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简称CINⅡ+)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宫颈癌及CINⅡ+术后门诊规律随访时经阴道镜下活检发现的88例VaIN患者(VaINⅠ55例,VaINⅡ23例,VaINⅢ1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82例(93.18%)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生VaINⅠ的中位年龄(47.23岁)低于VaINⅡ+(50.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NⅡ+和宫颈癌术后发生VaIN的平均时间为22.01±4.13月,CINⅡ+及宫颈癌术后2年内发现VaIN的比率(65.90%)高于2年及以上(3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T、HPV及两者联合筛查VaIN的敏感性分别为44.57%、69.31%、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PV感染:61例HPV感染的VaIN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58例(95.08%)。发生VaIN时HPV感染亚型与既往CINⅡ+或宫颈癌时HPV感染亚型相同的VaINⅡ+所占比例(56.00%)多于VaINⅠ(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共失访8例(9.09%)。50例VaINⅠ患者均未治疗,随访24例(48.00%)患者转为正常,23例(46.00%)患者为持续VaINⅠ状态,3例(6.00%)进展为VaINⅡ。未行治疗的VaINⅡ患者7例,规律随访6例,无一例进展;经手术治疗的VaINⅡ+患者24例,无一例进展为阴道癌。1例持续的阴道或外阴上皮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共行4次手术治疗。结论:VaIN多无临床症状,易漏诊;随年龄的增加,VaIN的级别较高。CINⅡ+及宫颈癌术后2年内应密切监控VaIN的发生。HPV和TCT联合筛查能提高对VaIN的诊断。检测特定类型的HPV感染对于识别VaIN风险有一定重要性。VaINⅠ采用观察治疗可行,VaIN病变均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34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CIN合并VAIN,585例CI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N合并VA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绝经后患者占85.7%,C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38岁,绝经后患者占1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合并VAIN组中,95.9%的患者具有HPV感染,其中多重HPV感染占57.1%,多重HPV感染率明显高于CIN组(35.4%)(P<0.05)。两组患者均以HPV16型感染最常见,CIN合并VAIN组中感染最多的依次为HPV16、52、66、58、53型,CIN组依次为HPV16、58、52、33、18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P<0.05)。VAIN3患者的TCT较多为HSIL和ASC-H,VAIN1较多为ASCUS和LSIL。CIN分级与VAIN分级具有一致...  相似文献   

3.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日益增多,其处理显得非常重要。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ASC—CP)于2003年7月公开发表有关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CIN的处理指南,为我们规范处理CIN提供了根据。但是,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正确和规范处理、监测CIN.迄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年龄分布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同时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LCT)和HPV检测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948例,对LCT≥ASC-US和/或HR-HPV阳性的367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50岁年龄组妇女的HR-HPV感染率(34.27%)与≥50岁年龄组妇女(18.9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岁、30~49岁和≥50岁3个年龄组HR-HPV阳性者中,≥CIN2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8例(39.13%)、81例(43.78%)和17例(3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个年龄段感染HR-HPV的妇女发生≥CIN2的机会无明显差异,均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价值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212例CIN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为CIN者212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LEEP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粘膜慢性炎症13例(6.1%)、CINⅠ90例(42.5%)、CINⅡ77例(36.3%)、CINⅢ24例(11.3%),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8例(3.8%)。术后195例(92.0%)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术后降级者70例(33.0%),等级者122例(57.5%),升级者20例(9.4%);治愈率达89.2%。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避免了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但术后仍需定期和规范的随访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3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检查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187例(58.44%),不符合者133例(41.56%)。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69例(21.56%),漏诊微小浸润癌60例(Ⅰa1期55例,Ⅰa2期5例)(18.75%),漏诊浸润癌(Ⅰb1期)4例(1.25%)。59例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54.24%)术后病理转阴,16例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状态、生育要求等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的处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绝经后CINⅢ患者23例和绝经前CINⅢ患者270例的治疗及随诊情况.结果绝经后CINⅢ患者首选宫颈锥切术治疗者为78.3%,与绝经前(86.3%)相似;锥切术切缘阳性率(38.9%)高于绝经前患者(14.2%),P<0.01.两组患者中,锥切术切缘阳性子宫标本的病变残留率相似,P>0.05.绝经后随诊率和随诊结局与绝经前患者相似,P>0.05.