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原发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IHSS)过去确诊有赖于左心室造影及主动脉-左心室连续测压。我院1978年~1989年用二维超声心动诊断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113例,其中图象清晰、临床资料完整的IHSS38例,现就其超声心动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19例,年龄8月~74(平均42.5)岁,均有较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及X线资料。临床诊断室间隔缺损4例,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7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缺血性心脏病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正> 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心肌病。过去多认为是少见病,近20年来有关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已为临床普遍重视。我院仅近二年来就发现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22例,占本组病例的68.8%,故原发性心肌病似已成为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本病的临床分型目前多采用Goodwin氏意见:分充血型、肥厚型(伴有或不伴阻塞)、限制型或闭塞型。其中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为三组进行对比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25例。然后再根据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将剩下的患者分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5例)以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0例)两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心脏超声以及临床特点。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的家族成员没有发现猝死史,有5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有家族成员猝死史;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的左室心尖部厚度为(20.1±4.0)mm,没有患者出现梗阻现象,室壁运动出现异常。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为阳性以及心图联导上典型的深尖倒置可以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确诊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未明,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其特点是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我院内科1971.1~1980.1间,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的住院病人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扼要讨论其鉴别诊断与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20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梗阻将其分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1组)100例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2组)100例,同期选取100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对比3组患者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者的NT-ProBNP指标水平均较高,另外,3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技术分别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的NT-ProBNP指标水平均较高,同时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未明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Good-win氏法分类,即分为充血型(扩张型),肥厚型(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和限制型(闭塞型、缩窄型)。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联合会提出了新的意见,认为从病理角度将充血型改为扩张型为宜。近年来对心肌病的认识逐步提高,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本文收集我院和新桥医院自1975年11月至1985年10月中,临床资料较完整,同时有X线正侧位胸片者106例进行初步分析,以求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0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充血型9例,肥厚型1例。并对其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心衰机理、病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充血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以往由于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征性,常被误诊或漏诊。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本病并不少见。我院从1979年春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共发现充血型心肌病者36例。现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本组36例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4~75岁,平均55岁。其中住院患者15例,门诊患者21例。临床诊断依据:①X线检查发现心脏呈“普大”型而无确切病因可查者(本组有  相似文献   

9.
<正> 收集我院近年来住院病人中84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断方面的有关问题加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84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男61例,占72.6%。女23例,占27.4%。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4岁。平均年龄43.9岁。其年龄分布见表1。本组病例中,扩张型心肌病56例,占66.7%,居首位;肥厚型心肌病13例,占15.5%;限制型心肌病仅1例,占1.2%;有14例病人不能确定是哪一型,故称不定型,占16.7(见表2)。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较多见类型。其临床特点为 :进行性心脏增大 ,多伴心力衰竭 ,常有心律失常 ,可发生栓塞和猝死 ,其病死率较高。 1964年Goodwin称本型为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1]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题小组报告改称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往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 ,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致使临床诊断困难 ,常被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均按目前的诊断条件[2 ] 确诊。男 51例、女 2 3例 ,男 :女为 2 2∶1,入院时以 2 0~ 50岁占多数 ( 78% ) ,体力劳动 53例 ( 71 6% )。从出现症状到…  相似文献   

11.
<正> 原发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IHSS)并非少见,但往往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78~1989年5月超声心动检出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113例,其中IHSS51例,现就其中38例有较完整临床资料者初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20~74(平均42.5)岁,病程1月~15年不等。症状:以阵发性心悸、胸闷为最常见。其中心悸26例,胸闷14例,头昏9例、黑矇3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临床上把主要累及心肌的非血管性、非瓣膜性心脏病统归为“心肌病”。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又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依据心脏病理生理改变原发性心肌病再分为充血型、梗阻型和限制型。本文选择了我院近十年来所见25例小儿充血型原发性心肌病加以报告。一、病例选择标准 (一)持续性心脏增大,尤其是X线示心影呈球形增大,而无其他原因可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14例临床资料对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的运用。方法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与无心肌疾病患者60例,用心脏超声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计算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值,统计左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发生情况。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值明显高于无心肌疾病组,且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结论心脏超声技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具特异性,可提高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吴鸿谊  钱菊英  崔洁  聂振宁  彭娟  葛均波 《上海医学》2012,35(3):220-223,166
目的探讨以左心室肥厚为临床表征而非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经验。方法分析临床上遇到的4例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最终考虑为其他相对少见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方法。结果 4例均为由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不可解释的心肌肥厚患者。1例17岁男性,心肌极度肥厚合并预激的心电图图形、伴有近端肌肉萎缩和智力发育迟缓,肌酶升高,骨骼肌病理为边缘存在肌膜蛋白的自噬空泡性肌病,诊断为Danon病。1例老年女性,表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姐姐明确诊断为Fabry病,诊断为晚发的轻型Fabry病。1例青年男性,表现为心肌肥厚和A型预激,但无其他异常,有明确的家族史,考虑为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单位(PRKAG2)心脏综合征可能。1例44岁男性,心肌肥厚程度与心电图电压不匹配,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淀粉样变性,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浸润心肌。结论除原发性遗传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外,尚有少见的代谢性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和系统疾病浸润心肌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心肌病是指主要侵犯心肌的病变,不包括由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引起的心肌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心肌病简称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可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三种。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一般资料:我院超声心动图室近3年多来共发现心肌病32例,其中扩张型25例,肥厚型7例。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与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比较,一般不会伴有左心室动力性阻梗[1]。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心电图、心血管造影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本研究通过心脏彩超、X线、CT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探讨彩超用于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左心室肥厚为临床表征而非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分析临床上遇到的4例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最终考虑为其他相对少见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方法.结果 4例均为由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不可解释的心肌肥厚患者.1例17岁男性,心肌极度肥厚合并预激的心电图图形、伴有近端肌肉萎缩和智力发育迟缓,肌酶升高,骨骼肌病理为边缘存在肌膜蛋白的自噬空泡性肌病,诊断为Danon病.1例老年女性,表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姐姐明确诊断为Fabry病,诊断为晚发的轻型Fabry病.1例青年男性,表现为心肌肥厚和A型预激,但无其他异常,有明确的家族史,考虑为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y2亚单位(PRKAG2)心脏综合征可能.1例44岁男性,心肌肥厚程度与心电图电压不匹配,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淀粉样变性,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浸润心肌.结论 除原发性遗传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外,尚有少见的代谢性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和系统疾病浸润心肌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46例临床分析贾兆通1陈作元1张东峰2李宏3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46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6例病人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大量饮酒者6例,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者2例,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8例,对其心电图改变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已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数临床都有心、脑缺血表现;ST段改变者35例(92.11%),冠状T波改变者22例(57.89%),异常Q波11例(28.95%),室性早搏9例(23.68%).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心电图结果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