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 10月~ 1998年 1月期间 ,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的专家牵头 ,在全球 32个国家的 4 99个临床研究中心应用布地奈德 (普米克 都保 )针对轻度持续性哮喘进行了早期干预的随机、双盲试验临床研究 ,中国有 4 5个中心及 871例患者参加了这项临床研究。纳入此项研究的患者为年龄在 5~ 6 6岁先、先前 3个月有轻度哮喘症状的患者。病程均不超过 2年 ,且先前未规则使用过皮质激素。除常规哮喘治疗外 ,患者随机接受每天 1次布地奈德或安慰剂治疗 ,持续 3年。布地奈德的给药剂量为 4 0 0 μg/d ,其中小于 11岁的儿童 2 0 0 μg/d。…  相似文献   

2.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2002版与1995版异同点阐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并于1995年出版了一套名为《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lobal Initrative for Asthma,GINA)系列丛书,即GINA 1995版。这套丛书包括《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的策略》(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哮喘的管理和预防》(Asthma  相似文献   

3.
Li CC  Zhang WX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9):709-711
近 3 0年来 ,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它影响着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的健康。 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 ,制定了“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工作会议报告 ,并于 1995年出版了一套名为《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 ,GINA)的系列丛书 ,即GINA 1995版。这套丛书包括《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的策略》(GlobalStrategyfor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 [1];《哮喘的管理和预防》 (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 ;《哮喘管理和…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坚持每天抗炎治疗是达到哮喘控制最重要的基石。近年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的首选药物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依从性好坏不一,哮喘的规范治疗及控制情况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文就哮喘儿童长期应用药物的依从性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韩忠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78-478
在慢性哮喘长期控制治疗期间的复核定级中,增加了治疗关键因素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复核后用药的级别,是《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2002)》(GINA2002)的主要改进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免疫调节机制——新的“卫生学假说”的提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重塑、《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06版精髓——达到和维持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治疗、婴幼儿喘息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修订等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教育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在全世界的推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越来越规范。我科医师对哮喘患儿不仅采用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而且进行了系统的管理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很多国家哮喘发生率超过10%;中国儿童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例如北京0~14岁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在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从0·78%上升到2·06%,增加了1·6倍。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共同组织专家撰写《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它在不断地更新哮喘治疗与控制的观念。2006年新版GINA指南又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及管理作了更新,现简述如下。1定义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  相似文献   

9.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哮喘患儿进行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哮喘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我科哮喘学组自1996年1月起 ,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1]及1993年、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 [2 ,3],进行以糖皮质激素 (glucosecorticosteroid,GCS)吸入为主的治疗措施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接受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26例 ,男178例 ,女148例 ,男女之比为1∶2。首次就诊时的年龄范围为2个月~16岁 ,其中2个月~3岁91例(占27.9 % ) ,~6岁137例 (占42.0 %…  相似文献   

10.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总被引:539,自引:8,他引:539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2000年调查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0.5%~3.4%。1994年WHO组织全球30多位专家制订了“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1998年、2002年相继进行了修订,1993年我国儿科呼吸学组相应制订了我国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并于1998年进行了修订。现参照2002年新GINA方案并结合我国实情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11.
正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1]。近年来哮喘发病率逐年攀升,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会调查显示,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哮喘困扰[2],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至2025年全世界哮喘患者将会增至4亿人。研究发现,哮喘患者气道菌群在丰度及多样性等方面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3],而且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哮喘联合疗法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哮喘是以多种炎症基因表达增加或异常表达为特征的 ,由多种炎症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 )和气道结构细胞 (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及细胞组分 (细胞因子、化学因子、黏附分子、酶类和受体 )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估计 ,在全球大约有 1.5亿人患哮喘 ,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 ,特别是小儿哮喘有明显上升。  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1994年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召集 17个国家 30几位专家共同制订GIN…  相似文献   

13.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GINA方案中指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最佳选择为吸入糖皮质激素(iGCS),唯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抑制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β2受体兴奋剂能快速缓解症状。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门诊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联合沙丁氨醇(喘乐宁)溶液或/和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用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GINA方案中指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最佳选择为吸入糖皮质激素(iGCS),唯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抑制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β2受体兴奋剂能快速缓解症状。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门诊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联合沙丁氨醇(喘乐宁)溶液或/和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用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哮喘死亡率在全球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国间的死亡率差异较大。我国0~19岁儿童及青少年哮喘的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在0.023/10万~0.046/10万之间,2008年至2018年期间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死亡率最低,为0.023/10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估算的哮喘死亡人数较高(70人/年~148人/年)。大部分哮喘所致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哮喘行动计划的执行不足是哮喘所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借鉴国外哮喘管理经验,执行哮喘行动计划,提高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是达到哮喘控制目标、减少儿童哮喘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10年世界各国哮喘患病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儿童中。哮喘已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已成为全球防治哮喘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指南》介绍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努力下 ,共有 17个国家 5 0多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制定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 ,并出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即GlobalIntinativeforAsthma ,简称GINA)的系列丛书 ,包括《哮喘管理和预防》及《哮喘管理和预防指南袖珍本》 ,并于 2 0 0 2年再次修订。尽管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哮喘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治疗中的效果和副作用与成人有所不同 ,故于 2 0 0 2年出版《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指南袖珍本》。以上系列丛书均已有中文译本 …  相似文献   

18.
��ͯ���������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儿童哮喘防治的情况。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于2002~2003年,对参加全国儿童哮喘学术会议和山西、广东、福建等地哮喘学术报告会的临床儿科医生,于哮喘会议前或者学术报告会前统一发放哮喘防治推广情况问卷调查表,当时填写完即刻收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90份(人)。结果253人(87.2%)听说过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78人(61.4%)已经执行该方案;272人(93.8%)能够正确认识到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峰流速仪的使用率为63.1%(183/290);208人(71.7%)认为中度以上持续哮喘最重要的治疗是联合吸入激素,医生选择联合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为93.4%(271/290);174人(60%)选择应用局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结论各级临床医师对哮喘基础知识、临床用药、GINA方案的应用、峰流速仪及气雾剂的掌握情况均较6年前有明显改善。今后哮喘防治工作应该继续推广GINA,将该方案从大、中城市扩大到小城市、乡村卫生机构等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涉及各个年龄组近20年来,全球范围的的哮喘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探索哮喘的发病机制已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版美国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指南是由美国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NAEPP)协作组的专家制订,由美国健康协会的心、肺和血液学组共同完成。该指南以1997年第2版美国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02年以来的最新资料作为框架,综合文献综述及最新建议制订了哮喘长期治疗方案。现着重介绍儿童哮喘诊断、防治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