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提高透析护理质量。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实行结构岗位职责分层,即在病区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5级层级管理结构。根据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隔日上午或下午透析的治疗特点,按照区域设置8个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每组各由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组成,其中责任护士的工作班次与本组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安排相同,固定为隔日早班及下午班。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中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班次固定3个月,辅助护士班次相对固定。对实施前(2005年)及实施后(2006年)的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及患者、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检查分数由实施前(2005年)的93分提高到了实施后(2006年)的97分;消毒隔离检查分数由实施前的96分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9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2%,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提高到了90%。护理质量(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实现了一体化、系统的透析护理服务,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更加系统和深入,促进了血液净化护理队伍自身的健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改变排班模式将护理单元缩小,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得到固定护士的连续性护理。结果患者知道并能称呼主管护士的叫出率由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前的31.71%上升至76.14%(P〈0.01);在与干预措施密切相关的6个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有利于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使护士树立“我的患者”的观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层级管理在创优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并采用连续排班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实施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该病区120名住院患者、60名医生及1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的可行性论证方法。方法对外科重症监护中心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设计新的排班模式,对实施新排班模式前后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结果旧的排班方法床边交接班占全部护理工作量的5.12%。日班与夜班工作量之比为1.21:1,而病区排班日班与夜班人力之比为2.57:1。经可行性论证的新排班模式实行后,95.65%的护士反映交接班次数减少、可准时下班、夜班护理质量有保证;84.62%的护士认为有利于连续观察病情、夜班压力减小;80.77%的护士认为人力与工作量之比合理、小夜班不影响睡眠;100.00%的医生认为新排班模式实行后,提高了夜班护理工作质量;81.81%的医生认为夜班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72.73%的医生认为能促进医护合作,护士精神面貌好转。结论可行性论证体现了科学排班的原则,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方法 随机选择7个科室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同期随机选择7个科室为实验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改变排班模式,缩小护理单元,固定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6个月后对2组18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陈胜琼  覃丽  龙巧仙  韦武燕 《全科护理》2013,11(22):2077-2079
[目的]探讨DN两班制全责包干连续排班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骨科病房原有半责任包干半功能制排班模式与DN两班制全责包干连续排班模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施DN两班制全责包干连续排班模式后病人、护士、医生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明显下降。[结论]DN两班制全责包干连续排班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某院责任护士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认同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责任护士对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认同情况,进一步推进层级全责护理的深入发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6名责任护士进行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认同度调查。结果91.9%的责任护士认为提高了护理质量,89.8%认为提高了工作积极性,98.0%认为对病情更熟悉,90.3%认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较前落实,88.8%认为基础生活护理较前落实,89.3%认为护理记录书写较前更有连续性,92.3%认为护患关系较前改善,86.7%认为医护配合程度提高;而55.1%认为自我成就感无明显提高,94.9%认为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下工作压力增大。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得到了责任护士的认同,但护士的自我成就感低、工作压力增大。建议在职教育应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医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减压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8.
杜结华  梁桂根 《全科护理》2014,12(4):364-365
[目的]总结护士A-P-N制排班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根据本科护士的年龄、资力实行A-P-N的模式排班,制订排班原则,重新制订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结果]真正把护士的时间还给了病人,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改进了护理质量。[结论]护士A-P-N制排班模式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和病人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也体现人性化排班,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对层级全责护理工作模式认同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层级全责护理”的认同程度。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开展“层级全责护理”的护理单元(共54名护士、42名医生)进行实施新模式后护理工作状况的调查。结果80%以上的护士认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使护士更熟悉病情,护患关系得以改善,并愿意在新的护理模式中工作。但53.9%的护士认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生活有影响。85%以上的医生认为全责护士在床边工作时间增多,及时跟进了危重病的护理,医护合作更融洽。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得到所在护理单元大多数医护人员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医护联动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 年实施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与2005年实施传统医护工作模式作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每天拖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医、护、患关系融洽,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护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HE排班法在急诊科护士排班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层级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为基础,6组倒班,每组4人。将护士根据职能分为预检分诊组,I、Ⅱ类病人救护组,Ⅲ、Ⅳ类病人救护组,总务组。实行白天6人“弹”班,晚上7人“备”班,明确各班岗位职责,赋予晚夜间责任组长调配权限。结果:按照SHE排班法进行人力资源调配,护士能够迅速到位,职责明确,急诊病人的急诊就诊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护士对排班调配模式的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结论:SHE排班法可有效应用于急诊护士排班。  相似文献   

12.
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君可 《全科护理》2011,(36):3313-3314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将病房床位分为4个责任小组,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每个责任包干小组固定1名责任护士,分管约10例住院病人,对分管的病人全面负责,包括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的书写等,与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理措施落实、基础护理落实、主动巡视病房、治疗及时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文件书写及时性、病人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实行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前后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得分与术后6个月内遵医行为追踪结果。结果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前后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6个月内非正常服药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患者术后半年的随访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提高了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但对患者的随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层流病房干细胞移植各阶段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使患者得到安全、专业、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建立组织架构与职责,员工的培训考核,制定与实施移植前期、预处理期、移植期、移植后期各阶段护理工作方式,并将护士的分层使用与阶段性责任护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综合、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收集采用该模式后的4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临床资料,与未实施该模式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建立以后,40例移植患者体温升高、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5.00%,52.50%,5.00%,7.50%,0.00%,42.50%;未实施该模式的37例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78%,78.38%,24.32%,29.73%,10.81%,45.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9,4.299,5.862,6.385,7.469,3.862;P均<0.05).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后提高了层流病房护士的理论与操作成绩[(90.25±5.25)分比(71.20±5.15)分,(92.55±5.33)分比(80.24 ±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876,-22.437;P均<0.01),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97.29%比83.78%,95.00%比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4,4.114,;P均<0.01).结论 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建立以后,护士的服务意识、移植专科知识和操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患者在移植期得到了规范、科学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生的竞争/合作策略取向及其相关因素,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竞争/合作策略标度”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采用张智研制的相关性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的竞争策略均分值高于合作策略均分值。护理本科生合作和竞争策略均分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护理教学应注重加强素质教育,从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的角度,减轻竞争压力,培养护生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结合PDCA循环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常规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结合PDCA循环法落实入院介绍和术前评估、术后康复训练等措施。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腰痛时间缩短、病人的满意度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护理结合PDCA循环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比传统的护理法效果好,可缩短腰痛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大包干责任制在新生儿病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包干责任制在新生儿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不同层级的护士合理搭配,分成责任小组,实行APN排班,实施床边工作,落实大包干责任制.结果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实施大包干责任制,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提供连续、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室实施专职夜班排班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6名护士专职夜班,除主班、辅助班、心电监护班外其余10名护士专职白班,每1~2个月轮换。结果患者责任护士和优质护理知晓率(P0.01)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5);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实施专职夜班排班方式落实了责任制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深化护理夜班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护理夜班管理,为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方法调整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结构,明确各护理单元在常规情况下夜班岗位数的设置,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每月应完成的基本夜班数要求,实施护理夜班岗位绩效奖励制度。结果护理人员特别是高年资护理人员承担夜班工作的积极性增加,聘用护士离职率降低。结论规范夜班管理及建立夜班岗位绩效奖励制度是护理夜班安排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