):34-35
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大癌症。子宫颈癌虽然可怕,却是可以早期预防的癌症。只要通过定期的筛查、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子宫颈癌是可以完全被治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属于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癌由其发展而来,成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女性中,每年新诊断子宫颈癌约52.76万人,近26.5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90%死者位于不发达地区[1]。中国每年新发现子宫颈癌例数约7.5万,占全球宫颈癌新发总人数的1/7,3.5万人死于此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我们运用KL型计算机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对7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AgNORs进行检测,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75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为我院2002年8-11月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第十次(西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2例,女23例,年龄31-62岁,HbsAg(+)者65例,抗HCV(+)者8例,二者同时阳性者2例,临床上排除遗传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正常对照组为门诊体检献血员30例。1.2方法(1)AgNORs活性测定:无菌条件下取0.5ml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癌术前与术后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子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共160例,分析对比患者的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患者呈阴道穹窿受侵的52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阴道穹窿阳性38例(符合率为73.1%);术前诊断为患者无阴道穹窿受侵的10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阴道穹窿阴性102例(符合率为94.4%)。术前诊断患者有宫旁浸润而诊断为子宫颈癌ⅡB的共7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者3例(符合率为42.9%);术前诊断患者无宫旁浸润的共153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宫旁浸润的共143例(符合率为93.5%)。术中诊断淋巴结呈阳性的16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发生转移的133个(符合率为80.1%)。结论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宫旁的阳性诊断符合率较低,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1].目前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早期筛查诊断且行之有效的大规模人群筛查方法[2].因此为解决提高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水平问题,同时满足该领域临床防治工作的急迫需要,笔者将人工智能及模式识别的理论与病理学专家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宫颈涂片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香港歌星梅艳芳和大陆影星李媛媛都死于子宫颈癌。这使西方人感到惊讶:中国人对子宫颈癌的认识竟然如此滞后。在中国,每年有近10万女性被诊断患有子宫颈癌,而在2001年,就有大约2万女性死于子宫颈癌。如果她们及早检测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及时预防,也许,死亡的厄运就不会降临到她们头上。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且具有发病年轻化趋势。本单位作为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预防及规范化诊治推广项目)示范点,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为妇女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早发现宫颈病变,使妇女得到了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1浅解人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2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50万例新诊断的子宫颈癌患者,接近27万人死于该病,其中80%的死亡病例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3.5万,约有8万人死于此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在年轻妇女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治特征。方法通过对38例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论通过对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析,接触性出血作为当前常见的子宫颈癌发病表现,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对于广大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应该鼓励其加强对自身卵巢的保护,并从治疗中增强对其生育能力的维护。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今年有大约9700妇女被诊断为子宫颈癌。还有1200000妇女将形成被称为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变。如果不典型增生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子宫颈癌。因为巴氏涂片,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妇女不再死于宫颈癌,但这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临床教授、密歇根大学综合性肿瘤中心妇科肿瘤专家卡洛林&#183;约翰顿博士说。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癌可防可控却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子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综合干预策略是实现全球消除子宫颈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承担人群子宫颈癌防控技术服务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妇幼保健体系内建立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与协同机制,整合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筛查、诊断与治疗、随访管理,对提高防治服务可及性,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共识在对我国妇幼保健体系充分调研和专家研讨基础上,系统梳理妇幼保健体系在子宫颈癌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服务模式和瓶颈因素,提出构建妇幼保健机构内医防服务一体化和妇幼保健机构间医防服务全流程闭环的双路径模式,以及实现医防一体化模式的关键要素和建设原则,为推动我国妇幼保健体系子宫颈癌防治服务向连续、整合、系统转型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卵巢癌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3位,而其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晚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仅为25%~30%,同时,卵巢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隐匿,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难题。近年来,随着cDNA微阵列技术的应用,陆续发现凋亡诱导配体(TRAIL)、存活素(survivin)、端粒酶(Telomerase)、CA125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几种细胞因子可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价。以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率,降低卵巢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