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92-94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潜伏期、波幅)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P300波潜伏期、波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可观,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12例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奥拉西坦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 C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治疗组Mo C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26.95±3.52)分、(28.11±1.21)分、(87.83±13.43)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3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4.
张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46-2847
目的:探讨应用奥拉西坦对在病情恢复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在病情恢复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奥拉西坦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恢复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拉西坦对在病情恢复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鸣 《中外医疗》2009,28(34):90-90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拉西坦注射剂4.0静脉滴注,1次/d,疗程21d。1个月后行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孙爽  赵丽波 《中外医疗》2014,(28):144-14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供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14.12±3.45),SSS评分(21.45±5.63);治疗后MMSE评分(18.21±3.51),SSS评分(16.42±3.22)。实验组治疗前MMSE评分(14.33±3.29),SSS评分(21.72±5.25);治疗后MMSE评分(26.54±4.20),SSS评分(11.20±2.89)。与治疗前对比,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SS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SS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且不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惊雷 《当代医学》2021,27(15):116-118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血液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扶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2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接受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统计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及智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0%(46/51)]高于对照组[62.75%(32/5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oCA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智力及认知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控制颅内压,给予神经保护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0g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1d。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和巴氏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智能状态和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统计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态、基础疾病、职业、脑血管疾病史、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甲状腺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6.84%(70/190),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其他婚姻状态、合并基础疾病、体力劳动、有脑血管疾病史、缺少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10分、合并肺部感染、颈动脉斑块形成、脑梗死位置左半球、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多(OR=4.22,95%CI 1.11~22.23)、教育水平低(OR=3.80,95%CI 1.30~19.34)、有脑血管疾病史(OR=3.33,95%CI 0.78~17.34)、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OR=2.86,95%CI 1.09~19.80)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础疾病多、教育水平低、有脑血管疾病史、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8h~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7.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血学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好的药物,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关于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64例罹患脑梗死者,所筛选的患者均存在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2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及降低颅内压等,研究组采取长春西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待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率34.4%,有效率53.1%,总有效率为87.4%,对照组显效率18.8%,有效率37.5%,总有效率为56.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加用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疗程均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康复组的MMSE、BI评分显著增高,SSS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卉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488-249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ox-LDL水平,发放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将认知障碍患者纳入认知障碍组,非认知障碍患者纳入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及血清ox-LDL水平.结果:纳入的88例患者中,认知障碍20例,非认知障碍68例,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低于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障碍与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性别及文化程度无关,可能与ox-LDL水平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x-LDL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高表达是导致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早期检测ox-LDL水平,判断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用于治疗脑梗塞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被诊断为脑梗塞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多奈哌齐,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两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MMSE、WMS、ADL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MMSE、WMS和ADL,有明显提高。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塞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MMSE、WMS和ADL评分,值得临床治疗应用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脑影像学特征。方法 381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被分为4个临床亚型,其中:(1)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55例;(2)血管性痴呆(VD)152例;(3)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ADVR)133例;(4)不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ADNVR)41例。对照组102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381例CI患者均进行CT和(或)MRI检测。结果 VCIND、VD、ADVR、ADNVR与对照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3(41.8%)、90(59.2%)、68(51.1%)、12(29.3%)、15(14.7%),经检验CI四亚型均高于对照组,ADNVR明显低于ADVR和VD亚型(P〈0.05);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34.5%)、114(75.0%)、26(19.5%)、3(7.3%)、19(18.6%),经检验ADNVR组明显低于其它组,而VD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脑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9(52.7%)、73(48.0%)、98(73.7%)、35(85.4%)、35(34.3%),经检验ADNVR与ADVR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但该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亚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白质病变、脑梗死与脑萎缩的发生率均较高,脑白质病变与ADVR和VD的发生可能有关,而与ADNVR相关性较小;脑梗死与VD的发生明显有关,而与ADNVR相关性较小;脑萎缩与ADNVR与ADVR的发生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识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识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调节血脂、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地苯醌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识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MSE量表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得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量表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得分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认识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识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症状及功能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