结论绝经后CINⅢ患者的处理与绝经前患者相似,首选宫颈锥切术,术后需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8.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宫颈疾病门诊接受LEEP术的452例患者(CIN 420例,原位癌32例)的相关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检、术中情况、术后病检结果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手术时间5~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6mL,患者反应轻.(2)术前、术后宫颈环切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病变分级一致者270例(59.73%);级别下降者132例(29.20%);其余50例(11.06%)级别上升,其中5例术前为CIN Ⅰ而术后证实为CIN Ⅲ(不包括原位癌).25例术后病检发现切缘有病变累及者(其中CIN 18例,原位癌7例),8例随后行全子宫切除,3例行二次LEEP术.(3)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至2007年8月,CIN治愈387例(92.14%),病变残留33例(7.86%).CIN中2例(0.48%)术后12个月复发,6~18个月后复发病变自然消退.(4)切缘无病变累及者术后CIN病变残留复发率为6.22%(25/402),切缘阳性者CIN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率高达44.44%(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EP术治疗CIN治愈率高,病变残留复发率低.术后切缘累及情况是CIN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切缘阳性者病变残留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9.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采用物理治疗或手术切除后,仍然存在复发的风险。CIN术后复发主要与手术方式、手术切缘状况、累及腺体、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以及局部免疫状态有关,年龄可作为一个术前预测指标。术后严密随访,及早确诊病灶残留或复发,采用扩大切除范围或行全子宫切除,避免漏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端粒酶的活化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CIN和69例宫颈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以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的表达,并以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ERT无表达,HPV16、18阳性率5.6%(1/18);CIN中hTERT阳性率50%(26/52),HPV16、18阳性率51.9%(27/52),CIN组与对照组比,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hTERT阳性率87.0%(60/69),HPV阳性率84.1%(58/69),宫颈癌组与CIN和对照组比,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hTERT与宫颈癌分期、组织来源、细胞分化及有无淋巴转移等均无关.无论是CIN还是宫颈癌,hTERT阳性者HPV16、18感染率均明显高于hTERT阴性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的活化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不论是CIN还是宫颈癌阶段端粒酶表达率的高低均与HPV感染率高低呈正相关关系,HPV16、18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图像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阴道镜图像特征与意义,评价阴道镜图像特征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29例,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CIN组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镶嵌、腺口白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CIN组,高级别CIN组镶嵌、点状血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根据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醋酸白色上皮或白环加点状血管或镶嵌对CIN诊断的符合率为84.8%.醋酸白色上皮或白环加点状血管加镶嵌三联征图像对CIN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9.1%;对CIN Ⅰ~Ⅲ诊断的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74.1%.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醋酸白色上皮和白环对CIN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与点状血管和(或)镶嵌同时存在则特异性增高.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细胞涂片内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107例宫颈脱落上皮标本,包括对照组20例;研究组87例,其中27例CIN(Ⅰ级8例、Ⅱ~Ⅲ级19例)和45例宫颈鳞癌(原位癌7例、Ⅰ期14例、≥Ⅱ期24例),术后2年受访15例(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治疗后12例,宫颈癌术后3例)。应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病理学对照。结果(1)由对照组得出正常值为≤6.0%,>6.0%即为阳性。(2)27例CIN:Ⅰ期出现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数为9.17±4.62,阳性率为50.0%(4/8);CINⅡ~Ⅲ期为16.00±14.44,阳性率为84.2%(16/19);原位癌为19.67±13.26,阳性率为85.7%(6/7)。CIN组、原位癌组和浸润型癌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INⅠ期组和Ⅱ~Ⅲ组、原位癌组、Ⅰ期宫颈浸润型鳞癌组和≥Ⅱ期组之间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率递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例患者进行24~48个月的定期随访。以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HC-Ⅱ)作为监测手段。对LCT≥ASCUS,高危型HPV阳性或LCT≥LSIL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病理为最终诊断评价CINⅠ在6、12、24和36个月的自然转归情况。以寿命表法计算病变转归率。结果:(1)随访36个月时,累积失访率为10.22%。(2)随访36个月,CINⅠ向高级别进展者16例,病情稳定者29例,病变逆转447例。CINⅠ随访6个月时病变进展、持续存在和逆转为正常的百分率分别为0.58%、67.11%、37.39%;12个月时分别为1.15%、48.13%、55.61%;24个月时分别为2.30%,20.90%,77.28%;36个月时分别为3.07%,5.56%,85.71%。(3)高危型HPV阳性的CINⅠ患者6、12、24和36个月HPV累计自然清除率分别为52.76%、61.84%、82.64%和94.52%。结论:绝大多数CINⅠ可在36个月内自然逆转,其携带高危型HPV病毒亦可被自然清除。