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内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自 1993年 6月至 1998年 9月对 2 2例恶性胆管梗阻 ,经肝正中裂入路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减黄效果较好 ,病人生命延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年龄 30~ 79岁 ,平均 5 6 .5岁。2 .全组病人均有胆道梗阻黄疸表现。经术中探查无法根治切除 ,其中高位胆管癌 7例 ,晚期胆囊癌6例 ,胃癌肝门部转移 4例 ,结肠癌、胰腺癌肝门部转移各 2例 ,十二指肠癌肝门部浸润 1例。术前B超及CT均提示肝门肿块 ,肝内胆管扩张 ,术前血清胆红素平均 (2 0 2± 2 1)mg/dl。3.手术方式 :切断肝周韧带 ,游离肝脏 ,采…  相似文献   

2.
经腹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中经腹腔放置四氟乙烯(tetrafluoroethlene,TFE)胆道内支架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下的胆总管,向肝内胆管探查,开通被肿瘤阻塞的胆管,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支撑肿瘤狭窄段胆管,做姑息减黄治疗。本组共放置Wilson-Cook公司的ST-2胆道内支架20根。其中5例于左、右肝管各放一根,引流全肝;7例仅放置1根,引流半肝(右肝管6例,左肝管1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退顺利,生存质量好。术后无黄疸生存时间3月-2年以上。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中经腹腔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是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内引流效果确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大胆总管囊肿伴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的诊断和手术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道扩张症患儿278例,其中3例伴有肝外巨大囊肿的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本组患儿术中都进行胆道造影检查,了解肝内、外胆管通畅情况以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术中行肝脏活检,行囊肿切除术,术中放置肝总管支架管,并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 结果 3例患儿手术年龄在1~2个月之间,术中造影显示囊肿较巨大,左、右肝管发育较细且与肝内相通,有黄色胆汁流出.切开囊肿时有1例损伤肝总管,行肝总管修补手术,并行肝总管部位囊肿成型术,再行肝门-空肠吻合术.3例患儿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和结石形成;肝活检病理证实有通畅胆管,但胆管数量减少,未见类似胆道闭锁的胆管增生以及胆栓形成.术后随访1~5年,未见黄疸发生,超声显示无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检查非常必要,如遇囊肿巨大,左、右肝管较细,切开囊肿时应小心,切口位置选择在胆囊管水平以下,勿损伤肝管,造成吻合困难,吻合时放置支架管对于早期胆汁引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腹肝内胆管引流加空肠造瘘姑息治疗肝门区晚期恶性胆道梗阻11例(胆管腺癌6例,胆囊腺癌4例,胃癌肝门转移1例),术后平均存活8.6个月。作者就经腹肝内胆管引流的途径和附加空肠造瘘的作用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5.
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  刘绍彬 《腹部外科》2002,15(6):364-365
胆总管切开探查是胆道疾患常用的手术方法 ,探查后大多数放置T管引流。如T管放置不当 ,可引起并发症。我院因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 2例 ,现报告并对其原因与预防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 1:女 ,4 0岁。患胆囊炎胆囊结石 ,曾因黄疸行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肿大 ,内有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探查 ,因肝十二指肠韧带有炎性粘连 ,解剖关系不清 ,经穿剌证实为胆汁后切开胆管进行探查 ,未见结石 ,放置T管引流。术后第 1d无胆汁自T管流出 ,经冲洗、抽吸也未见胆汁 ,患者巩膜出现轻度黄疸 ,黄疸指数由术前 6U升至 2 5U。考虑到术中胆道解…  相似文献   

6.
胃癌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元明  孙克坚 《腹部外科》2001,14(5):285-286
目的 改善晚期胃癌黄疸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利用肝外科技术经肝门部或胆囊行胆汁内引流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消退 ,皮肤搔痒等症状缓解。肝功能改善 ,食欲增加 ,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 4~ 15月 ,平均 8.7月。其中 9例 (6 0 % )患者临终无黄疸。术后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更好。结论 减黄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或胃癌术后复发所致黄疸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姑息性胆汁转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其梗阻性黄疸采用姑息性内引流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命质量的目的。1985-1995年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用姑息性内引流减黄治疗26例。用胆汁转流法,造成肝内胆管与胆囊间的内瘘,胆汁再经胆囊-空肠吻合口进入空肠。21例(80.77%)减黄效果明显,胆红素接近正常水平,瘙痒症状消失。1例黄疸消退一半。22例存活期2-38个月。4例死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15.38%。认为肝门胆管癌阻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我院因胆道手术致早期(2周内)再手术病例10例,治愈9例,死亡1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0例病人,男4例,女6例,年龄42~70岁,胆囊炎、胆囊结石6例,胆囊炎、胆囊及路总管结石3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1例。手术方式: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分别因梗阻性黄疽、胆道残余结石、腹膜炎等原因行二次手术。2讨论2.1术后出现梗阻性黄鱼3例第1例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组织粘连严重,Calot三角解剖不清,术后2天,巩膜黄疸渐加深,B超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剖腹探查发现胆总管被缝…  相似文献   

9.
