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赛莱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赛莱乐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 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 42例赛莱乐治疗组和 40例对照组 (西比灵治疗 ) ,对比观察二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42例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选择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病程2周至6年,平均3.4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55岁;病程1周至8年,平均3.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①年…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对比,并进行X^2检验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CD结果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盛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2):1056-1057,1063
目的观察定眩活血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定眩活血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6例单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血黏度等指标方面均有效(P0.05或P0.01),但治疗组对上述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定眩活血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提高治疗眩晕症状的疗效,降低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血流诊断仪确诊的VBIV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川芎嗪2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采用血管扩张剂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wk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最常见的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通过应用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比较,对比两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10月收治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2001-2002年门诊及住院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人72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7例,静滴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35例,口服西比灵胶囊,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5.71%,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较西比灵胶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评估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35例与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mg/次,3次/d口服)34例,通过1个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得到缓解程度不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VBI性眩晕患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20例用桂哌齐特1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后发作停止时间、治疗前后血黏度指标、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lt;0.05)。治疗组治疗24~72h以及72h以上发作停止的患者分别为21,3例,对照组分别为3,5例,2组分别比较,有极显著或显著性差异(P&lt;0.01,P&lt;0.05)。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指标。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4g,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治疗1wk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毒性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80例,其中50例为给口服西比灵治疗,另30例为给静脉用654-2治疗。两组均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础治疗,疗程30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63.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比灵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林天蓥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9):836-83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发病突然,转运不便,往往就近医院治疗。笔者自2002年始,共收集40例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