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治“五疑”辨析刘汉春(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宣化075100)《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何谓逆从?歧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  相似文献   

2.
"热因热用"是临床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属反治法之一.反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后被历代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达到日臻成熟的境界.今采用"热因热用"辛温通络法治火疳案,疗效显著,特采撷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同志们都学习了或复习了内经知要,我以为更有必要读内经或选读内经原文;因为还有有用的和重要的地方,内经知要没有采入甚至节录原文不免有些断章取义,不读原文易生误解,例如内经知要治则篇录内经至真要大论的一段“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把帝曰以下九字抹掉,这样对于下文可能有错误的体会,反治二字是下文关键处,没有反治的看法,那么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不是就等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反治的观点,才体会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技术上的问题,因此知道热以治寒佐以寒药,寒以治热佐以热药,或是热药冷服,寒药热服,所谓因势利导,防其格拒不入;才体会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方法上的问题,更可以了解通因塞用、塞因通用,才是正治的手段。这里研究一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反治三案     
反治是祖国医学治疗原则之一。自《内经·至真要大论》提出:“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以来,它与其他治疗原则一样,受到历代医家所重视。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5.
反治是自古以来中医治疗法则中的一种,反佐则是在"反治"这一治则中治疗立法上,运用的反佐之药或反佐之治法.在<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内经>)中,在强调早期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病必求其本,正治、反治、标本缓急等几个根本法则,对于逆治(正治)与从治(反治)的运用,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已有精辟的阐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何谓逆从,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其意思是: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治疗,病证轻而单纯的,用逆治法,病证重而复杂的,用从治法……什么叫做逆从?  相似文献   

6.
<正> 反治法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其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证象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记载:“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说明正治是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一致的疾患,病情一般比较简单;反治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疾患,由于病情复杂,有时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正治是一般的治法,方法较多,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均属之。反治大抵分寒热补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证候;“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适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证候;“塞因塞用”即是以补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者;“通因通用”即是以通下的方法治疗泄利、漏下的证候,适用于内有瘀  相似文献   

7.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  相似文献   

8.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所以又叫从治.《大论》接着指出:“何谓反治?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便是反治法的具体内容。仲景遵循经旨,将反治法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为后世创立了范例。现谈谈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反治法”一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十六个字揭示反治法的涵义。所谓反治法,是逆疾病性质而“从”其标象的正治法的一种变通治法,与正治法相对而言,实同名异。“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若以逆为反,以从为正,实为南辕北辙,必犯“虚  相似文献   

10.
反佐反治不能等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佐与反治始载于《内经》,对于其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历代不少医家都含混不清,如《本草纲目》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医方集解》解释左金丸的方义时谓:“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行  相似文献   

11.
灵活用药话「反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活用药话「反佐」陈家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反佐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王冰注曰:“奇,谓古之单方;偶,谓古之复方也。……病有小大,治有轻重所宜,故云制也...  相似文献   

12.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在临床辨证确切,抓住其病变本质时,施以此法,乃能立起沉疴,兹举例报导如下,以就正于同道。【热因热用】彭×,男,37岁。1986年9月3日诊。患者为鱼民,一周前饱食西瓜后,渐感肢体困倦,食欲减退,继而头目昏痛,身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医著《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用奇方或偶方皆不见效,则用反佐的方法来治疗。反佐者,谓药同于病,而顺其性也。《内经·五常政大论》中说:“治热以寒,  相似文献   

14.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简称《大论》)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记载。这句话,言简意赅,是中医临证大法之一。“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较轻的,要逆其病气,就是说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与病气相对的药物治疗,统称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医临证的一般治则,初学者易于掌握,不多赘述。“甚者从之”,意思是对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治疗上要顺从其病气。如何顺从?《大论》指出:“从者反治”。很清楚,顺从就是反治。何谓反治?《大论》进一步指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  相似文献   

15.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复杂多变,总不外乎在气在血,属阴属阳。但病有真假,证有微甚,因此,治疗有逆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提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又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提示当诊察病气微甚而施治,或逆或从,或二逆一从,或一逆二从,以适应复杂病变。通过“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务使“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就是要做到辨证准确,随机应变,庶能除疾去病。具体来说,“逆者正治”,是指逆其病象而施治之谓,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总的精神是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  相似文献   

16.
1 名词考证与析义“热因热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中“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注家看法不一致,归纳起来约有3种:1指配伍反佐。如《素问·注证发微·卷九》注:热以治寒而佐以寒药,乃热因寒用也;寒以治热而佐以热药,乃寒因热用也。”2指服药反佐。如《类经·论治类·四》注:“热因寒用者,如大寒内结,当治以热,然寒甚格热,热不得前,则以热药冷服,下嗌之后,冷体即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热因寒用之法也。寒因热用者,如大热在中,以寒攻…  相似文献   

17.
针灸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凡是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或逆其证候而治的方法为正治;顺从疾病的性质或证候而治的方法为反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因为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临床上应严格区分,是应顺其证治,还是应逆其证治.反治法在临床运用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玉玺 《国医论坛》1992,7(5):21-22
一、反治法、疑难病的概念及其联系 反治法与正治法,都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基本治疗法则。《素向·至真要大论》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疾病征象而治,即“逆者正治”,它是由“微者逆之”的原则而定。“微者”,是指病势轻微,病情单纯,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符的病证;“逆之”,即逆其征象而治,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相似文献   

19.
反佐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夺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历代医家有所阐发,明·李时珍曰:“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格拒,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散也”。可见反佐是指用性味不同、作用相同的药物辅佐主药,从而适应辨治需要的种种配伍方法。纵观历代许多方剂及中成  相似文献   

20.
10 寒热反用 分化离间【原文】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此之谓行间之术。【译文】 依据寒热施以反治方法 ,这叫做分化离间的策略。【今译】 “反用”即反治。是一种疾病出现假象 ,或大寒证、大热证 ,对正治法产生格拒时采用的治法。《内经》云 :“反治何谓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一般说来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 ,大多数疾病是可用正治的方法来治疗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病寒以热药 ,病热以寒药” ,说的就是寒热病的正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