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厚  张录 《医疗装备》2006,19(9):45-46
目的:观察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外营养(TPN)过渡到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21例危重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第2d开始TPN、72小时过渡到EN,10d后完全EN,观察血糖、白蛋质、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病率及预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的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结果:治疗组各项技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EN能有效地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36例和传统营养组(对照组)34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2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后14 d,鼻空肠管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001).营养支持1周内,鼻空肠管组患者反流(P=0.001)、腹胀(P=0.011)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结论 鼻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组患者均于肠内营养开始第1天、7天和15天,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6、IL-10、IL-17、IgA、IgG、内毒素(ET)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等。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营养第15天,血清IL-6、IL-10、IL-17水平有降低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7天,第15天血清IgA、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7天,第15天,血清ET、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15天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第15天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方式有利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70例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天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的第4、7、15天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率为48.57%、病死率为14.29%,观察组分别为25.71%和5.71%;两组治疗后在GC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影响性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伊修彪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2101-2103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对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综合性与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d 15的ALB水平(38.64±1.86)g/L、PA水平(0.18±0.05)g/L均比对照组(32.64±2.36)g/L、(0.13±0.02)g/L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d 15的GPT与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ICU住院时间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比对照组短,APACHEⅡ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与肺部感染发生率4.17%、10.42%均比对照组27.08%、31.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利于患者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病人于入院后48 h给予管饲能全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血糖、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组病人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病人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萍 《现代保健》2012,(2):39-40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立适康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经鼻胃管管饲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对照组28例,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者EN前后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变化及胃肠道反应.结果 试验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适康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家庭自制流质饮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水煎液鼻饲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09年6月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0例)和黄芪加肠内营养支持组(100例)。2组营养支持均在受伤后48h内开始,观察时间至伤后14d。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后24h通过鼻饲管或鼻饲空肠管,48h后给予能全力持续输液泵滴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鼻饲黄芪水煎液200ml,分两次鼻饲。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程度、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水煎液鼻饲配合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及并发症预防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82例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41例给予肠内营养.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周测量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检测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3周,对照组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周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19例,肠源性感染3例,褥疮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总感染率78.0%(32/41);治疗组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褥疮1例,总感染率36.6%(15/41),两组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有利于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并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求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蛋白质代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于术后48~72 h给予改良匀浆膳治疗,对照组给予能全力治疗,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在营养支持第1、15和30天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血糖、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和并发症.结果:血糖、蛋白质代谢在两组得到明显改善(P<0.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和氮平衡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改良匀浆膳与能全力相比有降低血糖和促进氮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与晚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2、3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后第1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对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志慧  窦若兰  胡若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75-2976,2978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外科消化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1 d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经营养泵鼻饲持续滴入营养液,营养液热量从每日1 255 KJ(300 kcal)开始,逐步增加至6 276 KJ/d(1 500 kcal/d),液体量为500-2 500 ml/d,供氮量为0.12-0.19g/kg.w,对照组以外周静脉营养为主,14 d后测定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血糖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三头肌皮褶厚度、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4 d血糖升高较明显(P﹤0.05),肝肾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手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其生理需要,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控制血糖,减少感染,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膳食纤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治疗9 d,于治疗后第1,5,9天分别测定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乳果糖排泄率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治疗后第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31±14)%比(40±13)%、(27±17)%比(35±6)%],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同样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2.12±0.90) kU/L比(2.83±1.20) kU/L、(1.27±0.90) kU/L比(2.08±1.12)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膳食纤维能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膳食纤维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70例,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1周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均能使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但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商品肠内营养制剂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危重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提供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场内营养支持。疗后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上臂肌围、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86例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出现显著变化,上臂肌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摄入,增进患者免疫机能,改善临床体征,有着积极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