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全年在该社区进行健康检查的3678名0~3岁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母亲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佝偻病的患病率为27.3%,佝偻病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其发病与母亲孕期缺VitD、早产、出生低体重、喂养方式、日光照射时间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佝偻病的预防知识,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佝偻病在婴儿中较为常见,既往已有报道佝偻病可致婴幼儿心肌病,尤以扩张型心肌病多见.然而关于低血钙和维生素D缺乏与婴儿佝偻病相关心肌病所致致命性心力衰竭间关系还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Mardya 等报告.母乳喂养对婴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有保护作用。此前.人们已经发现母乳喂养能防止婴儿感染性腹泻。项对170对初生母婴为期6个月的观察: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第1、2、3、4个月内,急性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时间显著低于完全人工喂养的婴儿.病程也比完全人工喂养的婴儿短;而不完全母乳喂养的居两者之间。不同喂养方式的呼吸道感染差别在婴儿山生后的第1  相似文献   

4.
母乳喂养婴儿是人所共知较好喂养方法。但是,随着婴儿长大,在7~8个月以后,母乳中所含有的维生素D常常是不足供给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维生素D是机体吸收钙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亦是一种关键的激素,母乳中的含量如果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婴儿开始学行走时,把身体的重量放在脚上时,孩子的腿在膝盖以下的部分将弯曲成弓形。形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253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者79例,混合喂养者81例,人工喂养者93例;农村患儿189例,城市患儿64例;合并佝偻病者158例,合并营养不良者108例,同时合并佝偻病营养不良者75例.结论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科学添加副食,增强小儿体质,才能更好地防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出生的婴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随机抽出纯母乳喂养60例为观察组,人工喂养60例为对照组,测量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和患病率。结果观察组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在l、3、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各种疾病患病率在l、3、6月龄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品,具有安全、卫生、经济及增强婴儿抵抗力等优点,能完全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母乳喂养对婴儿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传播率,并分析母乳喂养对母体分娩后2年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HIV-1血清学试验阳性并自愿接受随机决定婴儿喂养方式的妇女,在妊娠32周即行登记。对全部受试者用标准调查表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阿合奇县3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1 525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IDA诊断及儿童喂养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输入电脑,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阿合奇县3岁以下儿童IDA的发病因素.结果 阿合奇县3岁以下儿童IDA的发病率为52.3%,高于全国标准.与IDA发病有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每日喂养次数、每日喂奶量、开始成人饮食时间、摄入主食种类、吃肉类食物量、喝奶茶量及烧饭用锅的材质.结论 普及科学的喂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减少奶茶饮用等对预防儿童IDA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明确.但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IBD是在先天,如易感基因;与后天,如分娩(经阴道分娩或剖腹产)和婴儿喂养方式(母乳或人工喂养)、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卫生等因素影响下肠道抗原物质(如肠道细菌,尤其是共生菌,与食物等)触发产生不适当免疫反应(失去免疫耐受),而导致肠道黏膜(或全层)以侵袭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持续炎症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四川凉山州,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为制定适合该地区艾滋病暴露儿童安全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回顾性调查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和保健服务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4年凉山州308例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人工喂养率为92.2%(284/308),其中仅21.8%(62/284)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行为。母亲或抚养人实施人工喂养时,不能每次洗手和清洗喂养容器是调查地区最常见的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与安全人工喂养有关,同年收入5 000元的家庭相比,收入在5 000~10 000元和10 000元的家庭安全喂养比例高,调整比值比(aOR)分别为0.34[95%可信区间(CI):0.131~0.885]和0.367(95%CI:0.149~0.902),水源为安全饮用水的家庭发生非安全人工喂养的风险是水源为不安全饮用水家庭的0.2倍(aOR=0.2,95%CI:0.06~0.654)。结论凉山州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比例高,但是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要求的比例低,家庭收入和家庭饮用水源等因素影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美姑县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死亡情况和原因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美姑县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并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死亡的23例婴儿,运用口头尸检(VA)方法分析其死亡情况。结果 23名婴儿中,6名婴儿混合喂养,情况严重;17名人工喂养,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辅食添加过早。86.96%(20例)的婴儿于家中死亡;65.22%(15例)的婴儿于3个月内死亡;69.57%(16例)的婴儿是因肺炎、腹泻导致死亡;65.22%(15例)的婴儿死亡与HIV感染无关。结论喂养行为不当增加了暴露婴儿死亡风险,应加强喂养指导,通过开展居民健康教育,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措施促进暴露婴儿患病后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应进一步推广婴儿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采取综合性手段降低婴儿肺炎和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实施预防HIV母婴传播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昭云  安源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05-506,521
目的了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对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实施干预试点地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幼儿干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幼儿出生时服药情况、喂养方式,及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情况,采用单因素χ2分析,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幼儿HI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组HIV母婴传播率为2.75%,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50.0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婴儿实施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易患佝偻病早已为人所共知。而且在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儿中,发现易患本病者日益增多。早期发现和治疗佝偻病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本病在晚期才出现X光片的显著变化。光子吸收测定虽然可以早期发现脱矿质,但这项技术不能  相似文献   

14.
