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激活素(activin,ACT)A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模型组皮下注射四氯化碳7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正常及纤维化大鼠肝组织ACT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肝脏ACT轻度表达,分布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肝纤维化时ACTA蛋4及mRNA转录明显增加(P<0.01),主要分布在纤维间隔、汇管区及中央静脉等纤维化区域周围的肝细胞。结论 ACT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CTA、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通过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血清ACTA、HA、PCⅢ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ACTA、HA、PCⅢ水平,从慢性肝炎轻、中度患者开始明显升高,以慢性重度、肝硬化组为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动态检测血清ACTA、HA、PCⅢ水平可以做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A)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初次传代后,HSC随机分为八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CT A和TGF-β1。加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含量。结果:ACTA能刺激体外培养HSC分泌EC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100μg/L)呈剂量依赖关系;100μg/L ACT A刺激HSC分泌ECM的能力与10μg/L TGF-β1。相当,而且ACTA能协同TGF-β1发挥该生物学效应。结论:ACTA参与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0 mg•kg-1),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n=24),另设正常对照组(n=24),于末次注射后的24、72、120 及168 h,各组(n=6)分批检测小鼠血清酶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末次注射后72 h肝组织病理损伤最为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以后逐渐恢复;激活素A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与其ⅡA型受体mRNA表达呈平行状态,于注射后7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活素A与其Ⅱ A受体变化与肝组织病理损伤呈平行状态,提示激活素A可能参与了Con 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A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及谷丙转氨酸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早期血清透明质酸及病理学的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中、晚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  相似文献   

6.
黄新  李定国 《上海医学》2002,25(11):699-701
目的:检测激活素(ACT)A对肝星状细胞(HSC)系LI9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人ACT A(0.025-25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镦泡抑素(FS)处理体外培养的人HSC系LI90,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CT A浓度在0.025-250ng/ml范围内,均可刺激LI90细胞增殖,0.025-25ng/ml浓度范围内的ACT A作用轻微,而250ng/ml的ACT A作用明显增强(P<0.01);相反,TGF-β1(2.5ng/ml)对LI90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0.315ng/ml FS与浓度为0.25ng/ml的ACT A共同孵育可阻断ACT A促进LI90增殖的活性(P<0.05),而0.315ng/ml FS单独作用对LI 90细胞生长明显影响。结论:ACT可促进HSC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肝纤维化明胶酶A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四氯化碳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为模型,采用逆转录定量PCR的方法,观察了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明胶酶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Wistar大鼠2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ACTA)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轻度35例,中度30例,重度28例,肝硬化25例)血清ACTA及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其中35例进行肝活检,行苏木素染色(HE),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肝内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肝功能(TBil、ALT、G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LC)患者血清ACTA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慢性轻度组LN外,其他各组血清ACTA与HAI、VC、LN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ACTA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GLB)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CTA在慢性肝病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CTA的检测可做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 A)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初次传代后,HSC随机分为八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CT A和TGF-β1.加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含量.结果ACT A能刺激体外培养HSC分泌EC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100μg/L)呈剂量依赖关系;100μg/L ACT A刺激HSC分泌ECM的能力与10μg/L TGF-β1相当,而且ACT A能协同TGF-β1发挥该生物学效应.结论ACT A参与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抑制素A、激活素A在早孕、先兆流产绒毛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抑制素A、正常妊娠活素A在维持正常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停经天数<60 d)早期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负压吸宫术者30例为对照组;行吸宫术的先兆流产妇女30例为先兆流产组,留取绒毛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抑制素A、激活素A在不同早孕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抑制素A、激活素A在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通过定量分析,抑制素A、激活素A在先兆流产组绒毛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分泌的抑制素A、激活素A对于正常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抑制素A、激活素A表达水平的降低在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瘦素受体(OB-R)在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表达,观察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瘦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变化;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肝组织OB-Rb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可见OB-R在汇管区和血管周围间质细胞的胞质和胞膜有少量表达;OB-R在模型大鼠汇管区、小叶内窦周及纤维间隔的表达明显增加。正常肝组织表达OB-Rb mRNA,不同时间点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造模4 d后,OB-Rb mRNA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OB-Rb mRNA表达逐渐增强,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rs=0.804,P=0.000)。结论在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功能性瘦素受体的表达在肝损伤早期即明显增加,并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藤茶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TCF)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5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CF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于12周末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TCF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的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CF组的SOD活性显著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TCF能有效降低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防止体内抗氧化酶受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福尔肝健脾软肝方及拆方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等效剂量健脾软肝方及拆方灌胃,并以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血清肝功能ALT、AST、白蛋白、总蛋白;Jamall氏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TP明显下降,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各组动物治疗后,肝功能、肝组织Hy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降低,其中健脾软肝方全方组在降低ALT活性、肝组织Hyp含量较其他用药组为好,健脾理气类为主要治法的拆方组能提高白蛋白含量。结论:福尔肝肝健脾软肝方及拆方有良好的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尤以健脾软肝方全方组作用为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四氯化碳致SD、Wistar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氯化碳(CCh)诱导SD和Wistar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改变与肝脏形态特点。方法分别选择SD大鼠(SD组)25只、Wistar大鼠(Wistar组)25只,2组分别皮下注射50%CCl4(0.3mL/100g,用花生油稀释),每周2次,共8周。给药8周后采集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常规HE、网状纤维染色检测2组肝组织标本。结果Wistar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及TBIL、ALB、HA、LN、PⅢ含量均较SD组高(P〈0.05或P〈0.01)。Wistar组肝脂肪变性较SD组显著增多,但SD组肝纤维化程度较Wistar组更显著。结论CCl4所致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与动物种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外源性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方法  6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组 ) 8只、四氯化碳(CCl4)组 2 8只和IL 10干预组 2 4只 ,建立正常对照、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及IL 10干预模型。造模第 7周和第11周 ,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体外灌流消化 ,11%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形细胞(HSC)。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各组HSC的MMP 2mRNA表达水平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 72h时HSC的MMP 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均检出MMP 2的mRNA表达 ;造模第 7周 ,CCl4组与IL 10组的MMP 2mRNA表达均高于N组 (P <0 0 1) ,IL 10组低于CCl4组 (P <0 0 1) ;造模第 11周 ,CCl4组与IL 10组的表达水平较第 7周均有下降 (P <0 0 1) ,IL 10组低于CCl4组 (P <0 0 1)。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MMP 2的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 结论 MMP 2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表达升高 ,后期下降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外源性IL 10可能通过抑制早期MMP 2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肝脏再生的规律。方法试验共分10组:CCl4腹腔注射(浓度0.1%溶于食用油中,0.1 mL/10 g)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3、6、12、243、03、6、42、485、4 h及对照组小鼠,每组10只小鼠。使用赖氏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趋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过程中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之后,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呈变化趋势(P<0.05),先逐渐升高,36 h达到高峰,后逐渐减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之后肝脏PCNA蛋白的表达明显呈变化趋势(P<0.05),PCNA在CCl4处理后36、1、22、4 h明显降低,30 h时升高,42 h至最高点,后又逐渐减低,54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PCNA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过程中肝脏再生具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