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后继发性高眼压的可能原因及其处理方法与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继发性高眼压患者进行眼压监测,并行裂隙灯、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确定继发高眼压原因,并分别对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后再对其视力、眼压及眼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继发性高眼压多出现在术后5 d内,联合C3F8填充者多发生在术后第1天,填充硅油者多发生在3 d之后.所有患眼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21.0 mmHg以下,视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除少数病例外,视神经未受明显损害.结论 继发性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监测眼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对其眼压进行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而及时正确地处理可有效控制眼压和挽救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并持续门诊随访1周~12个月,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本组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均顺利完成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33%,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其中眼压偏低4眼、脉络膜脱离2眼,经对症治疗后,显著缓解;末次随访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均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外伤的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和(或)电凝治疗严重眼外伤16例18眼,术后观察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3眼(72%),视力不变者4眼(22%),视力下降者1眼(4%),5眼眼内异物均摘除。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效果好,同时可以处理多种并发症,能较好地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技术在接触式广角镜下对154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手术,观察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①共134例154眼均顺利完成。②手术时间28~83 min,平均(42.0±5.2 ) min。③术后1、2、3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对比均有所提高(n=154,具体P值见表1)。④术前与术后第1、3、7、30天眼压比较,术后第1天有较低和较高的眼压,术后3 d高眼压较多,术后7、30 d眼压稳定。⑤3例(1.9%)术后出现低眼压,15例(9.7%)高眼压,无眼内炎发生。结论:采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 TSV)在玻璃体积血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通过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共38例(43眼),术后随访2~14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8例(43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和治疗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术后患者伴有不同并发症,以白内障6眼,高眼压1眼,低眼压3眼等,经基础性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对玻璃体积血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避免视功能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眼压在玻璃体视网膜术后早期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 选择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380例(408眼),术前行常规眼科检查,术中根据病情选择眼内填充物,术毕指测眼压为Tn,术后常规抗炎治疗;分析患者术眼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后效果.结果 术中采用C3F8气体及硅油充填的患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平衡盐灌注液充填患眼(P<0.05).本组高眼压患者给予对症处理,眼压均恢复正常范围,视力改善.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早期高眼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后密切监测术眼情况,早期发现,并根据原因做积极治疗,可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技术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以来安阳市眼科医院263例263眼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功能提高197例、不变66例,术后随访3~ 24个月,平均12个月,197眼(75%)术前与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85;P=0.00),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炎性反应、高眼压、玻璃体再次出血、白内障等.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有效地防止了病变继续发展,提高了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早期高眼压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眼科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160例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根据患者的高眼压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高眼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后有35例患者出现高眼压并发症,所占比例为21.88%,经过降眼压治疗后高眼压患者减少为9例,所占比例为5.63%,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相应的降眼压治疗后,151例患者的眼压正常,7例患者眼压在24~30mmHg之间,占4.37%,仅2例患者的高眼压情况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占1.26%。结论:综上,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早期高眼压的几率较高,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与手术所用填充物、炎症反应等有关,因此为了防止玻璃体切割术出现高眼压并发症,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行相应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植入术后24h~3mo内的眼压变化规律.方法:对视网膜脱离51例(51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记录病史、眼部检查、手术情况,非接触式眼压计分别测量术前、术后2、4、6、24h,第2、3d,第1、2wk、第1、2、3mo的眼压,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眼压≥21mmHg,分析术后高眼压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术后2、4、6、24h的眼压分别为(29.21±9.56)mmHg、(26.47±8.82)mmHg、(24.87±8.15)mmHg、(23.28±4.75)mmHg,分别与高眼压(21mmHg)比较,P值为(P=0.000,P=0.001,P=0.0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只眼发生高眼压的25只眼中,术后2h达高峰的16只眼(64%),术后4h达高峰的4只眼(16%),术后6h达高峰的5只眼(20%),术后1wk时,18只眼(72%)的眼压恢复正常,术后2wk时22只眼(88%)的眼压恢复正常.在发生高眼压的25只眼中,发病率是49.02%.结论: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植入术后眼压高峰发生在术后2h,高眼压的持续时间短,88%病人在术后2wk时眼压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6月~2008年6月我院135例16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共计57眼.占总数的35.1%。在57眼并发症中,浅前房31眼(54.3%),虹膜睫状体炎3眼(5.2%),前房混血5眼(8.7%);角膜上皮水肿12眼(21.0%);脉络膜脱离1眼(1.7%);眼压控制不良:一过性高眼压3眼(5.2%),一过性低眼压2眼(3.5%)。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除手术治疗2眼外,其余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滤过术中仔细操作。滤过术后出现并发症积极寻找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