1 380例3月龄体检婴儿佝偻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如兰 《山东医药》2007,47(8):36-36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是我国儿童保健中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本病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为了早期预防和治疗佝偻病,2005年1~12月,我们对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月龄婴儿进行了症状和体征调查,并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婴儿克山病其临床与病理不吻合的现象较为突出,初发病时体征不明显,症状易受并发的感染性疾病掩盖。病理推断,最先发生的心肌坏死较临床发病时间提前3周以上。心原性休克者,病理组织学上并未相应反映凝固性肌崩解。喂养调查表明,有1例完全无母乳,4例哺母乳时间不足半月,采用当地产大米制成米浆,配入少量牛奶粉、白糖调成流质状食物喂养,其间不添加蔬菜、禽蛋、肉、豆类食品。同一家庭环境条件的另5例,则因为整个婴儿期是靠母乳喂养而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不敏感综合征可导致儿童或成人出现佝偻病表现 ,是导致临床佝偻病的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低血钙性和低血磷性两种 ,又可称为维生素D依赖佝偻病Ⅱ型(VDDRⅡ )和遗传性或家族性低磷性抗D性佝偻病(VDRR)。本文主要叙述与这两型维生素D不敏感综合征的有关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1 发病机制1.1 维生素D依赖佝偻病Ⅱ型 (VDDRⅡ )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与维生素D有关的疾病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其发病是由于细胞内 1,2 5 (OH) 2 D3受体缺陷 ,使其对 1,2 5 (OH) 2 D3无反应或产生抵抗 ,而血中 …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法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维乐命方案(方案1)阻断HIV母婴传播26例,2008~2010年联合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方案2)阻断HIV母婴传播47例.所出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观察至18月龄.结果 两种方案出生的婴儿外观均未见畸形,方案1出现2例婴儿HIV阳性(母儿均服药及仅婴儿服药各1例);方案2出现1例婴儿HIV阳性(仅婴儿服药),母儿均服药均为阴性.结论 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儿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产妇应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期间哺乳婴儿的安全性,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流程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服用TDF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且产后继续服用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按照有无哺乳意愿分为哺乳组(42例)和人工喂养组(28例),观察两组产妇与新生儿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至产后72周,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产后28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产后28周、48周与72周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等智力发育指标与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结果产后28周两组婴儿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哺乳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 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267)。哺乳组女婴28周和48周身长显著高于中国标准值,28周、48周和72周体重数值均高于中国标准值,哺乳组男婴48周体重高于中国标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体格发育指标与中国标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上述指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8周不同喂养方式婴儿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2)。哺乳组婴儿产后28周和48周的MDI及PDI值高于人工喂养组,产后72周两组幼儿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酯抗HBV治疗的产妇哺乳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率,且初步显示婴幼儿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肿瘤性骨软化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即肠道菌群。在婴儿时期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生产方式、婴儿喂养方式、住院接受医疗的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早熟[1]。从婴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就与宿主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宿主与肠道菌群以一种相互依赖的方式协同进化存在,宿主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独一无二的居住环境,肠道菌群为宿主提供一些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