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GPR单链抗体-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溶红细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定位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在介导肝脏疾病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在获得抗ASGPR单链抗体CI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CRD)的原核表达质粒,体外表达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出中国旱獭肝组织中ASGPR CRDH1和CRDH2 cDNA,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原核表达质粒pRSET-B.CRDH1和pRSET-B.CRDH2,目的蛋白可以高效表达,用其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论:首次成功表达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多肽,且纯度高,免疫原性强,用其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为在HBV感染模型-中国旱獭体内进行肝脏疾病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P-糖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肝细胞癌,9例正常肝组织进行P-糖蛋白测定,作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4.0%,正常肝组织表达率为22.0%(P〈0.05)。P-糖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组织分型、分级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化疗并不影响P-糖蛋白阳性表达病人的预后。结论:P-糖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其在肝细胞  相似文献   

4.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也被称为肝细胞半乳糖/N-乙酰基葡糖胺受体,或者Ashwell-Morell受体[1]。它主要表达于肝窦状间隙的肝实质细胞表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凝集素。由于它结合配体的钙离子依赖性,因此属于C型凝集素。ASGPR能够介导去唾液酸化的糖蛋白被肝细胞内吞降解[2]。目前已知的ASGPR的配体非常多,提示其在糖蛋白代谢、脂代谢、凋亡细胞降解、调节凝血、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肝细胞表面存在特异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探索ASGPR介导的vp3基因肝细胞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将携带vp3基因的质粒通过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与该受体的天然配体脱唾液酸粘蛋白(asialoorosomucoid,Asor)结合,获得Asor-PLL-vp3复合物;通过体外转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检测和动物实验鉴定该复合物的肝细胞靶向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较纯的可溶性的蛋白-核酸复合物;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Asor-PLL-vp3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肝细胞靶向性。结论通过制备Asor-PLL-vp3复合物,利用ASGPR介导实现了vp3的肝细胞靶向性基因转移,证实了该复合物具有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与慢性肝病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Receptor,ASGPR)是肝细胞的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内吞受体 ,主要分布于肝小叶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窦面膜上 ,又名肝凝集素 (liverlectin)。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受体除了在肝脏基因定向转移、靶向药物治疗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之外 ,还相继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其相应的自身抗体 ,从这些患者外周血、肝活检组织分离到ASGPR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由于ASGPR的肝脏特异性与其在肝脏的特殊分布位置和某些慢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极…  相似文献   

7.
作者利用可识别特异靶细胞的DNA-蛋白质复合物创立了一种直接在体内将有功能的LDLR基因导入WHHL家兔肝细胞的方法。含有正常人LDLR基因的DNA重组体和一种能与肝细胞特异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结合的蛋白质[去唾液酸血清类粘蛋白(ASOR)]共价结合而成DNA-蛋白质复合物(LDLR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半乳糖受体,能专一识别末端为半乳糖基的糖蛋白配体并主动转运入细胞内。我们选用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L-HSA)为导向载体,与抗病毒药物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交联,形成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腺苷(L-LSA-Ara-AM...  相似文献   

