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方法2008年2月~2008年5月颅脑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180例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10.0%,皮肤瘀青发生率13.3%;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5.0%;皮肤瘀青发生率6.7%;足背动脉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6.7%,血肿发生率3.3%,皮肤瘀青发生率3.3%。结论从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致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穿刺采血的选择部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138例需动脉采血的患者,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交替使用4种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结果4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穿刺局部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背动脉穿刺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无皮下血肿发生。结论足背动脉采血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更合适的采血部位.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为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常采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方法:自2009年1月-10月,我科对160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四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行标本采集.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患者疼痛感、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结果:见下表.结论:从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方法2013年8月-2013年10月我科AECOPD病人200例,均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法。观察患者动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疼痛耐受度,局部血肿率,患者接受度。结果患者股动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疼痛轻,局部血肿率低,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俞静  林秀美  陈豫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326-1327
目的自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对两个不同部分采血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100例住院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同时用BD生产的动脉采血针行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对比病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组疼痛、瘀斑、血肿、需按压时间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组。二组穿刺标本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采气血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自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376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132例,采用肱动脉穿刺采集118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126例,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皮下淤血情况。结果三种穿刺部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都较高,皮下淤血以股动脉穿刺最严重。结论动脉穿刺方法应因人而异,成人宜选用桡动脉穿刺,以保护患者隐私。危重患者宜选择股动脉穿刺,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就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效果比较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科收治的7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0例,女30例,体质量4.5~18.5 kg,月龄1~24个月.由专职护师采血,专职化验师操作机器.颞浅动脉组用45℃~50℃热水袋敷采血部位颞浅动脉3~5 min,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刺入3mm让血自然或轻加压流出0.2 ml,将血液迅速收集于专用的肝素化毛细管内送检.对照组:采取传统桡动脉采血方法.结果 颞浅动脉组采血成功率39例(85.71%)明显高于桡动脉组采血成功20例(66.7%),而颞浅动脉组的误穿静脉1例(2.5%)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1例(2.5%)均低于桡动脉组的误穿静脉8例(26.67%)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6例(20%).颞浅动脉组疼痛反应也明显低于桡动脉组.结论 颞浅动脉采集优于桡动脉采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桡动脉与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式和结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对两个不同部位采血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30例住院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分别选用5号针头2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与7号针头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对比病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等。结果两个部位穿刺成功率相近,桡动脉采血组疼痛、瘀斑、血肿、需按压时间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组。二组穿刺标本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号针头桡动脉采气血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11.
苏宁  邢利英  杨赛 《现代保健》2011,(16):175-176
目的 探讨动脉加压注射最佳位置选择.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09月呼吸科病房需动脉加压注射抽取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4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5例,其中A组加压注射的位置于足背动脉,B组在桡动脉,C组在肱动脉,D组在股动脉.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注射时患者的恐惧度和自我感觉疼痛度、注射后所需按压的力度和时间、注射后注射部位发生的并发症(皮下血肿)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对患者进行动脉加压注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恐惧度和自我感觉疼痛度低、注射后所需按压的力度小和时间短、注射后注射部位发生的并发症(皮下血肿)少.结论 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动脉加压注射部位是最佳的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暴露患者肢体面积小,操作方便,减少对病人的搬动,穿刺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其他部位因为几种常见的原因导致穿刺不成功,比如足背动脉太滚动,股动脉穿刺时病人暴露面积大,操作不方便等。结论: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比其他部位采血更加方便,易触摸便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所以桡动脉穿刺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晨燕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62-2963
目的 探讨单手指固定法行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两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组应用单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2组患者的采血效果、采血成功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后局部血肿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2组的采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成功时间、血肿发生率、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指固定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时间短、血肿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动脉穿刺成功率与患者的疼痛感,优选最佳动脉,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2016-11/2017-01入住心内科患者共360例,分3组(每组120人)分别实施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作血气标本采集,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疼痛感。结果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6%,疼痛感为中级;肱动脉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9%,疼痛感为轻级;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88%,疼痛感为重级。结论股动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依次是肱动脉、足背动脉;患者疼痛感:肱动脉穿刺最轻,其次为股动脉、足背动脉。以上3个不同动脉采集的血气标本,均不影响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动脉血气分析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检测项目,小儿病情变化快,经常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来协助诊断和治疗,而小儿动脉采血是临床护理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由于小儿血管细且隐匿、哭闹不能配合,股静脉与股动脉紧贴,影响了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为解决这一护理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一次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小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需要采集血气分析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患儿行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对比两组患儿采血成功情况,采血所需时间,采血血肿发生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儿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血成功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血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儿采用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采血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静脉穿刺采血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 684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受检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静脉采血可减轻健康体检者疼痛程度,降低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受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孙静 《时尚育儿》2016,(3):78-78
目的:分析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在采集血气标本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与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比较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的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和采血质量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临床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实行紧急救治的危重、触摸不到股动脉的休克患者61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凭医务人员个人经验进行盲穿,观察组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股动脉搏动点进行穿刺,留取动脉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股动脉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误穿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协助探测休克患者股动脉搏动点进行股动脉采血,可以明显提升休克且无法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的患者的股动脉穿刺成功率,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柯云华  马新华 《现代保健》2011,(22):119-120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成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52例,对其穿刺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压止血方法、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诉症状、局部血肿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比股动脉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护理方便、创伤小、止血容易、患者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