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针结合头皮针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体针根据经络选穴进行针刺治疗,头皮针选用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对侧)、顶颞后斜带(对侧)为主要治疗带。结果:本组病例69例患者中,治愈46例(66.67%),显效15例(21.74%),有效7例(10.14%),无效1例(1.45%),总有效率98.55%。结论:体针结合头皮针取穴治疗中风偏瘫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按头皮针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组和体针组每组74例。头皮针组选择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对侧)、顶颞后斜带(对侧)为主要治疗带。体针组根据经络选穴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头皮针组总有效率95.95%,明显优于体针组。(83.77%)。头皮针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体针组(均P〈0.05)。结论:头皮针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后遗症多,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因素。崔林华主任中医师在焦氏头针、方氏头针和国标头针的长期应用基础上,结合临床开颅术后或头皮损伤患者存在取穴遇阻等实际难题,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创新性的提出了五线七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该针法主要采用头部创新用穴、久留针刺、针刺运动、毫针点刺等方法,扩大了头针的覆盖面积,增加了对病灶侧脑部的影响,并不同程度避开了头皮损伤区域,通过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和主被动运动,促进肢体恢复,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突出、安全可靠的优势,目前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梅国胜  王光义 《四川中医》2010,(12):105-106
临床观察平稳阴阳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结合治疗中风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机理和意义,并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平衡阴阳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为临床寻求一种更有效、综合的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提供有特殊疗效的俞穴。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平衡阴阳针刺加背俞穴治疗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足运感区配合八醪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60例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合并尿潴留患者,进行头皮针足运感区配合八醪穴的针刺治疗,14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31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愈率51.6%。总有效率91.6%。结论:头皮针足运感区配合八醪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是一种效果明显、简便安全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1例,平衡针组采用偏瘫穴、肩痛穴、腕痛穴,其中肩痛穴、腕痛穴取得针感后即可出针,偏瘫穴取得针感后不出针,开始留针的同时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训练结束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取针后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平衡针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法配合体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体针基础上应用电针法。两组均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电针法配合体针治疗脑卒中的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P〈0.05)。结论:电针法配合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效应较单一传统体针针刺法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针药合治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药合治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60.00%以及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治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头针,又称头皮针,是针刺头部一些特定区线或经穴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疗法。其治疗中风病总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1],且在急性期针刺疗效要优于恢复期针刺。虽然头针治疗中风效果肯定,但如今头针学派众多,各有千秋,在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针刺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将近10年来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针刺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疗效。方法:对07-10年81例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并置火罐法对治疗组患者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足阳明胃经穴进行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O%,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1),说明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对于患肢水肿消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720例随机分为3组各240例,药物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用针刺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药物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60例,有效54例,无效96例,总有效率60.0%;针药组基本痊愈60例,显效80例,有效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5.8%;针刺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55例,有效48例,无效107例,总有效率55.4%。总有效率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较好,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偏瘫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皮针运动区、感觉区等穴,体针肩井、曲池等穴、治疗脑血管病偏瘫100例,对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选用头皮针组和体针组两组穴位交替治疗,总有效率96%。提示本方法治疗脑血管偏瘫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剌配合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与单纯用药物治疗50例作疗效对比并作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显效率为82%,对照组为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经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肚0.05),且康复组对血液流变性、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针剌配合运动作业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头皮针加推拿治疗中风偏瘫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以头皮针加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针刺肢体腧穴治疗,结果显示头皮针加推拿组疗效优于针刺肢体腧穴组(X2=4.79,P<0.05),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88-591
临床上中风病又叫脑卒中,根据流行病调查,在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年龄趋向于低龄化[1],发病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发病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其中的偏瘫痉挛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上面临的一项主要难题。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中医中特色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在偏瘫痉挛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预后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通过临床实践,文献研究,从针灸部位(头针、体针、夹脊针、督脉针、跷脉穴针刺等特殊针法等),推拿手法(扌衮法、点穴法、掌擦法、捏法、运动疗法、逆推足三阴经法等),综合疗法等方面对用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优势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曾宝珠 《陕西中医》2000,21(9):416-416
采用皮针运动区,感觉区等穴,体针肩井、曲池等穴,治疗脑血管病偏瘫100例,对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选用头皮针组和体针组两组穴位交替治疗,总有效率96%,提示本方法治疗脑血管偏瘫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经头、体针治疗1至2周后下肢仍弛缓无任何运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常规针刺背俞、夹脊穴;(2)进行边针刺边观察患者的恢复状态,在刺而再刺的观察中,寻找有效的穴位和针法;(3)采用针刺后肢体即刻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连续反复方式,将针刺与肢体功能直接结合起来。结果:6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患者,经针刺优选法治疗3至4周后,按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运动和步行能力评价,无步行能力者5例,帮助下能步行者27例,能独立步行者33例。结论:针刺优选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者,具有显著疗效,并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只针患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气机升降调脾胃"组穴(中脘、气海、双天枢、左足三里、右阳陵泉)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的升高程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中医证候积分的升高程度上,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与常规针刺比较,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