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器官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全球性问题 [1]。供者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器官移植技术开展以来,器官保护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器官保...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关键作用,但实践中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讨论,制定《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大多数重要器官(肝、心和肺)末期衰竭最为成熟的可用手段。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免疫抑制技术的进步,如今已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有望在术后高质量地长期生存。同目前接受移植的患者数量相比,有更多的患者本可以从器官移植中受益,但是世界范围的脏器极度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每年有30多万患者死于各种终末期肝病,但是严重的器官短缺仅有1万例接受器官移植,器官需求数量与供体数量的比例高达30∶1,绝大多数患者因器官供体的严重匮乏,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供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1]。自20世纪中期起,各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改进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UW(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HTK(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基于器官保存液的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器官保存进一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供器官来源短缺严重阻碍器官移植的发展。提高边缘供者供器官使用率可部分缓解器官来源短缺现状。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灌注逐渐成为提高供器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机械灌注有望成为优于传统静态冷保存的器官保存技术,可改善体外供器官保存环境并提供供器官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修复边缘供者供器官,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概述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医工融合,共同推动机械灌注技术发展,提高捐献器官质量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要求移植一个活的器官。由于选择适宜的受者,多半需将供移植用的脏器运到较远的医院,还要作一些必要的试验,如:组织定型、交叉配合,以及术前准备,一段时间的保存是必须的。以肾为例,Be1zer认为通常尸体肾移植作上述准备,约需24~36小时,因此,将供肾保存24~48小时,而仍有最大程度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器官保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供者短缺的情况下临床大量应用边缘供者和心死亡供者,这对传统的器官保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器官保存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保存液的改进和保存技术的发展方面,开发高效、价廉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器官保存液将是近期我国器官移植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规范供肾灌注、保存和修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器官保存液的选择、灌注和保存方法的原则及规范、肾脏体外修复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临床脏器移植供体选配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430030)姜汉英器官移植是将一个正常有活力的器官,用手术的方式移植到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属个体(异种移植),以治疗不能用其它疗法治愈而在短期内引起死亡的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的评估和维护。  相似文献   

11.
正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器官保存方式的应用,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器官移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移植等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器官捐献的数量,器官供应严重不足,而高质量的供体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1]。  相似文献   

12.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郑军华副教授、闵志廉教授及朱有华教授主编的《器官保存学》已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器官保存研究领域的有关理论及实践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裘法祖教授分别为本书题词、作序。全书分 5篇 ,3 7章 ,约 67万字 ,包括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和有关法规、器官保存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器官保存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器官的切取和保存、器官保存研究中的新理…  相似文献   

13.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指腹腔内3个以上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脏器群体移植,如肝、胰、十二指肠移植等,具有器官功能替代全面和保持移植器官间正常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腹部器官簇移植涉及多个腹部器官的疾病,如严重脏器创伤、短肠综合征后期伴发的肝功能衰竭和侵犯多脏器的恶性肿瘤等,因多个脏器的损伤、病变或被迫切除,普通外科手术和单器官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均不能根治,而器官簇移植由于可以解决多个器官的功能替代问题而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说,器官簇移植代表了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其手术技术要求高、围手术期治疗复杂,肠瘘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虽然临床意义重大,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在器官保存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是根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惟一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临床应用以来,移植医学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器官来源短缺已成为阻碍全球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扩大供者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边缘供者的利用明显增加,这对传统的器官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外科技术的成熟,移植免疫学、免疫抑制剂和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使器官移植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器官移植已成为救治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挽救了数以百万计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器官移植后病理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可引起许多疾病以及移植后器官的功能降低等,给麻醉带来新的课题,本文概述了器官移植后病人生理功能、免疫活性以及脏器功能的变化,探讨器官移植后实施外科手术的麻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单离灌流肾及器官保存液成分的研究王伟华,熊野和雄,真崎义彦怎样提高器官保存的效果,减少移植后并发症是移植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9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设计的一种新的器官保存液──UW液,给器官移植领域开创了新的前景,使器官保存时间大幅度延长,提高了器...  相似文献   

18.
正器官移植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巅",我国目前正处于器官移植事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作中如何不断改善器官移植受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是每位器官移植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目前,器官移植外科技术已日趋成熟,要继续提升器官移植质量,持续推动高新技术应用、加快器官保存与修复技术产学研融合发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后病理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长期应用免疫制药治疗可引起许多疾病以及移植后器官的功能降低等,给麻醉带来新的课题,本文概述了器官移植后病人生理功能、免疫活性以及脏器功能的变化,探讨器官移植后实施外科手术的麻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移植手术方式的发展及免疫抑制剂不断研发,器官移植已成为一种挽救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方式。国外研究表明,目前采用的免疫抑制剂疗法并不能完全防止长期免疫进程中移植物排斥的发生[1],由此所致的慢性移植物失功大大降低了患者移植后的存活期限,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感染、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在供体器官严重短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