胆道术后胆漏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胆道手术时胆漏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中手术治疗16例(76.2%):初次手术中及时发现胆漏及胆管损伤,经胆肠吻合一次治愈2例,T管引流(3~6个月)治愈5例;再手术9例(42.9%),其中胆囊管残端再结扎、腹腔引流2例,再次总胆管探查、T型管引流3例,肝管空肠吻合3例,肝管外引流1例。近期疗效满意7例。近、远期死亡各1例。拒绝再手术1例(4.7%)。非手术治疗4例(19%)。拒绝治疗1例,胆漏发生后6d死亡。胆漏的合理处理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应争取一期修复,并放置胆管内支撑管引流3~6个月。术后发现少量胆汁沿T管或腹腔引流管渗漏,若无明显腹膜炎表现,可尝试非手术治疗。如果胆汁性腹膜炎明显,应果断再手术,局部炎症水肿较轻时,可一期修复;局部炎症水肿严重时,宜先引流近端胆道,放置通畅的腹腔引流,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3个月后再择期手术。拔除T管后发生的胆漏,根据情况可经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或经鼻胆管引流,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胆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 1992年 2月 - 1999年 10月共诊治胆道出血 2 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1~ 58岁 ,平均 36岁。其中有胆道手术史者 14例 ,肝外伤史 2例 ,就诊时带“T”型管引流者 12例。呕血合并黑便 14例 ,单纯黑便者 4例 ,带“T”型管者出血 12例。出血量 4 0 0 ml-2 0 0 0 ml,合并休克者 8例。伴有黄疸者 12例 ;右上腹痛者 10例 ;出血呈周期性者 14例 ;其中胆道感染 12例 ,胆囊出血合并胆道感染 2例 ,“T”型管压迫致胆管壁血管破裂出血 2例 ,胆管残石合并感染 1例 ,肝外伤后胆道出血 2例 ,肝脓疡术后合并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对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其梗阻性黄疸采用姑息性内引流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命质量的目的。1985~1995年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用姑息性内引流减黄治疗26例。用胆汁转流法,造成肝内胆管与胆囊间的内瘘,胆汁再经胆囊-空肠吻合口进入空肠。21例(80.77%)减黄效果明显,胆红素接近正常水平,瘙痒症状消失。1例黄疸消退一半。22例存活期2~38个月(平均9.8个月)。4例死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15.38%(4/26)。认为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用姑息性转流术效果良好。方法简单,康复满意,可改善生命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晚期阻塞性黄疸减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各种肝内胆管引流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门部胆囊床,肝表面,肝正中裂,肝方叶切除和介入治疗等方法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结果 手术组;肝门部入路51例,经胆囊床入路5例,经肝表面入路27例,经肝正中裂入路50例,肝方切除10例;手术行肝内胆管外流术42例,行肝内胆管胆总管与空肠吻合术47例,行置管贺桥内引流术54例,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成功率为81%,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78.3%,术后并发症有胆漏,膈下感染,切口感染和导管堵塞,介入组;右肝内胆管外引流(PTCD)7例,左右肝管外引流(PTCD)10例,行胆管外引流(PTBD PTBS)33例,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80%,术后有胆管炎和胰腺炎发生。结论 肝内胆管引流是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逆行胆道引流术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保留胆囊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在手术中逆行经胆道置管引流术。其中10例肝外胆管结石者在明确胆道远端通畅、结石已取净、胆囊无增厚粘连及结石后,逆行穿刺经右肝置管外引流。另11例肝内胆管结石者,行肝部分切除,经肝断面胆管残端或联合总胆管切开探查取石,从肝断面胆管残端置管逆行引流,切开的总胆管原位缝合关闭。结果:术后经引流管造影显示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及成角,胆囊显影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9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复发结石,所有保留的胆囊未形成结石。结论:两种逆行引流术式对肝外胆管及保留的胆囊无不良影响;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保留的胆囊内不易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14.
