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1 1 0例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其微血管数 ( MVC)和 VEGF蛋白的表达 ,分析 MVC和 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 1 0例中 VEGF表达阳性率为 6 7.3% ,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脉管侵犯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 ;乳腺癌的微血管数 ( MVC) X± S为 97.7± 4 2 .5个 ,MVC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脉管侵犯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 ;本组乳腺癌的 VEGF表达与 MVC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乳腺癌组织由于 V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明显增加 ,肿瘤血管大量形成 ,微血管数显著增加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故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MVC和 VEGF的表达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指导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特别是实体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的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最强最特异的因子,具有调节血管及淋巴管的生理功能,还可动员骨髓中表达VEGFR-1和2的细胞来到肿瘤局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调节血管形成和基质重建[1]。目前在许多实体瘤都观察到VEGF表达增加,提示患者预后不良[2,3]。VEGF已广泛应用于胃癌、胰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中。本文就VEGF各家族成员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表述。  相似文献   

3.
武翠玲 《云南医药》2007,28(4):399-404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因素中,最有效和特异的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不仅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还能促进微静脉和小静脉的通透性增加,所以VEGF表达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之间的关系,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77例(DukesA期24例,B期29例,C期20例,D期4例),分别用抗VEGF和抗p53蛋白的抗体对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常规HE染色。结果表明,VEGF在结直肠癌患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率(49/77,63.6%),其表达率在Dukes分期各组间差异有显性(P<0.001),尤其在有远处脏器转移的肿瘤患中,表达率更高(4/4);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细胞VEGF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VEGF的表达可反映肿瘤的临床病理情况;p53基因在肿瘤细胞VEGF表达调节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中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仁德  郭飞  张建智  夏萍  谷川 《天津医药》2005,33(12):759-76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对于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9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VEGF、P53、CD34和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微血管密度(MVD)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与VEGF,P53,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有关。端粒酶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端粒酶与VEGF、P53无明显相关。结论:突变型P53可通过对VEGF的调节来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端粒酶通过不同于P53的途径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抗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能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调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1,HIF)-1在肿瘤缺氧环境中起着中枢纽带作用,对血红素加氧酶、葡萄糖转运蛋白、糖酵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P53等细胞酶和蛋白起着调节作用[1],可以促使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细胞代谢的改变,以满足肿瘤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其中VEGF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诱导血管生成的因子[2]。本文拟采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血管,而血管生长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公认为刺激肿瘤血管生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NRP)家族则是近年来发现的VEGF新型受体,最初是作为轴突导向分子collapsin/semaphorin的受体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引导轴突选择正确途径以成功到达靶区。最新研究表明以VEGF共受体身份存在的NRP-1在多种癌症病变中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增强VEGF的促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0.
新血管形成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激活、增生、迁移、血管基底膜破坏,形成新的血管和血管网,并与已存在的血管网连接。近年研究发现,有多种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VEGF与妇科肿瘤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内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49例子宫颈癌的p53、iNOS、eNOS及VEGF,并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53、iNOS,eNOS及VEGF阳性表达分别是59.2%、71.4%、57.1%和49.0%。p53、NOS和VEGF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iNOS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p53、NOS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进展、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p53、NOS及VEGF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体积超过2~3mm~3时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须步骤,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促或抑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已知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是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受体Flt-1、Flk-1/KDR等结合,可显著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直接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为抗肿瘤提供了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现就抑制VEGF及其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曾勇 《肿瘤药学》2011,(6):560-560
肿瘤的发生、转移与组织内血管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通过不同途径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公认的治疗模式。近期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干细胞,VEGF在靠近血管的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自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发现并应用于固体肿瘤的相关陛的研究后,近年来VEGF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不少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陛肿瘤患血清内VEGF的高水平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VEGF的理化特陛、生物学特征和在血液系统恶陛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尔兵 《肿瘤药学》2012,(5):398-400
Folkman于1970年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1]。研究发现众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及体内都是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强烈刺激因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体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VEGF—C、VEGFRG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67.4%(60/89)、55.1%(49/89)和66.3%(59/89),癌旁组织:22.6%(12/53)、20.8%(11/53)、11.3%(6/53),正常组织:13.2%(7/53)、11.3%(6/53)、0,P〈0.05]。DukesB、C和D期的大肠癌P53阳性率[分别为:61.1%(11/18)、76.2%(16/21)、87.1%(27/31)]均高于DukesA期[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ukesD期高于DukesB期(P〈0.05)。大肠高分化腺癌P53阳性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16/35)比78.3%(18/23)、81.1%(25/31),P〈0.05],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大肠癌中60例有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6.7%(46例)和63.3%(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9例,VEGF-C和VEGFRG阳性率分别为48.3%(14例)和37.9%(1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EGF—C和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C在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2/24)、67.6%(25/37)和82.1%(23/28),黏膜下层阳性率与浆膜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29.2%(7/24)、54.1%(20/37)和78.6%(22/28),浆膜层阳性表达率高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69.6%(16/23)、51.4%(18/35),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56.5%(13/23)、34.3%(12/35),VEGF-C和VEGFR-3在低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P53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评价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因而阻断或抑制新血管生成是抗肿瘤的有效策略[1]。近年来人们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已证明血管的生成受多种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相继有多种促血管生成分子和抗血管生成分子被分离鉴定[2]。以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几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EndostatinEndostatin即血管内皮抑素,是1997年在鼠内皮细胞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并命名的一种蛋白。它由胶原ⅩⅧC末端区内18…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方案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乳腺癌荷瘤裸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化疗组、内皮抑素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化疗组给予长春瑞滨和顺铂;内皮抑素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用药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期间测量肿瘤大小,实验结束取肿瘤称重,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比较各组的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VEGF,HIF-1α及P53的表达。结果 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64.63%,化疗组抑瘤率为35.47%。联合用药组与其他3组MVD计数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化疗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VEGF、HIF-1α和P5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控制裸鼠乳腺肿瘤生长,降低肿瘤MVD,其机制可能为下调VEGF及HIF-1α的表达。内皮抑素对P53的作用机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血管新生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伤口愈合及其他正常生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病理过程中也涉及血管生成,这些病理过程包括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银屑病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性血管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VEGF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及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