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简称 OK镜)是利用反几何弧形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来改变角膜的形态,暂时性增大角膜的曲率半径,达到减低近视屈光度的目的,但由此引起角膜的感染情况屡见报道.作者遇到 1例临床上少见的巴斯德菌属感染,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患者女,16岁,自10岁起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现已6年。购买全球2005年9月患者初诊时行裂隙灯眼部检查、眼底检查,排除配戴接触镜的眼部及全身禁忌证后,再进行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镜、眼压、综合验光仪验光等检查,并使用美国易安易光学公司的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进行验配。初诊  相似文献   

3.
背景:配戴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目的:通过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NB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对比,观察新型HD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144眼)双眼屈光状态基本相同,屈光度在0~-8.00m-1之间,其中较好眼的柱镜度≤-1.00m-1的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佩戴HD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与NB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结果与结论:佩戴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视力矫正水平、视力清晰程度、视力稳定性、舒适性、角膜点状染色、角膜水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新型HD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眼科护理     
002705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法的护理/曾登芬…//实用护理杂志一1999,15(10)一31一32 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法(orthoKeratology OK)即通过配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达到减低角膜屈光度的目的。具有视力恢复快、治疗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角膜塑型患者的护理,应  相似文献   

5.
姬娜 《护理研究》2014,(10):3682-3684
角膜塑形术是一种通过“反几何”设计的特殊的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压迫角膜中央区,借助镜片本身和眼睑的压力使角膜中央变平坦,角膜曲率变小,以降低角膜屈光力,起到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作用.角膜塑形镜由于夜间戴镜,白天裸眼视力正常,并且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增加,已被广泛应用于矫正青少年近视[13].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巨乳头性结膜炎临床特点和疾病转归,探讨巨乳头性结膜炎与戴用角膜接触镜的关系。方法:分析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接触镜戴用情况。结果:108例205眼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典型,病变以Ⅱ期、Ⅲ期为主,占72.68%,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此病发生与角膜接触镜日持续戴用时间、镜片老化等因素直接有关。结论:戴用角膜接触镜者如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停戴接触镜并诊治;为减少戴镜者巨乳头性结膜炎等眼部并发症的出现,应提倡使用勤换型或抛弃型角膜接触镜,并缩短日持续戴镜时间。  相似文献   

7.
赵春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44-5545
目的:了解巨乳头性结膜炎临床特点和疾病转归,探讨巨乳头性结膜炎与戴用角膜接触镜的关系。方法:分析巨乳头性结膜炎患临床特点及接触镜戴用情况。结果:108例205眼巨乳头性结膜炎患临床表现典型,病变以Ⅱ期、Ⅲ期为主,占72.68%,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此病发生与角膜接触镜日持续戴用时间、镜片老化等因素直接有关。结论:戴用角膜接触镜如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停戴接触镜并诊治;为减少戴镜巨乳头性结膜炎等眼部并发症的出现,应提倡使用勤换型或抛弃型角膜接触镜,并缩短日持续戴镜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角膜塑形术是一种通过"反几何"设计的特殊的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压迫角膜中央区,借助镜片本身和眼睑的压力使角膜中央变平坦,角膜曲率变小,以降低角膜屈光力,起到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作用。角膜塑形镜由于夜间戴镜,白天裸眼视力正常,并且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增加,已被广泛应用于矫正青少年近视[1-3]。尽管现代角膜塑形镜采用全新设计和高透氧性材料,且有较严格的验配程序,但是由于其直接接触角膜、闭眼状态下戴镜、戴镜人群主要是青  相似文献   

9.
背景:小鼠是常用作研究人类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动物模型,视觉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常规客观检查手段之一。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并检测其在视网膜电图检查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重复性。方法:首先测量不同年龄的C57BL6/J小鼠(共24只)的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直径;根据所测量得到的小鼠角膜生物参数制备针对不同年龄段小鼠角膜接触镜;由数控系统车床加工获取角膜接触镜;将电极与角膜接触镜相黏附;另选取12只6周龄C57BL6/J小鼠平均分配到2组分别使用传统环状电极和角膜接触镜电极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间隔1周测量1次,共3次;2周裂隙灯显微镜小鼠角膜形态。结果与结论:小鼠角膜直径在不同年龄的小鼠中具有较大差异,在2.23-3.41mm;设计小鼠角膜接触镜的曲率为2.00mm,直径为3.5mm;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在测量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平均值为传统环状电极的82.7%和80.3%,而反复多次检测时,角膜接触电极稳定性高于传统环状电极;使用角膜接触镜电极检测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翳明显少于环形电极。表明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视觉电生理的检测,虽其测量b波振幅较传统环状电极低,但其在多次测量的稳定性较高,并且在电生理检测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角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云南读者夏勤先 :近视眼患者配戴隐形眼镜会造成哪些疾病 ?哪些人不能配戴 ?  作者 :角膜接触镜又称为隐形眼镜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矫正屈光不正、治疗某些眼病、美容等方面。角膜接触镜最多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 ,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无晶体眼、屈光参差及不规则角膜散光。有些屈光不正患者由于职业需要 ,不适合戴普通眼镜 ,如演员、运动员及从事汽雾中工作等 ,可用角膜接触镜。而使用角膜接触镜最多的 ,是普通人群中不愿使用眼镜的屈光不正患者。角膜接触镜也可用于某些眼病的治疗或给药途径 ,有时也用于美容 (美容性角膜接触镜 )。当眼…  相似文献   

