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2003年突发的SARS,更加快了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信息化。2003年底,卫生部制定了《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草案)》,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四个大型信息系统,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近期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第一个目标是,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卫生管理和卫生防疫业务要求的“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的网络系统,形成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的平台基础。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是卫生部确定的卫生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由于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企投入不定,落后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戊,因此,卫生部提出了“总体设计、连点成网、分步实施、疫报先行”的方针,优先发展并确保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的建设。根据规划,到2000年6月,全国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广域网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3.
1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现状1.1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在开发、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进步,目前已初具规模。目前支撑信息化社会的医学信息系统有医院信息系统、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系统、公共卫生行政服务系统、疾病监控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公费社保系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浅谈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 《中外医疗》2010,29(33):136-137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医改,从而决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必须摈弃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成为卫生信息化新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疾病监测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妇幼保健系统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行,作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五大基础系统平台之一的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明显滞后。但是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对传染病的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进程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尤其经费不足、人才缺乏、队伍不稳、职能调整等诸多技术难点和管理亟待解决。本文探讨其破解之策,包括紧迫性、原因分析、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平台等,旨在促进信息化建设,利于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6.
能够提供及时可靠信息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对于加强和改善卫生系统非常重要,而加强一个国家的卫生信息系统首先必须从系统的评估开始。通过界定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内涵,总结了国际主流卫生信息系统评估框架,如HMN信息系统评估框架、WHO卫生信息系统、美国USAD卫生信息系统指标、泛美卫生组织信息评估框架、西太平洋卫生信息系统评估框架等,介绍了我国卫生信息系统评估研究进展,对我国卫生信息系统评估框架研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英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运行保障机制和信息系统建设两方面介绍了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应注重选择合理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强化组织机构建设,重视患者隐私保护,并要加快标准规范建设、加强信息化项目的效益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卫生信息化背景下,加拿大医保信息系统的政策基础和法律法规,总结加拿大医保系统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医保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拿大模式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我国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和政策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志芳  戴春林  徐勇 《中外医疗》2012,31(32):187-188
在中国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起步较晚,伴随着卫生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在中国逐步展开。该文对卫生信息系统存的问题、卫生信息系统研究的必要性、苏州市感知健康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的主要思路、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全面加快,卫生行业领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卫生信息系统已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出的一整套要求,从技术和管理层面,介绍了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开展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娟  钱帮富 《中国病案》2004,5(12):18-19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门诊工作模式,我国各级医院对门诊就诊病人疾病的发病情况、疫情监测等工作均采用手工填写疾病卡的方式逐级向疾病监控部门上报,使疫情监测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特别是去年SARS流行,更加暴露了疾病监测信息严重滞后,疾病监测手段十分落后的弊端.我院在建设门诊数字化信息系统时,将疾病监测应用在该系统中,适时动态地对每一门诊病人的疾病诊断进行监测,极大地提高了疫情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卫生信息化发展对支撑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加拿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从运营体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加拿大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模式,分析了加拿大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及初级医疗保健信息化程度较低、全民可互操作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进展缓慢等。在借鉴加拿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启示:专业化公司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工作成效;组建标准协作组织有利于标准管理和推广应用;推行产品认证政策,提升系统开发水平;建立隐私保护机制,确保健康信息安全交换与共享;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客观评价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卫生信息化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探讨国外卫生信息化评估视角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简单p-2/纳信息系统成功影响因素、与组织环境相匹配以及聚焦于医疗产出,对这3个阶段中典型的评估模型进行阐述,最后对我国开展卫生信息化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的研究。在梳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原理与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模型自身应用和基于扩展模型的应用两方面分析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在卫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我国卫生信息化的进展及特点提出了利用该理论开展我国卫生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卫生信息系统是在国家层面运行的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它集成了卫生领域大量信息资源,主要用于支持决策,目的在于改善当前我国卫生状况。对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的评估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框架和体系,确保综合全面的反映卫生领域的信息。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评估框架,提出了基于UML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评估框架体系,以期为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托信息化 从容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院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今天医院管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何把握好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卫生资源、创新工作载体、构建和谐互动的医患格局、提升医疗管理水平,让医疗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从容不迫的成长、完善。  相似文献   

17.
卫生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的价值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开展卫生系统卫生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的价值和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绩效评估做了简单介绍,并阐述开展卫生系统卫生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带来的效果及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是《全国卫生信息化2003—2010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八大信息化建设任务和六大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之一。作者从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着手,论述了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对策,以及建设方针和原则,期许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了国际国内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进展情况:SARS刺激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医学信息标准化2003年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卫生部制定了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控系统的建设;我国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及其需进一步研究的难点是标准化问题、医院信息系统、门诊信息系统、医学图象处理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中间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卫生监督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钳  陈敏 《医学与社会》2007,20(10):45-47
卫生监督信息化是提高卫生监督水平的有力手段。通过分析卫生监督信息化对于卫生监督管理决策者、卫生监督执法者、卫生监督对象的意义和作用,探讨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信息化工作人员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卫生监督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消除地区差异、完善信息系统和网站功能、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