9.
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肝硬化和肝癌时ASGPR水平下降。利用99mTcGSA进行该受体的显像,能够得到HH15、LHL15、[R]0、R0等指标用于肝功能的评估;将这种功能性显像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相结合,可以模拟肝脏切除的范围,并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此技术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国内尚无开展,用它来数字化的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笔者结合正在进行的这方面部分研究,向读者作一介绍,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1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卵泡糖蛋白,为成熟卵细胞的胞外间质组织-透明带(zona pellucida)的主要组成分子,近代研究报告显示:卵泡糖蛋白3(zona pellucida glycoprotein3)在精-卵间的交互作用上担任重要的角色,并被认为是特发性不孕症(idiopathic infertility)的可能主因。为研究卵泡糖蛋白3于精-卵交互作用中,所担当的生物功能与性。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以制造重组卵泡糖蛋白3,并进一步运用临床细胞分析技术,包括法卵泡试验法(hemizona assay)和精子尖体反应试验法(acrosome reaction assay),以试验重组糖蛋白之生物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分离之糖蛋白产物呈现抑制(>40%)精-卵结合,和诱导(>50%)精子尖体反应的能力,支持人类卵泡糖蛋白具有影响人类精-卵结合,与诱导精子尖体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表皮生长因子相关蛋白家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GF)相关蛋白是一组具有EGF相似结构及类似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均为EGF受体的配体。本文综述了EGF相关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特点,着重于EGF相关蛋白相互关系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a)基因807nt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多态性分析:(1)碘化钾法提取人基因组DNA。(2)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3)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紫外灯下检测酶切结果。(4)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TT+T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TT+TC和CC基因型之间,高血压病和糠尿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4)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 TT+TC和CC基因型之间,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脂浓度无显著性差异。(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处T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素。(2)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及糖代谢等无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半乳糖末端糖蛋白受体(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与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和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的内吞作用相比,虽然三种方式均能有效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但ASGP-R法具有肝细胞特异性,而脂质体法和Tf-R法不具此特性。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mRNAPreC/C区的核酶质粒pCMV-Ripc特异性导入肝细胞并发挥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评价核酶在细胞水平对HBV抗原表达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当核酶质粒pCMV-Ripc与HBV抗原表达质粒pUC-2HBV共转染HepG2细胞时,核酶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55.29%和68.73%。  相似文献   

15.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中国狂犬疫苗株(5aG株)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得到该株病毒糖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全长1575bp,编码505个氨基酸的成熟糖蛋白及N-端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该基因与其他株系相应基因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0%,其中膜外区同源性高于膜内区及跨膜区同源性。糖蛋白中重要功能区段嗜乙酰胆碱受体区段、抗原位点3等在个株系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a基因突变与脑血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小板糖蛋白(GP)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质膜表面的糖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膜上存在多种糖蛋白,其中GPⅡh/Ⅲa属于整合素家族黏附受体,是血小板膜含量最多的糖蛋白。GPⅡb/Ⅲa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参与血小板的聚集。GPⅡh/Ⅲa受体的基因突变影响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因此,GPⅡh/Ⅲa基因的突变与脑血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其基因突变及其与脑血栓的关系将为脑血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PHSA受体阳性的正常人肝细胞膜(HPM),通过Westernblot技术发现抗HBVPreS2(120~145)合成肽多克隆抗体可识别到两种抗原成份(70kD和120kD)。用蛋白酶K、脂肪酶、神经氨酸酶消化HPM后再进行Westernblot识别,结果表明这两种抗原成份分别具有糖脂蛋白和糖蛋白的性质。由于已知抗PreS2(120~145)是针对HBVPHSA受体抗原表位的抗体,故作者认为HPM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HBVPHSA受体相关抗原可能与肝细胞的PHSA受体密切相关,乙肝病毒PHSA受体与正常人肝细胞PHSA受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波及范围广,所致疾病症状严重,病死率极高,无有效治疗手段,其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接种。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和核蛋白是有效的保护性抗原成分,常被用来制备亚单位疫苗。糖蛋白和核蛋白在大肠杆菌、酵母、痘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均进行表达,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的蛋白无免疫保护作用,酵母、痘病毒、腺病毒和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出的蛋白在实验室和野外对动物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p糖蛋白和nm23蛋白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按摩乳腺癌患者的p糖蛋白表达与生存率、nm23抑制癌转移基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随访10年以上的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0%和95.12%。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关(P〈0.01),10年以上较低,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P〉  相似文献   

20.
肝半乳糖基受体存在于哺乳动物肝细胞内和膜上,特异性识别结合血浆去唾液酸糖蛋白的末端半乳糖基。利用这种受体与其配体相互识别结合的机制,可以把连接到配体上的药物定向转运到肝细胞内,进行肝病的导向诊断和治疗。人工半合成的糖化白蛋白和合成糖肽同样被肝半乳糖受体所识别结合,在体内具有一定的肝脏选择性,可用于药物的导向转运。本文报道从游离乳糖和L-赖氨酸出发,经保护、接肽、糖化等十几步反应,制备肝半乳糖受体的配体糖肽——三-(3-S-硫代乳糖基丙酰)二聚赖氨酸甲酯。应用了新的HOEC活性酯方法,进行二肽糖化,产物和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光谱、比色和元素分析等证实,配体糖肽的受体亲和力待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