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30.6 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 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30.6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存在纯化、扩增、定向分化等难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生物活性因子的一员,因其生物活性的多效性而备受关注.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4/07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Wister大鼠5只,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珠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左前肢肱三头肌,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取第2代肌源性干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以单纯加入200 μL生长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以加入200μL生长培养基+肌源性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48,72,96 h加入MTT溶液.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肌源性干细胞多呈Sca-1阳性反应,少数呈Desmin阳性反应.①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肌源性干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肌源性干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效应(P<0.05);浓度为6.25-50.00 μg/L时促增殖作用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强(P<0.01),至50.00 μg/L时其促增殖作用接近顶峰.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对肌源性干细胞的促增殖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肌源性干细胞明显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出现显著促增殖效应(P<0.01)的时间为培养96 h.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一时间依赖性增加,50.00 μg/L与96 h为较佳的体外培养质量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但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建立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培养模型的基础上,①分别用含体积分数为1%或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将两种生长因子配制成不同的实验终浓度,取第4代生长良好的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分别加入含0,0.1,1,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25,50,75,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培养基(0 μg/L作对照),培养96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增殖活性.②设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对照组.同上述方法每孔分别加含相应质量浓度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分别在培养1,3,5,7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改良酶动力学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在0~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时,两种生长因子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增殖作用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大,联合作用时有协同促增殖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最大有效质量浓度为1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最大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μg/L.在0~7 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随时间的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增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用时,对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胰腺干细胞在常规培养条件下易于分化,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胰腺内、外分泌部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8/2007-08在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新牛昆明系小鼠25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以Ⅳ型胶原酶消化小鼠胰腺组织,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细胞混悬液,分别从第1界而(磷酸盐缓冲液/1.068 g/L Percoll液)、第2界面(1.068 g/L Percoll液,1.096 g/L Percoll液)、第3界面(1.096 g/L Percoll液/1.118 g/L Percoll液)收集细胞,添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低糖DMEM培养基进行体外连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双硫腙染色判断各界面细胞的来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界面细胞巢蛋白、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蛋白1,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从第1,2界面收集到的细胞80%~90%双硫腙染色后胞质呈铁红色,表明主要来源于胰腺的内分泌部:从第3界面收集到的细胞双硫腙染色后胞质不染色,表明来源于胰腺的外分泌部.从胰腺的内、外分泌部均可分离出大、圆、单个核的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表达.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来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呈集落样生长.表达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蛋白1,有向胰腺内分泌部β-细胞分化的趋势;来源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巢蛋白阳性细胞争铺路石样形态,表达细胞角蛋白19,出现向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的趋势.结论:新生昆明小鼠胰腺的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均存在巢蛋白阳性的细胞,前者具有分化为β-细胞的能力,后者具有分化为导管上皮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已知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拟进一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 1由cytolab公司提供.②实验分组: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实验组:又分为在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μ g/L)下,培养6,12,24 h;在不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5,10 μ g/L)下,培养24 h.③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 μ g/L)干预不同时间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ting以检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不同转化生长冈子β1浓度干预下培养24 h后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培养12,24h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比0h增高(P<0.05);24h时表达略高于12h(P>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到达一_甲台期,24h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②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证实,2 μ g/L转化生长因子β 1干预24 h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增大,表达呈下降趋势,10 μ g/L时表达低于2 μ g/L时的表达(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正常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干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率的影响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增殖程度下p27和p5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8-09/2000-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七八周雄性SD大鼠80只,体外分离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选用2~4代培养的细胞。②胰酶消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浓度为1×108L-1,分别接种于6孔板上,无血清的培养基静止48h,分别加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无血清的培养基为对照组,分别在刺激1,3,5d后,计算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每组重复4次,取平均值。③在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刺激6,12,24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p27和p57蛋白表达量。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和3及5d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06~21.76,P<0.05~0.01)。②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2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2和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p5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组明显高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结论:①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p27和p57蛋白表达量变化不同。②在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随刺激因子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而p57蛋白表达水平随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增加,p2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决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该法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供体来源短缺、角膜内皮细胞慢性丧失功能等难以克服的缺点.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角膜上皮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6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江西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人角膜缘上皮组织由江西省眼库提供,由志愿者捐献.经肝素抗凝的成人骨髓7份,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骨髓穿刺室同期收治的需要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均排除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方法:无菌条件下将人角膜缘上皮组织剪碎,胰蛋白酶消化,过滤离心,加入含20% FBS的DMEM/F12培养液,制作条件培养基,置于-20 ℃备用.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从人骨髓液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层,贴壁法培养扩增,取传至第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2×104个/孔密度接种,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吸除培养液,设立5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仅加入含10?S的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其余4组在空白对照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10,15 μg/L表皮生长因子、10μg/L表皮生长因子 50%条件培养基,每3 d换液1次,培养30 d.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检测细胞横向诱导转化率.结果:AE1免疫组化染色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10,15 μg/L表皮生长因子组、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 50%条件培养基组的细胞显色率均明显升高(F=415.39,P < 0.01);各诱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373.96,q=38.65,18.16,20.49,P < 0.01);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组与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 50%条件培养基组细胞显色率基本相似(t=0.12,P > 0.05).AE5免疫组化染色后,各组细胞的胞浆都能被DAB均匀淡染.结论:5~15 μg/L表皮生长因子能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且此浓度范围内的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作用逐渐增强.用成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制成的50%条件培养基对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一种潜在的促有丝分裂剂,对肌腱细胞有促进分裂增殖的作用.实验将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用于第2代肌腱细胞,进一步验证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4在天津医院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实验室提供的精选法国罗曼鸡受精鸡蛋200只,在孵育19 d时,随机取出10只鸡胚肌腱.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分离培养肌腱细胞,观察肌腱细胞形态及生长规律.取第2代肌腱细胞接种于六孔板,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观察血清浓度对肌腱贴壁及生长的影响.取第2代肌腱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为7组.前5组分别加入含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5,10,50,200 μg/L)的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第6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阳性对照,第7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阴性对照.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及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肌腱细胞贴壁后生长很快,原代细胞1周左右即可传代,增殖速度与营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呈正相关.②肌腱细胞增殖速度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剂量加大而有增加趋势.第2天、第4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 μg/L组、5 μg/L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0 μg/L组、50 μg/L组和200 μg/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第2天,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 μg/L组与5 μg/L组,低于10 μg/L组、50 μg/L组和200 μg/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 0.006);第4天,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 0.006).③第2天、第4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μg/L组、5μg/L组和阴性对照组低于10μg/L组,50μg/L组,200μg/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阴性对照组,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肌腱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增高而有增高趋势,10 μg/L为其较适合浓度,同时发现培养血清浓度对肌腱细胞有其特殊作用,浓度越高,肌腱细胞贴壁越快,并对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对于引起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体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同时检测对Ⅰ胶原蛋白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07/2008-1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鼠龄2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约120 g,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由美国GenWay Biotech公司提供;罗格列酮粉剂为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实验分为3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3,5,10,15 μg/L)诱导成纤维细胞48 h;罗格列酮干预组:用不同浓度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5,10,30,50 μmol/L)干预成纤维细胞45 min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 10 μg/L共同培养48 h: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织化学α-平滑肌肌动蛋白检测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罗格列酮干预后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成纤维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成纤维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 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最明显(P<0.05),随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再增加至15μg/L,与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组相比,其刺激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不再增加(P>0.05).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30 μmol/L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体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