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论治合脉络宁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结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106例,简称治疗组,并以单纯使用脉络宁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106例中治愈68例(64.1%);基本治愈23例(21.7%);好转12例(11.3%);无效3例(2.8%)。总有效率97.1%。对照组102例中治愈36例(35.3%);基本治愈20例(19.6%);好转28例(27.5%);无效18例(17.6%)。总有效率82.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3.
针灸辩证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1月~2007年11月,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并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65岁46例,66~80岁22例;病程最短4h,最长7d;肢体肌力0~4级;单纯偏瘫40例,偏瘫并语言不清1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中风辩证与头颅CT相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 16 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中医辨证与头颅 CT、血脂、血液流变关系。结果 ,缺血性中风中90 .5 3%为中经络 ,9.47%为中脏腑。风痰瘀血 ,痹阻脉络型以红细胞电泳减慢为主 (P<0 .0 5 )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以血浆比粘度增高为主 (P<0 .0 5 )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以 TG增高 (P<0 .0 1) ,HDL- C下降 (P<0 .0 5 )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 (P<0 .0 5 )。中脏腑 ,TC、TG、L DL- C均增高 (P<0 .0 5 ) ,HDL- C下降(P<0 .0 5 )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更具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辨病指导下的辨证分型确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 ,为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从痰浊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中风从痰浊论治体会晁卫红(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治疗体会缺血性中风,是指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变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局部组织坏死。包括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等,临床以...  相似文献   

7.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进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故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笔者运用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延宁 《四川中医》2003,21(8):46-46
目的:观察180例缺血性中风中草药为主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运用复方中草药水煎内服加常规西药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中药治疗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5%、87%。结论:根据中医辨证,灵活运用中草药,加服抗凝及软化血管药物,能减少血粘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据文献资料提示,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人数高达150万之多;中风病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因此,对中风先兆的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识别中风先兆的意义中风病危害巨大,理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临床医生,受多方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中风病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在个人诊疗岗位上,对中风病的防治,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诚如古人(宋·魏岘)所言:“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提示门诊医生对中风先兆要充分重视,如能早期识别、及时正确处理,那将是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血瘀证"范畴。缺血性中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传统中医对中风无缺血性与出血性之分。本病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  相似文献   

12.
承颖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76-2576
目的观察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疗效。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对照组患者20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21例,再加用中风消积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说明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正>中风是由于阴阳气血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关于中风的论述颇多,其病机错综复杂,可归纳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但究其根本,总以"血"为其根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以来,我们对11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痊愈48例,有效30例,显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近98%,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辅用自拟中风回春汤对3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机特点 ,开展辨证论治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 2 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合活血化瘀及西药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4% ,其中治愈率为 2 2 .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其中治愈率为 2 6.6%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合活血化瘀法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血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溶栓、保护脑组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所有中风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75%,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辨证论治的研究仍是主要特色。在治疗上,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强调辩病施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周首邦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10-611,613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等急性或亚急性脑局部病变最常见,约占脑血管病的70% ~80%,本病具有四高一多(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近几年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1].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本病的研究成为热门,亦收得较好成效.兹就近几年来中医从肾治疗本病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春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02-1104
缺血性中风病的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方法不一。其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瘀,久而不去,蕴积不解,在体内蓄积为毒,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和代谢物质,使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严重损害,导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中风,本文从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证明"从毒论治"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鹏 《河北中医》2008,30(1):43-44
中风之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治疗不宜机械套用成方。虽然该病证无定型,治无定方,但在治疗中则有定法可循,笔者体会如下。1首分标本缓急中风来势猝急,主要症状为昏迷、偏瘫、失语、呃逆、痴呆等。其轻者眩晕轻瘫,其重者则昏迷、偏瘫、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