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于依那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5.3±3.8)ms,P波离散度≥40 ms 32例(80%),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3.6±3.4)ms,P波离散度≥40 ms 7例(17.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测得的P波最大(长)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现将其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 胺碘酮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我们测量了126例阵发 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12导联心电图的P_(max)及 P波离散度(Pdisp),用胺碘酮后再次测量P_(max)及 Pdisp。结果证明,Pdisp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体 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胺碘酮可降低P波离散度,可 预防心房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4.
李锡光  高修仁  马虹 《新医学》2004,35(7):444-446
1998年Dilaveris提出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新概念,指出它能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Pd指同步记录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在不同导联测得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问的差值。多数人此值小于40ms,当大于40ms时,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是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的电生理基础,是用体表心电图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对预测特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最大、最小P波时限之差)对特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例有特发性房颤病史者及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行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测定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结果:在特发性房颤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最大P波时限〉110ms、P波离散度〉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特发性房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5%和75%及80%、85%和90%。结论: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特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6.
7.
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平  郭丽娟  巩晓红 《临床荟萃》2003,18(13):754-755
房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大多转律后易反复发作 ,部分转为永久性AF。近年来 ,较多文献报道利用体表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预测AF的复发或评估药物及治疗AF的疗效。通过药物治疗转律或自动复律后 ,测定其P波最大时限 (themaximumdurationofthePwave ,Pmax)、P波离散度 (thedispersionofthePwave ,Pd)来预测AF的发生[1] 。我们对佩戴动态心电图 (DCG)的患者 ,通过测定 2 4小时之内发生并自行停止的阵发性AF发生前后的Pmax、Pd ,探讨Pmax、Pd对预测阵发性AF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对 1996年 6月至 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变化,探讨其在P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PAF患者120例为PAF组,同期120例体检者为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32例AF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AF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AF组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0ms,P波最大时限≥110ms。结论 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是预测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房颤动常由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反复发作演变而成 ,PAF本身虽不危及生命 ,但因会演变成慢性房颤及同样有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 [1],所以防治PAF发作、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是目前防治PAF发作主要手段之一[2],近来研究提示PAF患者P波离散度(PD)显著增高[3],本文主要观察口服胺碘酮对PAF患者的PD 影响。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和标准1.1.1对象选择选择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符合二类PAF的住院病人64…  相似文献   

12.
P波离散度 (P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有效指标。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本文通过测量正常人和不同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d阳性率进行对比 ,进一步探讨其Pd的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3年 7月近 3年来门诊、住院和在院体检人员。88例曾先后出现过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 ,5 2例患有房早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 ,116例为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所入选人员都经 12导或 3导同步记录心电图测量Pd。 88例阵发性房颤中有 4 5例为原发性 ,即无任何器质性病因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40例心房纤颤患者为观察组,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pd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pd明显增大。结论心电图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波离散度 (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 ,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其最大P波时限 (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阳性预测准确度均好[1,2 ] 。为探讨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Pmax与Pdisp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分别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步记录 12导心电图 ,测得Pmax与Pdisp值 ,旨在为老年患者预测阵发性心房…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有害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少数可无心脏疾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增高、呈明显进行性递增趋势。因此.深入了解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充分认识房颤临床相关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P波终末电势(PTFv1)、P波离散度(Pdisp)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溶栓的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测量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3h和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TFv 1、Pdisp.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的PTFv1分别为-0.0352±0.0135和-0.0347±0.0147mm.s,Pdisp分别为44.57±10.4和43.95±10.63ms,两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两组溶栓后3h和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 05).再通组在溶栓后3h和1周PTFv1为-0.0308±0.014和-0.0303±0.0141mm.s,Pdisp为37.66±10.43和36.94±12.38ms,分别与溶栓前的PTFv1、Pdisp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但溶栓后3h与溶栓后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未通组的PTFv1、Pdisp在溶栓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62例冠脉再通患者,溶栓前12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51 94±7.07ms,而50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42 79±10.33m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溶栓后1周两者Pdisp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而PTFv1在溶栓前或溶栓后,两者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冠脉再通能降低Pdisp及减少PTFv1负值,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 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间、P波最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 3个月右室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最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心绞痛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34例冠心病(CAD)患者,对照组为16例类似心绞痛发作的非冠心病患者,观察其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的Pd、Pmax。结果: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d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Pd、Pmax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Pd、Pmax受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