CINⅠ可能由高危型HPV一过性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或多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检测98例CIN患者的HPV亚型。以35岁为界将98例CIN患者分为两组,年龄≤35岁者为A组(43例);年龄>35岁者为B组(55例)。结果 98例CIN中HPV阳性率,CINⅠ为72.41%(21/29),CINⅡ为75%(27/36),CINⅢ为96.97%(32/33)。HPV单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41.38%(12/29),44.44%(16/36)和57.58%(19/33);HPV双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27.59%(8/29),19.44%(7/36)和27.27%(9/33);HPV多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3.45%(1/29),11.11%(4/36)和12.12%(4/33)。CINⅠ中主要为低危型HPV感染,CINⅢ中以HPV16为主导感染亚型。AB两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20.93%(9/43),40%(22/55),差异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ILK在99例宫颈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 ILK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CIN I~Ⅱ级、CINⅢ级、浸润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7%、72.O%、80.0%、97.9%.各级CIN与浸润癌相比ILK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K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ILK可作为反映宫颈上皮增生病变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对宫颈非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TERC基因的扩增,探讨其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门诊就诊宫颈疾病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20例,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者20例,病理学检查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各25例.采用双色间期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扩增,以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阈值.结果:①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每例的异常细胞百分率均大于阈值(P<0.05),异常细胞百分率随病理学分级病变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1).②2:3、2:4、2:5和4:4以上类型在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宫颈癌与CIN Ⅰ比较,2:3类型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01),2:4、2:5和4:4以上类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JP<0.001).③不同细胞学分级中,异常细胞百分率随其病变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1),2:3、2:5和4:4以上类型在ASCUS、LSIL和HSIL中的百分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HSIL与ASCUS比较,2:3类型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2:5和4:4类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1).④在低级别及高级别CIN中,细胞学LSIL及HSIL检出率分别为10例(40.00%,10/25)及31例(62.00%,31/50),FISH技术检测出低级别与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均有TERC基因扩增,其拷贝数随病理学及细胞学分级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扩增对宫颈病变筛查及对病变进展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因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自愿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116例,按宫颈转化区下限即生理鳞柱交界区是否可见将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分为3型,比较3型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学检查的情况,并作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在1116例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中,其中Ⅲ型宫颈转化区即宫颈光滑者占31.6%,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27.6%,2例为浸润癌;Ⅱ型宫颈转化区即宫颈基本光滑者占38.4%,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宫颈癌前病变者达38.6%.阴道镜检查的不正常阴道镜图像在宫颈炎症中均有表现.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患者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构成比经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Ⅱ型转化区组最高.结论 阴道镜不能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第一阶梯的筛查,Ⅱ型宫颈转化区较易罹患CIN,需高度重视宫颈基本光滑者的癌前病变筛查.  相似文献   

19.
宫颈上皮内瘤变1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宫颈病门诊诊治的127例CIN患者的诊断方法、处理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CIN平均年龄36岁,表现性交后出血占23.6%。11.81%同时患有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经6~12个月随访48例CINⅢ未有复发。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年龄应早于35岁,而筛查时应遵循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的三阶梯原则。CIN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何丽  张友忠 《生殖与避孕》2010,30(10):701-704
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新成像技术,检查时可通过点扫描激光分析获得宫颈上皮高度放大的图像,无需活检和组织切片、染色等病理检查过程,即可获得组织学诊断。本文介绍了共聚焦显微镜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和它的优缺点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