11.
许岩  王文革 《全科护理》2012,10(36):3413-3413
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称软镜)以其透氧、亲水、柔软、舒适以及戴取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用于治疗屈光不正和不同原因引起的眼表疾病,特别是针对各种角膜病变的治疗效果颇为显著,现将我院2010年—2011年436例戴镜治疗角膜病变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011年戴镜病人436例,男23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评估其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正确评估眼压,预防高眼压等并发症.[方法]检测70例(135只眼)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等效屈光度变化,并通过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和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act tonometer,DC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眼压,配镜后6个月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等效屈光度较佩戴前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矫治近视具有有效性且可保持眼压正常,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等效屈光度会影响NCT测量的准确性,而DCT不受影响可更加准确地检测眼压.  相似文献   

13.
角膜接触镜是人们通常说的隐形眼镜。从最早出现的角巩膜接触镜到硬性角膜接触镜,到现在出现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由于它的亲水性,提高了角膜的透氧性,配戴起来较适应.近十几年来,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应用的范围亦不局限于矫正屈光不正,还应用于药物吸收和释放等。本文提及的则是美容方面的应用。制作软性角膜接触美容镜片(美容片),主要是针对一些先天或后天失明,或是意外虹膜损伤,产生畏光症状而设置.过去通常采用装义眼的方法来补救,病人不仅要经受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每日过夜戴用OK镜1年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方法:77例152只眼每日夜间戴用OK镜(Dk/L值66)7~10小时,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3、6和12个月时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率。结果:戴镜后1月时细胞密度与戴镜前无差异(P=0.486);戴镜后3月较戴镜前和戴镜后1月时分别增加1.7%(P=0.004)和2.2%(P=0.002);6月与3月时相当(P=0.431),但较戴镜前增加1.9%(P=0.025);12月时较6月时降低2.0%(P=0.001).回落至戴镜前的水平(与戴镜前比较,P=0.307)。变异系数于6月时较3月时降低4.9%(P=0.019),12月时较6月时增加4.1%(P=0.031),但各时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六角形细胞百分率戴镜前后及戴镜后各时点间均无差异。结论:OK镜夜戴一年,未发现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的负性变化;戴镜后3月及6月时细胞密度的增加与OK镜所致角膜形状改变引起的旁中央或周边区细胞向中央区移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对接受PRK手术的50例(100只眼)患者,手术前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术后给予术眼配戴高透氧性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术后第6~8天摘除角膜接触镜,将角膜接触镜进行细菌学检测,并同时再次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并将接触镜培养阳性的患者与培养阴性的患者分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100片角膜接触镜中,3片(3%)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结膜囊均未监测到细菌,术后均未见眼部感染表现。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泪液分泌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培养阳性有相关。结论 PRK术后使用的高透氧性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对于泪液分泌量较少的患者,其角膜接触镜发生感染机率较高。手术前后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接触镜中细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9岁,因结膜炎而就诊。患者戴“OK”镜。考虑“OK”镜浸液有菌污染,故送“OK”镜浸液做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长期戴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lasik受术者,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较高,我们对100例戴用过软镜的近视患者术前左眼点用那素达滴眼液,右眼为对照组,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9岁。因双眼屈光不正(近视)在某医院配戴软接触镜,戴镜后一般情况尚好,矫正视力满意,眼底无不适的感觉.一次,晚上入睡时忘记将接触镜取下,次日早晨起床时,双眼不适、异物感,当即用吸盘取接触镜,因接触镜与角膜上皮粘附较紧,遂用力取下,立即感双眼疼痛,流泪、严重异物感。经检查证实为双眼角膜中央、左眼颞侧角膜。右眼鼻侧角膜均有片状剥脱。经抗菌素点眼及对症治疗,角膜上皮修复,自觉症状消失,视力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角膜相关疾病患者84例(84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7、21天采用角膜上皮荧光染色检测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评估眼部疼痛程度。结果 2组治疗后21d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和眼部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7d(P0.05);观察组治疗后7、21d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1.81±0.08)、(0.71±0.09)分]和眼部疼痛评分[(1.07±0.04)、(0.12±0.05)分]均低于对照组[(2.21±0.12)、(1.29±0.10)分,(1.90±0.13)、(1.07±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绷带镜配戴过程中无角膜穿孔、感染、失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角膜相关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背景: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延缓近视发展得到证实,使得佩戴者日益增多.对临床佩戴情况进行分析,为开展该项新技术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资料.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佩戴情况.方法: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材料制作,佩带者27例48眼,男14例、女13例,年龄6~42岁、平均(13.3±4.3)岁.筛选佩戴者、选择适应证、眼部情况检查、数据获取、镜片试戴、镜片订制、戴镜宣教、定期复查.结果与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7例29眼(68.9%)佩戴后7 d达到矫正视力,日戴型10例19眼佩戴后的矫正视力均达到佩戴之前矫正视力、47.3%提高1行以上;11.4%只眼出现角膜染色;应到复诊的次数111例次、未按时复诊次数15例次(占13%);83.3%一次成功佩戴;出现更换镜片14眼次、其中技术需要更换镜片8眼次、佩戴者损害镜片6眼次;佩戴者主要以18岁以下的学生为主;29.1%的学生能自行摘戴和护理、平均年龄为(12.4±2.1)岁.结果提示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下,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安全、有效、依从性好,佩戴人群以学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