胆道闭锁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胆道闭锁行Kasai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及晚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1989年3月至1999年3月行Kasai手术及其改良术式Suruga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疗效。结果 本组行术中分型,Ⅱ型4例,Ⅲ型31例。手术类型:肝门空肠吻合术12例,Suruga术式21例,胆囊肝门吻合术2例。其中因肝门部胆管梗阻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早期胆管炎18例,关闭升支造瘘口5~8年后发生晚期胆管炎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5例。生存时间最长15年,最短5年,死亡2例。结论 影响Kasai手术长期生存的因素包括:手术日龄,肝外胆管分型,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及胆汁引流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代替术后T形管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伴有完全性胆道梗阻)腹腔镜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术后5 d经鼻胆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愈合良好,全组病人无胆漏、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总管残余结石、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1例胆总管内小结石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余17例未见胆总管明显扩张或狭窄.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网取石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完全可以替代T形管体外引流,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胆道造影在幼婴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造影在幼婴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脐部置镜观察胆囊及肝脏情况,如果胆囊大小正常或基本正常,通过右肋缘下trocar孔拖出胆囊底部,部分患儿需游离胆囊系膜。切开胆囊,插管行胆道造影。如果胆囊呈纤维闭锁状态,不能拖出腹腔外,中转开腹。切开胆囊插管失败,放弃造影。结果12例患儿直接从拖出胆囊行胆道造影显示婴儿肝炎综合征或胆汁淤积8例;2例显示为胆管发育不良;2例为肝内胆管闭锁。5例从肝脏游离胆囊系膜后拖出造影,2例显示为胆管发育不良,3例提示胆道闭锁。其余21例患儿胆囊呈条索状,不同程度肝硬化,放弃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闭锁。所有胆道闭锁患儿均行Kasai手术。结论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是诊断胆道闭锁、鉴别幼婴延迟性黄疸简便、准确、安全的方法,能够显示整个胆树的解剖结构,避免过大或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17.
胆道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九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处理是肝胆外科手术难题之一,尤其是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过去常常因无法处理而放弃手术。1995年4月至1998年9月我们用胆道内支架治疗了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1~71岁。包括肝门部胆管癌6例(均为晚期患者),胆内胆管结石手术后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肝门部胆管炎性狭窄1例。所有病人均经PTC检查确诊。血清总胆红素84.6~530μmmol/L,平均341.5μmol/L.1.2 材料与方法 选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6例,硅胶塑料胆道内支架3例。切开胆总管后,向上插入胆道探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远期胆管狭窄及闭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5例因胆囊切除手术时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包括:肝总管完全闭锁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其中,2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3例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损伤部位按Strasberg分型包括:E1型、E2型、E3型各1例、E5型2例.5例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患者,均于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减黄治疗后进行手术探查及胆道重建.手术方法包括肝门部肝管成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5例患者均随访7年以上,未再发生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胆管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应先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治疗,待黄疸及炎症控制后二期手术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耐心细致解剖肝门、将损伤近端正常胆管组织与空肠吻合及保证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胆肠内引流术后行再次手术的其中6例病人实施了胆道修复术,使胆道恢复再通,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34~60岁。胆肠内引流术后2~12年,其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Roux-Y式胆肠吻合3例,均为侧侧吻合。5例因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就诊,B超示肝内胆管复发结石,钡餐透视示肠胆返流,其中1例胆总管远端显影良好,并见钡剂向十二指肠内排放。1例因阻塞性黄疸就诊,B超及CT示肝外胆管巨大胆石,肝内胆管扩张,有结石。术中见:6例肝内胆管均有结石,无吻合口及肝内胆管狭窄。其中1例阻塞性黄疸病人在Roux-Y胆…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提出胆漏新的临床分型:Ⅰ型,胆囊管漏;Ⅱ型,肝外胆管漏(漏口直径小于胆管直径1/3的为A型,大于1/3为B型);Ⅲ型,肝内胆管漏(肝内胆管盲端漏为A型,引流肝段以下的肝内胆管漏为B型,引流肝段以上的肝内胆管漏为C型);Ⅳ型,Luschka管漏。结果11例中Ⅰ型6例,ⅡA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7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人。术后3周拔除支架6例,1个月拔除支架2例,2周、6个月和9个月拔除支架各1例。11例经内镜治疗后腹痛缓解,腹腔胆汁引流消失,黄疸消退。1例随访6个月,10例随访1—3年,均未复发腹痛、发热、黄疸、腹腔积液,血胆红素正常。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肝胆外科术后大多数胆漏的有效手段之一,胆漏新临床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