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期切口缝合负压引流管放置在妇产科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腹壁刀口脂肪液化需二期缝合的妇科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二期缝合时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二期切口缝合法。观察两组行二期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的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25~30 ml,术后第3天引流量5~10 ml,第5~6天引流管中无液体引出。观察组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拆线时间[(15.8±3.9)、(8.9±1.7)、(9.6±1.8)d]与对照组[(27.8±4.8)、(11.7±2.3)、(14.1±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产科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二期切口缝合手术时表面放置负压引流管可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腹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0.9%(47/5 021),主要原因是合并肥胖、糖尿病、妊娠水肿、贫血和产程停滞、术中使用电刀及术后咳嗽等。根据伤口渗出液量的多少将患者分两组:A组渗出液少;B组渗出液多。两组均采用局部挤压脂肪液,或拆开部分切口缝线引流、清除坏死组织等治疗,经局部处理后覆盖大片苯扎氯铵贴等措施,直至切口干燥无渗液。治疗结果:B组患者于剖宫产术后(8.2±1.2) d出院,切口愈合(13.4±2.6) d;A组分别仅需(5.8±0.8) d和(10.5±1.7) d。两组切口均无感染,愈合情况好,无需二期缝合,亦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 B组病人因渗出液多,所需的住院天数与切口愈合天数均较长。应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各种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会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0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切口缝合处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优良率及切口面积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危菊安 《现代保健》2010,(31):27-28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9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0例患者,均给予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切口后,分为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试验组)、切口内置高渗盐水+庆大霉素8 U纱条引流治疗(对照组),观察其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全部愈合,试验组平均疗程10~12 d,对照组平均疗程16~18 d,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创后行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一种有效的方法.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8”字缝合在脂肪液化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优势。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17例非立“8”字缝合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与8例立“8”字缝合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愈合情况。结果:17例非立“8”字缝合切口15例延期愈合,9例二次缝合,2例一期愈合;8例立“8”缝合切口7例一期愈合,1例二次缝合。结论:立“8”字缝合在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的过程中是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6.
金彩凤 《药物与人》2014,(10):226-227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应用于割宫产术后切口愈舍的效果.方法:lOO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安王负压吸引球引流的产妇为引流管组,100例剖宫产术后未安置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敷,伤口裂开厦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厦伤口愈合时间有明显差异,引流管组优于时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腹部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何凤鸣 《现代保健》2011,(5):178-179
目的观察95%酒精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45例各种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用95%的酒精配合TDP灯照射。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6~19d,切口于术后11~25d愈合;治疗组治疗2—5d,切口于术后7~12d愈合。两种治疗方法中均没有因处理脂肪液化延长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采用95%酒精配合TDP灯照射的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产科215例采用美容缝合法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并设同期常规缝合方法的21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有较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术后3-5d出院。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较重,以致术后发热,伤口裂开;7例较轻的脂肪液化,11例线结反应,术后5~16d伤口拆线出院。结论: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遗留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可缩短住院时间,床位周转快,符合产科以年轻女性患者为主、住院病源多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导致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2012年就诊于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合并性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提出及时发现、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安全可靠的预防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包括切口感染37例,脂肪液化30例.经过积极有效处理合并症等措施,切口处长出了新鲜肉芽组织,除1例盆腔脓肿线结排斥外均在治疗后的7~14 d愈合并出院.结论在妇产科剖腹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有肥胖、贫血、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缝合不当等.对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进行妥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妇产科剖腹术后出现的切口愈合不良等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微波治疗后对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21年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选择传统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方案50例为对照组,选择实施微波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并比较其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11.52±3.17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9.08±2.41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3,P=0.000)。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2.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微波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帮助患者明显缩短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还能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 2007年8月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共68例,按入院手术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经该管冲洗引流.结果: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1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为165d和251d;治疗组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为10d和133d,两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研究腹部脂肪液化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和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笔者收集了该院2011年2—9月之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共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人。两组都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引流。探讨其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最佳预防方法和临床治疗手段。结果两组的46例病人都治愈出院,没有切口感染的现象发生,且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和愈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的时间和平均对照时间分别为10.5d和13.7d。而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3和25.3d。经过统计学的相关处理,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肥胖、营养情况差、糖尿病、高频电刀治等都是引起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要采取在手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手术中慎用电刀等措施来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药配伍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剖宫产患者60例,其中随机选用30例为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将中药配伍的布袋于术后第一日覆盖于观察组切口上,于术后第六、八、十日对照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脂肪液化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大黄芒硝配伍外敷切口可降低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并能明显缩短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腹部手术6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9例,B组295例,分别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发生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5例,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B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愈合后的美观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5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原因。结果 5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创口组织愈合良好。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肥胖、合并糖尿病、皮肤及皮下组织应用电刀、术后未行微波理疗等。  相似文献   

16.
陈天云  张瑜 《现代保健》2010,(30):61-62
目的改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以2009年1~12月98例肥胖者为观察组,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引流的缝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情况相同的82例为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脂肪液化、感染、皮下脂肪层完全或部分裂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缝合肥胖者的腹部切口时,贯穿缝合皮肤及浅层皮下脂肪同时加引流条引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因素对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内收治的采用剖宫产手术治疗产妇180例,并将术后形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抽样,平均分为观察组(22例,采用胰岛素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与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采用高频电刀及护士在位率等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并比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愈合有效率等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对影响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知,手术时间1.5 h、术中出血量350 ml、护士在位率85%及使用高频电刀均是导致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对此几项指标实施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可知,手术时间≥1.5 h、术中出血量≥350 ml、护士在位率85%及使用高频电刀意识导致患者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有效率等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过多、护士在位率过低以及使用高频电刀是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通过给予患者实施胰岛素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后,患者治疗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切口愈合有效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 ,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 2 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 11~ 4 7d愈合 ,平均 19.5d ,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们自199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渗液停止时间5~16天,平均6.5天。放置引流3~16天,平均4天。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其中一期愈合19例,二期愈合5例。愈合时间8~22天。结论避免高电流电刀长时间烧灼脂肪,手术操作轻柔,术中做好脂肪层的保护,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后,可根据脂肪液化广泛的程度予拆线,局部用纱条或引流管负压引流,换药,促使伤口一期或二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20.
唐静 《药物与人》2014,(4):189-189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