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缨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49-49,51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人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缨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49-49,51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入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龙华岸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98-179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顺利拔管,10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秦建武 《现代保健》2009,(29):196-19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衰竭或呼吸道不畅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3月行“气管切开术”近160例,其中1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迟发性致死性大出血。本文就其大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大出血的先兆和处理方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兰英 《药物与人》2014,(7):219-2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意识昏迷,常发生恶心呕吐、误吸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致呼吸道道堵塞,保证呼吸道通畅,减轻脑水肿及大脑缺氧,则行气管切开术,使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予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拨管时间是(23.88±6.32)d,对照组为(28.65±7.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0%,试验组无气管息肉发生,对照组气管息肉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蒲丽娟 《现代保健》2009,(21):103-10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技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专家和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本组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吸痰技巧,保护呼吸道湿润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一种带顶孔、能封闭外口的新埠l气管套管.方法 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选用新型气管套管25例作为试验组,选用气囊套管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控制时间.结果 试验组13例(52%)发生肺部感染,发生时间为(3±1.3)d,控制时间为(5±1.7)d;对照组21例(84%)发生肺部感染,发生时间为(3±1.5)d,控制时间为(12±2.2)d.结论 在防治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方面,应用能封闭外口、带顶孔的新型气管套管优于气囊套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同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7例,感染率为50.9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周、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9.23%、72.22%、73.33%、67.86%及63.3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0.71%,革兰阳性菌9株占32.14%,真菌2株占7.14%。结论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及脑挫裂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经针对性处理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杨水凤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80-188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64例重度颅脑损伤且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正确及时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正确有效的气管套管护理,严密的观察病情.结果 64例患者中除6例因特重颅脑损伤死亡外,56例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有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后,最终拔除气管导管.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全面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缩短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出血,昏迷在6 h以上,GCS在3-7分者[1],其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使用可冲洗气管套管、把握气管套管拔除指征、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合理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55.56%(35/63),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6.33±2.71)d;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未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72.31%(47/65),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8.44±3.14)d;两组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分别Χ^2=3.89,P〈0.05;t=3.19,P〈0.01)。结论经临床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并缩短了肺部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价标准,14例预后较好(39%),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预后较差17例(47%),其中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14%)。抢救成功率8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扣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改路空气未经鼻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易造成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观察护理管理效果。结果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显效29例(72.50%),有效10例(2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食管瘘1例(2.50%),无窒息、皮下气肿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将护理管理措施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0.
刘长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82-4583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病人多有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发生呕吐物、口鼻腔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误入气管及肺,或者有脑脊液鼻漏,填塞鼻腔,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保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